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详情

王阳明被贬贵州龙场后,日夜反省,一天夜里,他忽然顿悟,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据此可知,王阳明

A.否定了“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B.取代了程朱理学的封建正统地位

C.率先提出“心即理”的哲学命题

D.抛弃了程朱“格物致知”的治学方法

相关热点: 王阳明   伦理道德  

未搜索到的试题可在搜索页快速提交,您可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快速查看答案。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对当今社会发展仍然具有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材料二 “良知之学”的目的在于“人之学为圣人”,即使“愚不肖者,虽其蔽昧之极,良知又未尝不存也,苟能教之,即与圣人无异矣”。“使学者为圣人”就必须在教育的内容上强调“明(人)伦”、“德教”,“道德以为之地,忠信以为之基,仁以为宅,义以为路,礼以为门,廉耻以为垣墙”。王阳明还十分重视民风教化,力图通过礼乐教化的手段,使民众“见善互相劝勉,有恶互相惩戒,务兴礼让之风,以成敦厚之俗”。

——摘自王军昌《王阳明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影响》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在教育内容和教育目的方面的主张。

(2)依据材料二概括王阳明“良知之学”的主要内容。在“学为圣人”问题上朱熹与王阳明的主张有哪些区别?

(3)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二者教育思想的异同。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董仲舒和王阳明的教育思想有何时代价值?

 

《王阳明全集》中记载“先生(王阳明)每临席,诸生前后左右环席而坐,常不下数百人;送往迎来,月无虚日,至有在侍更岁,不能追记其姓字者。”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王阳明的心学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B.王阳明的学说取代朱熹的学说

C.王阳明的心学成为明代正统思想   D.王阳明创立了庞大的心学体系

 

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

A.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B.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

C.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   D.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四民”秩序

B.注重改善百姓生计

C.关注人的道德修养

D.主张整合社会阶层

无论是在谪居之所、边徼之地,还是在平乱征途中,王阳明都热衷于聚众讲学,以指点良知、倡行心学为务。王阳明热心讲学的主要目的是

A.传播心学思想

B.挽救统治危机

C.确立私学地位

D.教化广大民众

 

联系我们 用户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