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详情

大学生应该以()为根本要求,夯实综合素质基础,着力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展现新的风貌、新的姿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2.0)
A、有理想
B、有本领
C、有担当
D、有前途

相关热点: 奉献者   建设者   开拓者   思想道德  

未搜索到的试题可在搜索页快速提交,您可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快速查看答案。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1.2006年8月,在襄樊市总工会与该市女企业家协会联合开展的“金秋助学”活动中,19位女企业家与22名贫困大学生结成帮扶对子,承诺4年内每人每年资助1000元至3000元不等,帮助这些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入学前,总工会给每名受助大学生及其家长发了一封信,希望他们抽空给资助者写封信,汇报一下学习生活情况。但到2007年夏天,一年多来,三分之二的受助学生未给资助者写信,也没有采用其他的联系方式。当襄樊市总工会再次组织企业家们资助时,部分企业家表示“不愿再资助无情贫困生”。无奈之下,宣布5名贫困大学生被取消继续受助的资格。
湖北襄樊5名贫困大学生因为在受助的一年多时间内没有任何“感恩”表示,被取消继续受助的资格。此事一经报道,评论纷至沓来,社会舆论的热情关注颇有点出人意料。
小事情引起大讨论,往往就说明人们在某些原则问题上多有歧见。2007年8月28日《光明日报》报道:截止8月27日,新浪网就“贫困生受助资格被取消”展开的讨论,已有210729人参与。其中,83%(174898票)的网友认为“应该取消”,感恩是做人的底线,不知感恩的人很难期望他们将来回馈社会,认为“不应该取消”的占8.9%(18790票)和“不好说”的占8.1%(17041票)。
2.有的人认为,不能因为大学生没写信就简单地认定他们不感恩,企业家不应就此撤销资助。“虽然我不是贫困生,但我能够理解他们为何不给捐助者写信。”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位学生说,“我认为多数贫困生并不是心中不知感恩,只是他们不愿意用这种方式表达,他们认为上学期间好好学习,做好本分的事情将来回报社会,才是更好的感恩方式。”
对于资助者来说,来自被资助者的感谢,无疑是一种鼓励。温州资助者李先生说,每次收到被资助的贫困学生发来的慰问短信,都会让他流眼泪。北京的宋女士是一位机关工作者,她和她的朋友们每年都会通过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向边远地区学生提供助学金捐助。她向记者坦言,自己从未要求孩子们定期联系、汇报情况。“去年,我们捐助的10个孩子中有几个孩子刚好是在同一个学校的,年底,他们一起寄来封信,告诉我们收到了多少钱,并介绍了他们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宋女士说,“付出的爱心有了回应,这让我们都觉得很开心。但我们也不强求捐助的所有孩子都给我们写信。毕竟他们还都是孩子,好好学习,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好的汇报了,我想,这也是对他们自己最好的‘汇报’”。
在这场讨论中还有人认为,怜悯、善良和同情尽管是人类的自然本性,但平等、自由和尊严,也是与生俱来的人格。只要你有那么一点强势,给弱者半分“恩惠”,人家就要感恩戴德。感恩中的“恩”是报不完的,就算报完了,你也是一辈子都欠他的,一辈子都不会与他是平等的地位、平等的人格。四川有的老板,资助了几个贫困学生,由于受助的学生年底没有向“恩人”汇报,老板就取消了他们受助资格,对不知去向的学生还动用律师将其告上法庭。
一位从事公益事业多年的人士认为,家境贫困的孩子们本身已经面临生活上的很多困难,以居高临下的心态要求受助学生以低姿态的“感恩、亏欠”来面对捐助者和社会,对于年轻的他们有可能造成另一种心理上的压力。很多捐助者本人也承认,自己爱心的付出,并不是为了这些受捐助的孩子对捐助者有多大的回报,而是希望他们能够在温暖、充满关爱的环境中茁壮成才,将来能够以同样的社会责任感去回馈社会。
3.2008年2月27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哈尔滨铁路国旅集团职工资助黑龙江兰西县30多名贫困学生的事迹。两年来,这些孩子受到哈铁国旅集团叔叔阿姨们“一对一”的资助,得以继续学业。尽管孩子们盼望,但和自己的资助人在两年间却未曾见过面,只是书信往来。孩子们或许不理解,但叔叔阿姨们确有良苦用心。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加入“爱心助学”的队伍,是他们点燃起一盏盏希望的烛火,照亮一个个苦难少年的前程。在很多人看来,受助者心怀感恩,是对爱心人士最大的安慰。在这种心理期许之下,受助者与献爱心者见面表达谢意,是合情合理的。然而,哈铁国旅人却想得更深一些。帮一个寒门子弟继续学业,可能从此改变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的命运,这份情义往大了说,是一种恩德,一生一世都会被铭记。但就受助者当前境况而言,除了感激,没有更多表达谢意的能力和方式。面对资助者,过分强调“感恩”,只会增加他们的自卑感。为了避免给孩子们造成不必要的“刺激”,哈铁国旅人选择了“见面不如鸿雁”。他们在信中鼓励孩子们安心读书,把对某个人的感激化为对全社会的关爱。这是一份怎样的情怀!
