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详情

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魏社会的变化和中国历史发展进程都带来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南朝君主时有督励考课之诏,却没能改变士族的无功受禄。而北朝部族的重军功传统,在建立政权后发展为重事功、重吏绩的精神。孝文帝曾亲临朝堂考核五品以上官员,场面之严肃,绝非南朝所能有。拓跋部早期“以军令从事”的做法,则为后来的法制贯彻创造了条件。孝文帝颁行俸禄后,赃满一匹即死,法律雷厉风行。他多次更订律令,立法活动在孝文帝时达到了高潮。政治制度本是从魏晋南朝学习而来的,北魏孝文帝改制后,北朝政治制度显示出了更大的政治活力,构成了走出汉唐盛世间低谷、通向隋唐盛世的历史出口。

——摘编自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材料二 通过把部分国有土地、户绝田、罪没田、无主荒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农民,适当限制土地的占有、买卖与继承,从而有效调控了全境的土地占有关系,解决了因田业无主或产权纠纷而产生的大量农田抛荒问题,遏制了土地兼并与土地集中势头,扶植了人数众多的自耕农(包括汉族和内迁各族农户),同时又有力地加强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使国家掌握了大量的劳动人口和赋役负担者,增加了财政收入。到孝明帝正光年间(520—524年),北魏全境国家所控制的户口数量已超过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全国户口的一倍,史载“于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北魏孝文帝推行的政治改革措施及其制度渊源。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在经济、文化上的改革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相关热点: 孝文帝  

未搜索到的试题可在搜索页快速提交,您可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快速查看答案。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材料一 帝(孝文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昊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二 马丁路德另一个突出的贡献是于1522年将《圣经》翻译成德文,对整个德意志民族语言产生重大影响。它使基督教新教徒团结在马丁路德翻译的《圣经》的周围,而且还在被方言分开的德意志各邦地区规定了一种被所有的德意志人都运用的统一语言,增进了民族的认同感和同一感

——宋志轶《德意志文化教育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语言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

(2)结合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分析他翻译德文《圣经》的原因。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孝文帝和马丁路德语言改革在性质上的不同点和作用上的相似性。

484年,孝文帝规定“户增调帛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还规定“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孝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规范赋税制度 B.加强集权 C.推行汉化政策 D.整顿吏治

学者晁福林说,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把民族融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下列有关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表述,正确的是()①让鲜卑贵族改用汉姓②将都城迁往咸阳③鲜卑贵族必须说汉话④鼓励鲜卑人穿汉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④

洛阳的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时期,佛像的造型与此前的云冈石窟有了明显的区别,呈现出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

A.北魏统一了北方,疆域扩大了

B.西汉末年传入的佛教,此时在汉族中广泛盛行起来

C.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出现民族融合的高潮

D.北魏孝文帝是汉族人,登基后一改前人的风格

有人说:“北魏孝文帝强制授给露田„„这对农民是一种剥削的手段„„”这主要是因为(    )

A.均田制是土地国有制              B.授田的实质是强迫农民开荒纳税

C.租庸调制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D.孝文帝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联系我们 用户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