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详情

某银行的内部人员王某参与了与章某的贷款诈骗犯罪行为,王某可能涉及的罪名有()。

A.贷款诈骗罪

B.盗窃罪

C.职务侵占罪

D.骗取贷款罪

E.贪污罪

相关热点: 诈骗犯   贪污罪   盗窃罪   诈骗罪  

未搜索到的试题可在搜索页快速提交,您可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快速查看答案。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2012年7月,在顾客服务中心收到这样一个投诉,顾客杨某一家在买完单时无意中发现,他的小票上多录入了2件他并没有购买的商品,与此同时,跟随他身后买单的家人,也发现小票上多录入了2件并没有购买的商品。杨某当时非常气愤地跑到顾客服务中心。大骂:“你们这简直是诈骗犯!”,而且一直嚷嚷:“如果不对这件事做出合理解释,我就投诉到消协”。并口口声声说“要炒掉这样的员工,要狠狠地处罚她”。闻讯而来的主管马上拿过电脑小票进行核实,发现情况确实如此,而且错误出自同一个收银员。主管立即向顾客道歉,并将这一家子引至自己的办公室内,并倒水安慰他们。待他们冷静后,主管再次对收银员工作的失误进行诚恳的道歉和检讨,并答应就此事要对该收银员进行严肃的处理和教育。当时商场正在进行有奖促销活动,主管就多给了几张抽奖券给顾客,并说"这次差错是我们工作中的一次失误,我们一定会引以为诫,提高我们员工的工作质量,希望您能继续支持和相信我们商场。”在主管的耐心解释下,杨某一家才慢慢地消了气,并主动说:“算了,也不要炒掉她了,现在找一份工作也不容易,但要好好教育她,不能再出现这样的失误,否则对你们商场的声誉影响太坏了。”分析这位主管的处理技巧。

关于因果关系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6年真题]

A、甲重伤王某致其昏迷。乞丐目睹一切,在甲离开后取走王某财物。甲的行为与王某的财产损失有因果关系

B、乙纠集他人持凶器砍杀李某,将李某逼至江边,李某无奈跳江被淹死。乙的行为与李某的死亡无因果关系

C、丙酒后开车被查。交警指挥丙停车不当,致石某的车撞上丙车,石某身亡。丙的行为与石某死亡无因果关系

D、丁敲诈勒索陈某。陈某给丁汇款时,误将3万元汇到另一诈骗犯账户中。丁的行为与陈某的财产损失无因果关系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多哈宣言》表示,阿拉伯国家支持中国同相关国家根据双边协议和地区有关共识,通过友好蹉商和谈判,和平解决领土和海洋争议问题。
B:据台湾“中央社”13日报道,当地时间12日,美国联邦参议院军事委员会通过2017年度国防受权法案,其中包括对台军售正常化等修正案。
C:5月9日,卷入“魏则西事件”旋涡的百度公司和武警二院,分别接受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家卫生计生委(下称卫计委)等机构调查的结果尘埃落定。
D:在蔡英文520就职演说之前,大陆先是与冈比亚建交,接着将台湾电信诈骗犯强行谴送到大陆,并不愿在台湾加入亚投行程序问题上放低门槛。
1983年5月,王某因犯抢劫罪与强奸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6年,因服刑期间表现不错,1996年5月被假释。1998年10月的一天,王某盗窃一辆汽车(价值8万多元)而未被发现。2002年4月,王某因参与一起重大诈骗犯罪行为而被逮捕,交待了自己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盗窃汽车的行为。
(1)对王某是否还需要撤销假释?为什么?
(2)对王某假释考验期限内的盗窃行为应如何处理?
(3)对王某假释考验期满后的诈骗罪应如何处理?
(4)对王某最后的刑罚应当如何确定?
(5)假设王某在假释考验期内并没有实施新的犯罪行为,表现正常。到2002年4月,其因参与一起重大诈骗犯罪行为而被逮捕,在侦查羁押期间发现王某的真实姓名为“汪某某”,因其在1981年的元月曾经实施了一起重大恶性爆炸案件,公安机关在全省发布通缉令,他作为被通缉的重大嫌疑犯,为了逃避惩罚而改名为“王某”。
问:在此种情形下对其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关于因果关系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甲重伤王某致其昏迷。乞丐目睹一切,在甲离开后取走王某财物。甲的行为与王某的财产损失有因果关系

  • B、乙纠集他人持凶器砍杀李某,将李某逼至江边,李某无奈跳江被淹死。乙的行为与李某的死亡无因果关系

  • C、丙酒后开车被查。交警指挥丙停车不当,致石某的车撞上丙车,石某身亡。丙的行为与石某死亡无因果关系

  • D、丁敲诈勒索陈某。陈某给丁汇款时,误将3万元汇到另一诈骗犯账户中。丁的行为与陈某的财产损失无因果关系

联系我们 用户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