那么,是不是就不要感恩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有一个故事让人不能释怀。一位在山中修路的农民工,为阻止一辆即将坠崖的大巴车受了重伤,等他在医院醒来时发现少了一条腿。面对“后不后悔”的疑问,他陷入了苦闷:他救了一车人的性命,可在住院的日子里,那一车人没有一个来探望过他。其实,哪怕只是一声“谢谢”,他也就无怨无悔了。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没有感恩,爱心之树就失去了成长的沃土,爱心之舟也必将搁浅在心灵的荒漠。不论时代发生怎样的变化,美好的情操和品德永远鲜亮。一个让崇高坠地、爱心落空的社会是多么让人失望啊!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我们需要倡导形成一种知辱明耻、互相关爱的社会氛围,培育一种尊重奉献、褒扬崇高的价值追求。农民工兄弟未能从被他救了性命的人那里得到应有的感恩回馈,那么社会就要把最高的礼赞献给他,竭尽所能地帮助他,不能让他流血、流汗又流泪。
每个人对这个社会都有一份责任,当我们更多关注自己对他人的责任,而非他人对自己的;常怀感恩之心,而不是认为别人对自己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那么,爱心和感恩才能在全社会范围形成大的互动,社会和谐也就大有希望。
4.有人认为,资助乃高尚之善举,不应求取回报,若附加任何感恩条件,就是“道德要挟”、“道德绑架”,就是满足道德虚荣心的假仁假义。以“附加条件”的有无为标准,划分慈善的真伪,这一简单做法陈义甚高,但实际可能徒增纷扰、于事无补。
有人做善事,不图回报,不事张扬,只是默默奉献,以此为乐。这无疑是纯粹而真诚的仁爱,自然应当受到社会的称颂。不过,假如还有人在行善的同时要求受益人作出某种回应,是否就会造成道德虚伪和慈善变质?恐怕未必。可以设想,如果慈善必须是不可附带任何条件的爱心付出,那么那些附有一定条件的献爱心活动就会被当成假慈善,那些献爱心者就会被认作道德虚伪之人。如此,奉献者就可能因为害怕“不道德”的恶名而缺乏动力去行善,长此以往,必定害及爱心的传播。在广东,有一个成功的案例:被资助者必须签《道义契约》。契约要求,受助学生进入社会后,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偿还助学金,并比照学生贷款支付利息,以帮助其他大学生。令人欣喜的是,第一批受助学生毕业后,半个月里,即有21人偿还16450元。在襄樊这一案例中,资助者和受助者事前未曾就“助学”活动约定条件,因而活动组织者取消受助资格的决定显得有些突兀。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此次“助学”就是一场虚伪的“道德秀”。事实上,将“附加条件的有无”看成道德问题,是道德上的一种“洁癖”。
5.去年,华东师范大学首批师范生收到一封校长写的亲笔信。信中,校长叮嘱即将入学的免费生“一定不要忘记感谢父母和家人,不要忘记感谢老师。希望你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走出家门,怀着一颗自信的心走进校门”。
感恩这种情愫在社会情商体系中愈来愈珍贵了,以至有论者指出“感恩意识的匮乏成了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上述大学校长致函新生一事竟遭到包括网络舆论在内的诸多质疑甚至指责,认为是“多余”、“多管闲事”等等。对此,有些学者认为,某些制度层面上的不公,不该影响学生对父母、家人、老师应有的感恩情怀,也不能遮蔽一位校长督促学生回首感恩的善意。
在感恩上,我们常常感叹世风日下今不如昔,也往往由此反思教育的弊端。诚然,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中,包括感恩在内的情商教育被冲击得七零八落,甚至被严重地忽视着——高考以及就业的压力,使得教育染上了愈来愈功利的色彩,由此而生的培养目标的嬗变,也让教育的功利性渐渐向自利转变,学校过多地着眼于有利于自身需要的学生能力的培养,而罔顾其他。在这样的背景下看华东师大校长这封“多余”或者“多管闲事”的亲笔信,难道不是一种进步吗?就算它只是庞大的既有教育体制中一个带有个人色彩的节点,出于对公序良俗构架的公共诉求,也应该将其视为学校在学生情商教育上的意识觉醒和责任回归。希望这样的谆谆教诲能够多一些,形成一个逐渐完善系统的学校情商教育体系,来救赎我们心中遗失太多的感恩情怀。更重要的是,这样一种形式表露了感恩教育所必需的宽容和细节原则。很多时候,感恩是一种心灵独语,需要宽容的平台和细节的积累来培植孕育。
6.2007年8月27日《解放日报》载文:某校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讲述了一个“沉痛教训”:一位学生家庭突遭变故,陷入贫困。学生身边的一群老师坚持每月给他三四百元资助,直到他毕业。逢年过节,老师们还轮流请他来自己家吃饭。这名学生要毕业了,老师们筹划着开个欢送会。谁知,他跟谁都没打招呼,收拾完行李独自离校了。失望之余,老师们反思:我们给贫困学生的关爱中是否还缺失了哪一块?答案是:缺失了心灵扶助。
文章认为,初进校时相当一部分贫困学生感到自卑、心态不平衡,人际交往不顺畅,他们需要“润物无声”的心灵呵护。高校需要不断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鼓励贫困学生参加社团组织,锻炼能力,获得自信。当他们的心灵充满阳光时,感恩意识与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贫困大学生无论接受国家还是民间资助,学校都要为他们搭建一个感恩与回报的平台,除了对资助者表示感谢外,更重要的是在更大范围回报社会,使爱心得以“接力”。华东大学每年有6名学生接受一位老先生的捐助。学校除了开年会,让受助学生和老先生见面交流外,还组织学生写学

