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网 > “启示录”热点

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独立宣言》发表后,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在爱尔兰和印度的被压迫地区受到欢迎……在法国,《独立宣言》被广为印刷,成为反英宣传的主要材料……《独立宣言》的文字被一再借用,表明这种对欧洲传统惯例的激烈而又具有创造性的挑战得到了认可。
——摘编自[美]迈克尔·埃默里《美国新闻史》
材料二 美国革命实际上已经成了巴黎一种新的信仰,《独立宣言》则是他们的“圣经”。对法国人而言,要寻找“早已遗忘的,对神圣权利的绝妙阐述”,只需要这本“圣经”就足够了,时任驻法公使杰斐逊说:“法兰西被我们的革命唤醒了,他们现在的目标非常明确。”……在同一时间,美国人却为法国人民对权利的热情所唤醒,为1789年10月美国报刊上刊登的法国《人权宣言》而激动不已。很明显,两个国家都在相互影响着对方。
——摘编自[美]苏珊·邓恩《姊妹革命: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录》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独立宣言》在印度和法国受欢迎的不同原因。(6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独立宣言》怎样对“神圣权利”进行“绝妙阐述”。分析这一“神圣权利”在美、法两国革命时期的相互影响。(1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英国从一个岛国变成欧洲强国,最终成为解释霸主,凭借的是它所创造出来的一种欣的制度文明与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史实:英国是工业革命最早的国家,领先世界上所有国家,它的工业文化具有创新性;英国拥有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海上力量,它的海洋和军事文化具有创新性;英国率先建立了现代意义的议会民主制度,它的政治文化具有创新性。

——摘自《大国趋起·英国启示录》

图A

图B

图C

(1)材料一中图A中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说明形式的资产阶级议会民主政治制度?图B中的发明和普遍使用使人类开始进入了说明时代?图C中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的科学家是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近代中国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哪一政治派别主张建立类似英国政治制度?其失败结果说明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以1898年为界标,在此前50年美国集中解决国内统一和制度问题,在此后50年……以二次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趋起的过程。”

——《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较》

(3)材料二中解决“国内统一和制度”这些问题有何重大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1929年初,美国似乎日趋繁荣……10月,股票市场的价格跌倒了最低点,世界范围的经济萧条随之而来,而且萧条的强烈程度和延续时间的长久都是空前的。”为摆脱“经济萧条”,1933年新上任的美国总统实施罗斯福新政。

——《全球通史》

(4)材料三中“经济萧条”与那一事件有关?罗斯福新政的重大深远影响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上述英美崛起史实,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哪些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分)世博会是工业化潮流的产物,历次世博会无一不是各个时段工业文明发展成果的展示平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33年,“主题”概念首次被引入芝加哥世博会中。“主题”一般涉及人类共同关心的一个或几个问题,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围绕“主题”,通过展出寻求问题的解决。此后,世博会均确立主题。以下为近40年来世博会的部分主题:

年份

国家

举办地

主题

1974

美国

斯波坎

无污染的进步

1975

日本

冲绳

海洋——充满希望的未来

1982

美国

诺克斯维尔

能源推动世界

1984

美国

新奥尔良

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

1985

日本

筑波

居住与环境——人类家居科技

1990

日本

大阪

花与绿——人类与自然

1999

中国

云南

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

2005

日本

爱知县

自然的智慧

2010

中国

上海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材料二 据新华社内罗毕2010年2月12日电:联合国副秘书长、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l2日称赞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认为这一主题凸显了主办方浓厚的环保意识………施泰纳认为,上海世博会不仅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国,也将推动科技创新和催生环保新理念。“这让我联想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运会上,我们欣喜地看到很多创新技术和环保理念的涌现,我相信,上海世博会也会如此。”

材料三 中国近代城市分布图材料四 据美国得克萨斯州历史与社会教科书《美国历史》载:尽管在18世纪早期曼彻斯特已经是羊毛贸易中心,但曼彻斯特仍保留着乡村的环境。商人们在城市的住宅里,人们喜欢在里艾威尔河(RiverIrwell)上航行……当曼彻斯特成为世界棉纺织中心地之一时,即19世纪左右,这些场景改变了,许多地方工厂和仓库替代了私人家庭,艾威尔河(RiverIrwell)污染严重以至于被描写成“流动着肥料的水灾”。据新华网北京2010年3月3日《综述:英德老工业区“生死变迁”启示录》:过去,由于制造业是主要经济支柱,人们曾用“蒸汽加汗水”形容曼彻斯特,如今它则成功转型,成为多元化发展城市。上世纪60年代初,制造业在曼城经济中所占比例仍高达70%左右,但到上世纪90年代初,这一比例就急剧降至20%上下。服务业就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的比例迅速上升为84%,而制造业就业人口占比则急剧降至11%。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曼彻斯特在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方面发展迅速。以体育为例,2002年曼彻斯特成功举办英联邦运动会,使体育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从而为此后一系列重要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奠定了基础,使曼城获得世界“最佳体育城市”等多个荣誉称号,也使其体育旅游和观赛收入大幅增加。(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40年来世博会主题有何共同之处?(3分)(2)材料二中阿希姆·施泰纳是从哪个角度来看待上海世博会主题的?其依据是什么?(5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近代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形成该特点的历史原因。(14分)(4)材料四中英国著名城市曼彻斯特18世纪以来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是如何看待发生在曼彻斯特的变化的?(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