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网 > “对立物”热点

解读和运用材料解决问题,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他(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在1946年初就写道:“想和俄国人共同统治德国,只能是痴心妄想。同样痴心妄想的,是认为俄国人会和我们一起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礼貌地撤出,然后在这个真空中产生一个健康又和平,稳定又友善的德国出来。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在我们的德国部分建立一种独立的形式,让它具备足够的满足,足够的安全和足够的优势,不受制于来自东方的威胁……宁肯要一个分裂的德国,至少让其西部成为对付极权主义势力的缓冲器,也不要一个势力范围直达北海的统一的德国。”

材料二苏联对美国的评价是,美国企图把德国和欧洲拉进资本主义阵营,成为它的卫星国。在反对希特勒德国的战争中形成的“不自然的联盟”业已烟消云散,东西方的冲突从此开始。……作为对立物,斯大林创立了“两大阵营理论”:一方面是自由的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朝着一个公平社会的和平发展和它的壮大,旨在制止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以上均摘自《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1)阅读上述引自《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的材料,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一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的具体影响。根据材料二说明苏联采取与美国对峙政策的主要原因。两国形成如此外交对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分别简述图一和图二反映的主要历史现象。

(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二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的主要线索。

(12分)解读和运用材料解决问题,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他(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在1946年初就写道:“想和俄国人共同统治德国,只能是痴心妄想。同样痴心妄想的,是认为俄国人会和我们一起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礼貌地撤出,然后在这个真空中产生一个健康又和平,稳定又友善的德国出来。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在我们的德国部分建立一种独立的形式,让它具备足够的满足,足够的安全和足够的优势,不受制于来自东方的威胁……宁肯要一个分裂的德国,至少让其西部成为对付极权主义势力的缓冲器,也不要一个势力范围直达北海的统一的德国。”【材料二】苏联对美国的评价是,美国企图把德国和欧洲拉进资本主义阵营,成为它的卫星国。在反对希特勒德国的战争中形成的“不自然的联盟”业已烟消云散,东西方的冲突从此开始。……作为对立物,斯大林创立了“两大阵营理论”:一方面是自由的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朝着一个公平社会的和平发展和它的壮大,旨在制止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①材料一中美国冷战政策主要表现。根据材料二说明苏联采取与美国对峙政策的主要原因。(4分)②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分别简述图三和图四反映的主要历史现象。(4分)

图三:柏林墙拆除后的遗址

图四:国际格局变化结构图③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二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的主要线索,并指出其中最具客观性的三种材料类型。(4分)

解读和运用材料解决问题,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在1946年初就写道:“想和俄国人共同统治德国,只能是痴心妄想。同样痴心妄想的,是认为俄国人会和我们一起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礼貌地撤出,然后在这个真空中产生一个健康又和平,稳定又友善的德国出来。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在我们的德国部分建立一种独立的形式,让它具备足够的满足、足够的安全和足够的优势,不受制于来自东方的威胁……宁肯要一个分裂的德国,至少让其西部成为对付极权主义势力的缓冲器,也不要一个势力范围直达北海的统一的德国。”

材料二:苏联对美国的评价是,美国企图把德国和欧洲拉进资本主义阵营,成为它的卫星国。在反对希特勒德国的战争中形成的“不自然的联盟”业已烟消云散,东西方的冲突从此开始。……作为对立物,斯大林创立了“两大阵营理论”:一方面是自由的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朝着一个公平社会的和平发展和它的壮大,旨在制止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1)阅读上述引自《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的材料,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一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的具体影响。根据材料二说明苏联采取与美国对峙政策的主要原因。两国产生如此外交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2)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分别简述图一和图二反映的主要历史现象。作为历史材料,图一类型的材料与图二在历史研究中有哪些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二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的主要历程。

 

1787年美国制定的联邦宪法,体现了加强集权与分散权力的双重倾向。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革命确立的邦联共和制,特别是各州以立法机关为主导的分权体制,是属于美利坚民族的。因为它是在民族革命情感炽热的大环境下,作为英国集权体制的对立物而出现的。……这种体制相对英国而言,它张扬了美利坚民族精神,但就美利坚内部而言,……权力软弱的邦联政府逐渐难以维系享有独立与主权的各州,分裂危机日益威胁着国家的统一。

——张定河《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材料二

宪法的缔造者们真正有分歧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在多大程度上把各州权利融入联邦权力,以及他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持自己的独立。如果国民按人数或按选区选举,人口较少的州必定完全受到压制。如果是按州而不是人数选举代表,则永不能获致必要的联合,旧邦联的所有弊端将永远保留下去。

——摘编自[英]阿克顿《自由与权力》

材料三

政府权力的制衡和分散性以及利益集团的多元性等等常使联邦政策步履维艰,事倍功半,或因立法软弱无力而治标不治本。同时,各级行政部门作为执法者,不时地自作主张,越俎代庖;其“一仆侍二主”的性质及彼此间围绕资源和权力所展开的竞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政府政策的有效性。

——梁茂信《略论美国政府解决城市社会问题的效用有限性》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革命确立的邦联共和制的双重影响。基于邦联制的影响,美国此后如何应对?

