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详情

阅读《故都的秋》教学反思片段,按照要求答题。一开始备课的时候,我竭尽多媒体教学之能事,准备了“感秋”“品秋”“读秋”“写秋”四个教学程序,力求体现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当我在一个班执教时,发现课件复杂、活动形式繁多、内容庞杂,并不利于学生对散文意象与意境、情感与思想的把握。于是,在第二个班执教时,我修改了教学设计,原则是力求“简单”,以静为主,侧重指导学生对“品郁达夫的秋日情怀,评郁达夫的故都情结”的专题式散文进行鉴赏。课后,我将两个班同一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了对比和反思,有如下收获:第一,教学内容“简明化”:以点带面。“破眼”教学,有所侧重地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思想。第二,教学形式“简练化”:以静为主,沉浸式解读文本。第三,课堂收柬“简洁化”:毋离文本,个性创作。对上述教学反思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多媒体教学能够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B、减少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对散文意象与意境、情感与思想的把握

  • C、沉浸式解读文本更适合于专题式散文的鉴赏活动

  • D、个性创作要求学生不拘泥于文本,进行发散性思考

未搜索到的试题可在搜索页快速提交,您可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快速查看答案。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 A、A的质量为0.25kg

  • B、B的质量为1.25kg

  • C、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 D、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如图所示,物体C放在水平面上,物体B放在C上,小球A和B之间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相连。若8上的线竖直、两滑轮间的线水平,且不计滑轮的质量、滑轮轴上的摩擦、滑轮与线间的摩擦。把A拉到某位置(低于滑轮)由静止释放使A在竖直平面内摆动,在A摆动的过程中B、C始终不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所受摩擦力始终不可能为零摩擦力方向时而沿斜面向上时而沿斜面向下

  • B、B所受摩擦力有时有可能为零

  • C、C一直受到水平面施加的向右的摩擦力

  • D、C对地面的压力有时可以等于B、C重力之和

如图所示,在xOY平面内有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M.N为传播方向上的两点,在t=O时M点位于平衡位置,且运动方向向上.N点位于平衡位置上方的最大位移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波长为λ.k=0,1,2,3,…)()。

  • A、MN两点间距离为(k+¼)λ

  • B、MN两点间距离为(k+½})λ

  • C、MN两点间距离为(k+¾)λ

  • D、MN两点间距离为(k+1)λ

有些球类比赛会在开赛前用猜硬币正反面的方法来决定谁先开球。如图2所示,若裁判员以5.00m/s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硬币,不考虑空气阻力,则该硬币能上升的最大高度约为()。

  • A、1.27m

  • B、1.35m

  • C、1.40m

  • D、1.54m

如图所示,A、B两小球从相同高度同时水平抛出,经过时间t在空中相遇,若两球的抛出速度都变为原来的2倍,则两球从抛出到相遇经过的时间为()。

  • A、A

  • B、B

  • C、C

  • D、D

联系我们 用户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