问题详情

对苏霍姆林斯基评价正确的是()。

A、前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世界著名的教育学者

B、提出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C、在德育方面,提出儿童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是教育和培养的结果

D、主要著作有《教有诗》、《塔上旗》、《家长教育学》、《给儿子的信》、《父母必读》等

相关热点: 实践家   理论家   前苏联   教育学  

未搜索到的试题可在搜索页快速提交,您可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快速查看答案。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在与进步主义的对抗中逐步占据了优势,一跃成为支配美国教育发展的主要思潮,“为60年代后美国的中、小学课程改革运动提供了理论武器,课程改革运动中很多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都从中受到启示而投入改革”。这一思潮是
A.永恒主义思潮
B.要素主义思潮
C.新托马斯主义思潮
D.现代人文主义思潮

材料一2014年教师节前夕,***总书记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做老师,最好的回报是学生成人、成才,桃李满天下。想想无数孩子在自己的教育下学到知识、学会做人、事业有成、生活幸福,那是何等让人舒心、让人骄傲的成就!…教书有成绩,育人有效果,学生有亲近,家长有信任,领导有肯定,同事有支持,心中有理想,未来有憧憬,这就是教师的最大的幸福。”他鼓励教师做有“理想信念、道德信念、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资料来源:中国教育报,2015年4月23日,有改动)材料二莫振高老师是广西都安一所普通高中的校长,是一位山区教育实践家。他认为,教育的真谛是爱,爱学生是教师厚重的职业角色。他视学生为儿女,爱生如命,他用慈父般的真爱,给予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学生都亲切地称他为“校长爸爸”。他誓言“决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他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先后资助了三百多名学生上完了高中、大学。他通过各种渠道筹集善款,资助了近两万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优秀学子遍布海内外,实现了他“让瑶寨儿女走向世界”的人生理想与追求。他从不妄自菲薄,而是和同事一样埋头耕耘、斗志昂扬、孜孜求索、追求卓越。正如他三十五年如一日的平凡坚守,造就了他的崇高。(资料来源:光明日报,2015年3月18日,有改动)结合材料,谈谈新时期的好老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1分)

严复及其教育救国论

1894年7月25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甲午战败犹如一记闷棍,把中国打懵了,彻底打掉了中国人的希望、自信,更打掉了中国人通过洋务运动“自强”“求富”的幻想。在谭嗣同悲怆地吟着“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时,有一位福建侯官人也在天津北洋水师学堂的后院“中夜起而大哭”。

甲午战争改变了严复的人生轨迹,如果不是这场战争,“海归”严复也许会在待了15年的北洋水师学堂继续待下去,会将他落第了四次的科举考试进行到底。但没有那么多也许,对于颓败腐朽的满清王朝来说,甲午战争是一个历史的必然,因此有着天纵之才、又饱读西方学说的严复走上历史前台也是一个必然。他注定不是一生沉浮宦海的官僚,而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

严复走向启蒙思想家的圣殿,从1895年在天津《直报》上发表一系列论文开始,《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四篇论文是他吹响维新变法思潮的第一波号角。严复分析当时的局势,认为中国面临着自古以来未有之变局,亡国亡种之危近在旦夕,要救亡图存,只能维新变法。救亡图存、维新变法是当时整个时代的大主题,时局就摆在眼前,再糊涂保守的人也不能不改弦易辙,故而满清皇室为了自身的利益也采取支持态度。严复对此一大主题的阐述,最为关键的两点:一是用达尔文进化论和赫胥黎庸俗进化论来分析中国面临的危机,这些新颖深刻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念更是无异于天外惊雷,产生特别发聋振聩的效果;二者,严复鼓吹维新变法之具体内容最为有特色,他认为要救亡先得启蒙,因为中国之最为可悲的不是缺少救亡之法,这些“法”中国文化本身中有,西方文化中更是有很多可以学习,最为可悲的是“民智之已下,民德之已衰,与民气之已困耳”。

“民”是组成社会、形成国家最为基础的个体,这些个体的强弱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国家的强弱优劣,如果不先从国民素质上下手,再好的政治制度、科学技术也无法让中国强大起来,因为根本无法贯彻落实下去,西方再好的东西到中国也会有“淮橘为枳之叹”。他比较中西文化的差异,认为西方之所以富强是能讲民主、自由,中国积贫积弱是千年的专制毒害所致,因此要以“自由为体,民主为用”进行革新,然而“政欲利民,必自民各能自利始;民各能自利,又必自皆得自由始;欲听其皆得自由,尤必自其各能自治始;反是且乱。顾彼民之能自治而自由者,皆其力、其智、其德诚优者也。”于是他提出了著名的教育救国论,希望塑造优秀的国民,形成新的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扫除中国人伪饰、自私、懈惰的德性。通过启蒙国民以达到救亡的目的,在当时的维新思潮中的确是非常独特的一道亮色,也贯穿严复思想始终。

教育救国归根结底还是要用西方的文化制度、科学技术来教育启蒙人民,而要真正认识和了解西方,就必须精通外语和翻译。严复不仅著文鼓吹学习西语的重要性,一生中还屡次筹办编译培训所,就职于编译局。而究其大半生精力翻译的《天演论》《原富》《法意》《穆勒名学》诸书更是把西方一整套先进文化都介绍到中国来,作为启蒙的资粮,对中国几代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严复不仅是坐而论道的思想家,也是起而能行的教育实践家。1906年4月,严复就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校长)之职。他按照自己的思路对学校进行改革,首先制定规章,明确办学方向和教学内容。他把学生分为两部分,师范生和预备生,前者主要为培养中小学师资;后者寄希望于以后能继续深造,成为专门人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专业。关于教学内容,自然以西学为主,特别重视西语、数物化质等自然科学的学习。严复在皖期间,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为安徽高等教育近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吴新苗《一个伟大启蒙思想家的剪影》)

小题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使中国认识到了严重的后果,无论是统治阶级还是有思想的知识分子,都为了富国强民而对维新变法采取支持的态度。

B.严复引用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是想告诉民众要顺应天道、适应自然。

C.严复的教育救国论力主通过启蒙国民达到救亡的目的,他翻译的介绍西方先进文化的著作,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严复认为要更好地向西方学习,就必须精通外语并了解西方的科学技术,因此在其执掌安徽高等学堂时,教学内容自然以西语、数物化质为主。

E.传记通过对严复教育救国论及办学实践的论述,表现了严复作为启蒙思想家的独特深刻,也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历史现状。

小题2:严复没有成为“沉浮宦海的官僚”,而成为“著名的思想家”,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请简要概括严复教育救国论的思想内涵,并加以阐述。(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读了这篇传记,严复的人生经历及其思想对你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这次降雨可谓抱薪救火,有效缓解了当地的旱情,保证了来年农业生产的顺利开展。
B:大多数的院士是孔子曾提倡的“道不行派”,被称为“隐君子”的陶潜,却是一位身体力行的实践家。
C:下乡前两天,党委又组织我们学习党的有关文件,使大家明确党的农业政策,做到胸有成竹。
D: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在南宋词坛中占有重要地位。

无产阶级领袖人物不同于历史上杰出的特点是:他们:()

A、既是理论家又是实践家

B、是历史上最革命、最先进阶级的代表

C、既是人民的领导者又是人民的公仆

D、既具有卓越才能又善于集中群众智慧

联系我们 用户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