问题一: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青年要勇敢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请以“奋斗的青春有未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联系实际;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语言流畅;

2、字数800字左右。

问题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请围绕“乡村振兴”这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联系实际;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语言流畅;

2、字数800字左右。

问题三: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如何让群众生活和办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让群众表诉求的渠道更畅通一些?如何让群众感觉更平安,幸福一些?这是社区服务的永恒主题。

请围绕“服务”主题,角度自选,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联系实际;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语言流畅;

2、字数800字左右。

***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敢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具体来说,新时代青年要(  )

①担当时代责任,不断开拓进取

②勇于创造,把实现个人利益放在首位

③在国家困难时期才奉献自己

④积极关切国家和民族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给定资料

志愿服务几乎是每个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服务的活动。这一概念既包括地方和国家范围内的志愿者行为,也包括跨越国境的双边的和国际的志愿者项目。志愿服务不仅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福利的提高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是各国和联合国进行人道主义援助、技术合作、改善人权、促进民主与和平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服务突出地表现在非政府组织、专业协会、工会和其他民间组织的活动中。许多社会运动,比如在消除文盲、免疫和环境保护等领域,都主要依靠志愿者的帮助。

国外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得十分活跃,比如日本有50名的国民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韩国的志愿服务有50年的历史,其组织机构分为:总社;分社协议会、地区协议会、基层服务会。汉城教育厅规定,从1995年起,初中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要义务化;1998年以后,志愿服务活动的分数将占高中成绩的8%。泰国政府为倡导志愿服务风气,规定大学毕业生要到贫困地区做1年的志愿服务,服务满2年后,毕业生有更多的机会得到一份好工作。法国的志愿服务则走向法律化,法律规定,年满18岁的男性,符合条件者都必须履行国民志愿役,违规者处2年有期徒刑。美国的志愿者参加“为美国服务的志愿者”,服役期为一年,服役期满后可以得到两个学期的奖学金9450美元,而且选择联邦公职时可免除考试资格;参加“全国民事社区服务队”的志愿者,年龄在18岁至24岁,10个月的服役期满后可得到6000美元的津贴及2362.5美元的一次性奖学金。墨西哥政府规定每个大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要从事6个月的志愿服务,否则无法获得毕业文凭。尼日利亚大学生的志愿服务主要在边远地区,连续服务一年后,志愿者可以获得国家服务证书,这个证书是将来就业的保障。

