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网 >继续教育 >学历类 >试题详情
问题详情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伟人细胞》情节巧妙,记叙了初一男生贾里追求轰轰烈烈人生,实现伟人计划的曲折过程,说明了人一定要有理想的道理。文章语言幽默,采用大胆夸张手法,营造了会心一笑的喜剧效果。
B:散文《往事依依》通过对几件往事的回忆,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
C:《本命年的回想》按时间顺序写了十件事,再现了京郊运河几十年前的过年习俗,表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味,歌颂了热爱生活、纯真可爱的父老乡亲。
D:《幼时记趣》采用总分结构,写了儿童时代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三件小事,表现了童年的乐趣。

相关热点: 文学常识   父老乡亲  

未搜索到的试题可在搜索页快速提交,您可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快速查看答案。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组成,考试时限为18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5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30分钟。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资料
1.2015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中央一号文件”),对加快农业改革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二次聚焦“三农”,“农业稳则中国稳,农业强则中国强”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治理的重要共识。仔细阅读一号文件,能够从中看到很多与文化密切相关的内容。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公共文化建设则是乡村文化建设在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可以说是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是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之一,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正如文件第十九条所述:要针对农村的特点,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凝聚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精神力量。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有赖于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有效开展,如文件中所提到的好家风、好家训活动,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医生、村官等活动,等等;另一方面则需要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创作富有乡土气息、讴歌农村时代变迁的优秀文艺作品,提供健康有益、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拓展重大文化惠民项目服务“三农”内容。这些工作的开展将会对农村文化建设、农村思想阵地建设、乡村文化生活的活跃起到积极作用。
以上提到的这些内容,部分是属于文化产业的,部分则属于公共文化。2015年1月15日,两办下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意见》中也首次提到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融合发展。因此,无论是文化产业还是文化事业,文件提到这些内容都暗含了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当中应当发挥的重要作用,这对于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有重大意义。
中央一号文件当中的一个基本表述用语叫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在2005年的时候中央首次提出了这个口号,时隔十年,中央一号文件又赋予了新农村建设怎样的“新”内涵呢?我认为,其主要变化在于其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要以人为本,以新农民和新居民的生活理念为出发点与落脚点,来考虑农村的建设与传承。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要时刻牢记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而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对于乡贤、乡祠、乡村文明、乡村习俗的有机整合,也隐含和体现在本次中央的一号文件当中。文件第十七条提到的“要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善传统村落名录和开展传统民居调查,落实传统村落和民居保护规划”;第二十六条涉及的“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等相关内容,都是文件人文情怀的展现。中央一号文件在农村建设的宏观背景下勾勒出一种人文关怀,这是以人为本、注重新农村建设中文化传承的体现,是我们在一号文件的解读当中应该关注的。
2.乡村文化存在的内在逻辑,共有五个层次。
一是乡村本来的价值观和与之相生的生活方式,这是乡村文化的核心。乡村的核心价值观,简单来说就是“绿色、健康、和平、自在”。“绿色、健康、和平、自在”的乡村生活方式,是全球人类与城市文化互补的一种生存方式。乡村文化的价值观其实一点也不亚于城市价值观,城市价值观是“个体的、竞争的、表演的、疯狂的、高速的、高消费的、一次性的”,但乡村不是,它是一种保养的、涵养的、有机的、循环的价值观,所以历史上乡村没有垃圾,垃圾会被循环利用、滋养土地,但现代社会的过度消费侵蚀到乡村,造成了现在的垃圾问题。
