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详情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鲁迅先生《狂人日记》这部作品

①抨击了儒家的传统道德

②推动新文化运动进入新阶段

③促进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④全面肯定了西方的思想文化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未搜索到的试题可在搜索页快速提交,您可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快速查看答案。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政治民主化是近代化的重要内容。下列言论主张通过改良方式实现中国政治近代化的是()

A.“今日之民智,不必恃它事以开之,而但恃革命以开之”

B.“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C.“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D.“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

康有为借助经学外衣和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则把斗争矛头直指孔教,两者说明的共同问题是()

A.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

B.儒家思想已不适应时代需要,成为革命对象

C.儒家学说倡导社会变革,成为维新派变法的有力工具

D.儒家思想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

《剑桥中国秦汉史》认为,“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都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致它可以名之为‘革命’……”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秦所取得的“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的“成就”主要指 ①实现了由井田制向私有制的转变 ②满足了秦王称霸天下的野心 ③完成了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的转变 ④推动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经济全球化是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通常认为,全球化经历了三个波次。从地理大发现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波全球化浪潮;二战后是分裂及平行推进的第二波全球化时期;冷战结束后则是全球化深入、全球拓展的第三波,全球化时代的真正到来。总体上看,近500年以来,全球化尽管有重大挫折,但依然不断深化向前。

——摘编自储昭根《当前西方的反全球化浪潮:成因及未来走向》

材料二 在这场全球性经济发展角逐中,发展中国家付出巨大代价,“平等”参与,却由于自身综合实力的薄弱得不到平等回报,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于是,不堪忍受的经济处境迫使他们高举经济民族主义大旗,尽管有时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是极不合拍的。

——摘编自张志梅《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经济民族主义的成因和表现》

材料三 如果要想维持全球化带来的进步,各国必须承担起风险管理的共同职责,国家政府无论强(如美国)弱(如伊拉克),都无法凭一己之力解决摆在面前的诸多复杂难题。全球化世界的流行危险将会不断累积,整个世界都将为此付出代价。

——摘编自伊恩戈尔丁《全球化问题的全球解决方案》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波全球化浪潮兴起的主要原因,并列举推进“第二波全球化”的主要经济组织。

(2)据材料二,指出全球经济体系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

(3)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结合本世纪以来的史实,说明中国是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

1920年3月,在李大钊指导下,北京大学社会主义研究会和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相继成立,吸收了校内外一批先进分子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并引导他们走向工农,与工人运动相结合。这一举动

A.在实践中构建工农割据理论 B.培养和造就了革命骨干

C.根本目的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D.强调在中国改造旧制度

联系我们 用户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