国外志愿服务的主要特点是:(1)与公民的成才和就业全面挂钩。国际社会已经认识到,公民的成才与就业问题是各国社会问题的集中体现之一,只有将志愿服务活动与公民的成才就业等切身利益挂起钩来。志愿服务活动才能得到社会民众的全面响应,才能确立一个广泛的群众基础。(2)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切入点。相对于过去的那种以满足少数受服务者的生活需求为主体的志愿服务模式,着眼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大局,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中寻找服务课题的志愿服务模式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其重要形式有:专项性的志愿服务工作、专业性的志愿服务工作、公益性的志愿服务工作、社区性的志愿服务工作。

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从1996年9月开始试点,199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截止到1999年9月,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和4个副省级城市实施了这项计划,参加扶贫接力计划的志愿者6810多人,受援线近160个。

2003年6月以来,团中央、教育部等四部委组织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规模为11300名大学生志愿者,为西部贫困县开展服务。福建、辽宁、贵州等省(区、市)还组织实施了地方项目招募大学生志愿者赴本省(区、市)的贫困地区服务。2005年该计划将实施西部支教、支医、支农等8个专形行动。

在大型活动和急难险重任务中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已逐步成为全国通行的做法。数百万青年志愿者为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第三届远南残疾人运动会、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海《财富》论坛年会等国际、国内大型活动提供了优质高效的志愿服务。在几次大的洪涝和地震灾害面前,特别是在1998年长江和松花江、嫩江流域的特大洪水面前,几百万青年志愿者为灾区群众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发挥了突击队作用。

还有各种形式的富有特色的志愿服务,如:青年志愿者“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计划,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保护母亲河“中国青年志愿者绿色行动营计划”,成人预备期志愿服务,共青团维权部门开展的为进城务工青年志愿服务、“保护明天”青年志愿者文化市场监督活动,学校开展的大中学生志愿者社区援助行动,青年工人开展的为下岗青工再就业服务,青年农民开展的青年志愿者“植绿护绿”活动,科技部开展的科技扶贫青年知识分子促进行动,以及北京的“为老科学家、老教育家、老干部献爱心”活动,河南的为见义勇为英雄及其家属志愿服务,江苏江阴、福建漳州的青年志愿者“110联动”,四川30万志愿者组成了抗击“非典”助农服务队投入农村“双抢”,武汉市民组建了见义勇为志愿队,昆明志愿者走上街头清理小广告、违禁图形、文字等“牛皮癣”,青岛的“周日志愿者行动”,铁道系统青年志愿者“消除白色垃圾”行为,等等。

山东小伙子徐本禹本科毕业后考取了公费研究生,他却决定推迟入学,远赴贵州省大方县乡村支教,被评为央视“2004年度感动中国的人物”。

2001年,在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大规模志愿活动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志愿者资源丰富,活动领域广阔。当年共有7.69亿年满18岁以上的居民以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参加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参与率为85.2%,他们总共贡献时间为189亿小时,人均年志愿服务时间为77小时,相当于2980万个全日劳动力,其贡献值折合人民币1968亿人民币。

杭州西博会上,姜玲娣是国际家具展的志愿者,一些摊主听说志愿者是不拿报酬的,常把她呼来唤去,把重活累活留给她干,她的同伴也碰到了类似的事情。负责分派志愿者的老徐说:“有些公司为了节约成本,辞掉了临时工,要求我们增派志愿去帮助搬矿泉水、家具或干重体力活;有些公司甚至将志愿者的用处发挥到极致,缠着他们直到晚上10点钟的末班车才让走人。”姜玲娣不解地说,“我们是来献爱心的,却不是来当廉价劳动力的”。在西博会旅游导游服务中,由于一些外地游客频频光顾志愿者的义务导游摊点,抢了一些野导游的饭碗,引起了双方的冲突,有的志愿者摊子被掀掉了,还挨了打。另外,一些志愿者在举报制作假证件的不法分子或在为精神病人服务的时候也招到类似的伤害。杭州市团市委的工作人员一再告诫志愿人员:“一定要注意安全。”但他也同时表示有些事不只是注意了就能万无一失的。又如在西博会期间,有几十位负责联络志愿者的管理人员的车马费和电话费也都是自己掏腰包,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志愿者协会的工作人员无奈地说:“我们很想为他们创造条件,但苦于没有资金来源。”再如,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志愿者告诉记者,西博会的美食节上,他看见一位老人因拥挤被人撞倒在地,就上前扶了一把。老人的子女过来后不仅没有表示感谢,反而恶狠狠地责骂他,一定要他赔偿医药费,怎么解释也听不进去。对方反问说,不是你撞倒的你