中国乡村价值观也包括对自然的敬畏,对于时间、空间、社会、生命的认识,以及个人自律的认识,这是一个整体。中国乡村也有互助的价值观,遇到什么事,乡村有一个自我调节的机制,互助是中国乡村珍贵的品质。乡村核心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中的优秀部分,就是我们想要保存和发展的乡村文化。
乡村文化的第二个层次就是乡村的文史记忆。中国的汉族没有长篇史诗,但其实评书、快板、曲艺等很多民间艺术中蕴藏着史诗。比如,我们有三侠五义、隋唐英雄、岳飞等,我们将提炼出来的一批英雄当作共同记忆,这是乡村文化重要的一个板块,也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同时,在这些英雄伟人之外,还有一份珍贵的乡村记忆,就是乡村历代普通人对先辈的精神记忆。乡村的历史人物绝不只是将军、状元、领导这些大人物,每一个村子活到现在,一定有它的英雄人物、历史记忆,所以要鼓励他们从中找到榜样和力量,未来要有更多人带着对本土的尊重去挖掘这些东西。
第三个层次就是表演、舞台和视觉艺术、节庆和仪式。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先有了仪式才有了演艺。古代有求学、春分、秋分、婚丧嫁娶等各种仪式,才出现了各种表演。但现在大量的乡村仪式在消失,比如现在乡村的结婚仪式几乎都被西方的方式取代了。这些需要文化工作者去寻找,不需要跟传统仪式一模一样,但要找到核心的东西,重新利用仪式的威严,让村子找到它的精神象征。
第四个层面是传统知识和技艺。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农业社会,因此乡村蕴含着很多传统的技艺,部分技艺应该传承下去,部分技艺如果适合创新,也可以鼓励农民艺人吸收新的技术。也就是说,对于传统技艺,一类是用于教育、档案、文物价值的技术传承,需真正注明出处、考证历史,给予敬重。另一类是用于艺术启迪、创新创业、文化娱乐和经济价值的技术研发,这部分应标明与传统的改编关系。
乡村文化的第五个层面是村民个体的村风、言行、举止、规则等,这也是乡村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现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农人、返乡青年、二代农民工,他们的举止文化某种程度上引领着乡村的未来,也是乡村文化日益多元化的一个现实表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现在强调文化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推动力作用,这在乡村尤其重要。乡村文化与可持续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如果村民有好的文化,他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懂得自己的文化脉络渊源、尊重自己的社区,团结互助,对未来有清晰的愿景,他能学习、创业、奋斗,那么这些人就会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而不是为了一点眼前的利益而失去诚信、不懂法律、难以应对现代化的压力、没有机会自我学习提高,一头与历史割裂,另一头对未来迷茫,完全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被动角色。
3.伴随着吉林省歌舞团的舞蹈《欢乐家园》,拉开了第二届吉林省农民文化节启动仪式文艺演出的大幕。8月19日上午,由吉林省委宣传部、省农委、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文联、省作协共同举办的第二届吉林省农民文化节,在德惠市米沙子镇南王家村正式启动。
“现在地里活儿不多,出家门就能看大戏,今天比过节还热闹呢……”村民张大娘乐呵呵地领着孙子参加活动,启动仪式活动现场设在米沙子镇南王家村,村民们喜盈盈地汇聚到村文化广场。记者注意到,在舞台一侧,好多村民已经排成长队,在领取赠送的图书,不远处,吉林省书法家协会李济时带队,著名书法家刘福生、宁可宁、夏磊、马国有等热情地为乡亲们义务挥毫泼墨,“家和万事兴,我就相中这幅字了。”“谢谢老师,能不能给我孩子写幅劝学的,孩子还在读书呢。”书法家们被村民们的真诚和对书法艺术的渴望感染着,一幅幅与乡亲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墨宝捧在村民手中,乐在脸上。李济时说:“借这次农民文化节启动仪式,我省书法家们也要走向田间地头,让咱父老乡亲感受到中国书法的魅力。”
舞台上,闫书平和佟长江合演的歌曲《过河》、韩子平与董玮的二人转《回杯记》,还有武福星与丁东的相声《语言与礼貌》等好多节目令村民们看得这个乐呵……在活动现场,主办单位与市、县两级相关单位共同组织了全省农民文化节集中送文化活动,除了送书、送书法、送演出,还有送农业科技知识、送“全家福”照片、送文化培训,举办优秀农民摄影作品展等活动。
据了解,吉林省农民文化节从8月19日开始到9月30日结束,活动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方式进行,主要内容包括“送文化”“种文化”“评先选优”“展演展示”“文化扶贫”“文艺大赛”即“送”“种”“评”“展”“扶”“赛”六个方面。“送文化”,将开展送演出、送电影、送图书、送农业科技知识进乡村、进农家活动;“种文化”,将开展农村文化大院负责人、农村文艺骨干、乡镇文化馆站业务骨干培训、农家书屋读书辅导巡讲等活动;“评先选优”,将评选一批“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展演展示”,举办吉林省农民书法、摄影、民间艺术作品展以及国产优秀影片展映等活动;“文化扶贫”,将对选定的800个省级贫困村予以重点文化扶持,通过活动推动实现“五个能”的目标,即这些贫困村每年平均每月能看上一场电影,能看上一场戏,能建起较高质量的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资源工程共

教师为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文学常识,计划组织一场“古代文学基础知识”竞赛,要求学生做好参赛的准备工作,进行古代文学常识的知识梳理。下列学生梳理的知识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

  • B、《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收录在北宋文学家郭茂倩编录的《乐府诗集》中

  • C、魏学洢的《核舟记》、林嗣环的《口技》均选自宋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 D、在古代,“江”指长江,“河”指黄河,今天的“江”“河”则泛指河流

联系我们 用户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