扶他干啥?面对如此逻辑,这位志愿者甚感悲哀。

据报道,北京北方创业出租汽车公司10名“文明标兵”司机为回报社会,驾车在四环路以内免费接送乘客却遭冷遇。很多人对这些司机的所作所为充满狐疑,宁愿花钱打车也不敢坐他们的免费车。类似这种热心遭遇冷脸的“做好事难”,已屡见不鲜了。北京电视台还报道了一件事:两位热心女士想利用业余时间为残疾者或孤寡老人提供无偿服务,跑了好些个居委会,所到之处碰到的不是冷漠、怀疑、不解,甚至是一定程度的敌意,有的几乎把她们当作诈骗者而下逐客令。这些遭遇,完全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绿色江河”是我国第一个民间环保组织。发起人、创办人杨欣用义卖图书《长江魂》的资金,在青藏高原海拔4800米的可可西里五道梁地区建起了第一个位于长江源头的自然环境保护站——索南达杰站。2002年10月,21岁的冯勇刚从新疆退伍归来。就参加了“绿色江河”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去可可西里做环保工作。2002年11月30日,冯勇在志愿工作中遇难。冯家生活很贫困,一直靠领取低保金维持生计。冯勇遇难后,冯母要求组织者先处理好冯勇的后事。再在经济上给予一定补偿,数额以能负担起3位老人日后生活为最低限度。“绿色江河”活动经费不多,大部分工作要依靠志愿者及兄弟组织帮助才能完成。尽管如此,杨欣对待此事的态度非常让人欣慰;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满足家属要求,法律跟良心要分开对待。有关专家的态度让关心此事的人大跌眼镜:“如果死者家属提出赔偿要求,那么人们就会发现,环保组织和志愿者双方都无法可依”。资深律师说:“因为志愿者参加环保组织的活动是自愿行为,法律上没有要求进行赔偿。绿色江河是一个正式注册的合法组织,从法律上来讲它没有什么责任。”

据《中国青年报》10月14日报道,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团委在浙江高校中首家探索尝试“道德银行”。他们根据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献血等情况,将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表现分等级转换或道德币的形式存入“银行”,作为其在“道德银行”中的储蓄,“道德币”的多少意味着该年度所做的志愿服务以及好人好事的多少。当“储户”自身有需求时,则可以凭卡向“银行”支取,同时“储户”也可根据其做好人好事所积攒下来的“道德币”向“银行”申请帮助或享受相应的待遇。有人认为创办“道德银行”的出发点完全符合公民道德建设主流,但“道德银行”这种提法值得斟酌,有哗众取宠之嫌。道德行为本来就是无私的,对于奉献者来说,服务别人本不应该带有任何目的和想法,如果非得靠制度或某种形式来求职互助风气,那么道德本身就变了味,再者对那些达不到“无私奉献”境界的人来说,再怎么形成制度也是枉然。

武汉理工大学成立了一个以全校1200余名受助贫困大学生为主体的义工服务团体——“自强社”,起成员大部分是奖学金、助学金和国家助学贷款的获得者。争论也由此产生。受资助贫困大学生该不该做义工——这段时间武汉高校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曾获得国家二类奖学金的经济学院02级李同学是这样做法的支持者,他说,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学校和社会帮了他,让他得以在学校继续深造,而如今“自强社”的成立给他提供了一个回报学校、回报社会的好机会。负责这次活动的王剑同学谈到了他们的初

***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这要求新时代的青年( )

A.把学习作为我们的全部任务,努力学习

B.要将个人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

C.要完全接受他人评价来正确认识自己

D.要关注社会发展变化,随时调整人生梦想

联系我们 用户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