(2)据材料二,“宪法的缔造者们”想要解决什么问题?结合1787年宪法内容,指出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评价“美国政府权力结构的分散性带来的影响”。

 

民主革命是世界近代各国政治变迁的主要形式,而各国因为社会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社会性质等方面的不同,民主革命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通过内战推翻了封建的君主制。……英国统治阶级需要君主制和王室,关键在于如何将其变成能够体现资产阶级意志的国家工具,1688年的光荣革命实现了这种设想。……以议会为核心的君主立宪制便逐步形成。英国资产阶级创造了一种既符合国情又实用有效的统治形式,并一直延续至今。

——刘杰《论英国宪政模式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特殊的。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三: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四:美国革命确立的邦联共和制,特别是各州以立法机关为主导的分权体制,是属于美利坚民族的。因为它是在民族革命情感炽热的大环境下,作为英国集权体制的对立物而出现的。……这种体制相对英国而言,它张扬了美利坚民族精神,但就美利坚内部而言,……权力软弱的邦联政府逐渐难以维系享有独立与主权的各州,分裂危机日益威胁着国家的统一。

——张定河《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什么?指出英国革命胜利的标志以及革命后建立的政体。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什么?确定这种主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材料三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是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政体带来怎样的影响?

(4)据材料四,指出美国革命确立的邦联共和制的双重(积极、消极)影响。基于邦联制的影响,美国此后如何应对?

材料:哲人告诫我们:“人生的最佳状态,是保持轻度的贫困。”仔细品味,颇有深意。推而广之,适度地容纳对立,或许应当是事物的最佳状态。犹如太极图,白鱼中必须有黑“眼”,黑鱼中又需要保留一点白。事物的转化往往就从这“眼”开始。俗话说,欲壑难填。生活中保留某种程度的不满足,不仅无害,反而有益。饭前轻度的饥饿感可以刺激食欲;劳作后轻度的疲劳感也许睡得更香;谋事时轻度的焦虑感反能时刻铭记在心,有利于事成;繁忙时轻度的紧张感也许可防止怠惰,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市场上某种商品轻度的紧缺反而促进人们的购买热忱;爱书人书款轻度的偏紧反能不断地保持他对书的渴望;聪明人轻度地保持点糊涂也许显得更宽厚大度;性格上轻度的固执也许不至于人云亦云地随波逐流;甚至于一个人轻度地“怪”,没准反能促成他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只有适度地容纳对立面,才能有利于主体的稳定存在。正如一个人若总是生活在无菌环境中,他绝不会有健全的抗病能力。为了预防罹病,必要时还要种点牛痘,打点卡介苗,人为地引进点对立物,使体内产生抗体才能增强自身免疫力。事业有成之人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从对立方面借点灵笈,以作“添花”之笔。武将若会吟诵几首诗,便透出几分风雅,被人称为儒将。文人再会舞弄两下剑,则更显其风流倜傥,别有一番风采。善玩权术的若故意风传出几件呆拙趣事,便显得大智若愚。痴人若有一项绝技在身,则心无旁骛,其艺更精。有时过于饱满,过于纯粹反而是一种“病态”。整日饱食则心愈塞、年愈损、气愈滞。独生子女食品极大丰富反而使他们挑食厌食,营养不良。买书手头宽绰(再加上有人赠书),坐拥书城也许倒不急于去读。商品极其充分,堆满货架,反而吊不起人们的购买欲。睡眠太过,人反而昏昏沉沉,越睡越懒。一个人如果样样都得到满足,什么都不缺了,倒反而造成最大的缺失——进取心。摧毁一个人某种渴望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过度地满足他,使他感到厌腻。以前私人油酱店老板为防止伙计偷吃芝麻酱就用过这样的招数。我们有时宣传一个人总喜欢把他夸到完美无缺、无以复加的程度。甚至把这个人神化到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步,这就让人感到太虚假、太绝对,不可信、不可亲,反而失去感召力。“水至清则无鱼。”绝对的纯粹总是最干巴巴,最缺少风采,也是用途最少的。绝对纯的铁化学上反而很有惰性,不易生锈,用途也很少。只有加入各种不同成分后,才成为具有多种用途的特种钢材。绝对纯的硅、锗只有经过极微量特种元素的人为掺杂才能成为半导体材料。人体也必须要有点杂七杂八的“微量元素”才能维持健康。台风、寒流有害,但科学研究表明,如果没有它们的调节作用,地球上将冷处极冷、热处极热,对生态造成极大破坏。尘埃可恨,但天空绝对干净,缺少这些尘埃作为凝聚中心,再浓厚的云层也不会凝成雨滴,这个世界就永远不会下雨,小溪也不会汇成江河,所有土地只能是沙漠。可以说,大气中若没有灰尘,就不会有生命,更不会有人。事物总是“相反者相成”,看似相互对立的事物又自有其相互依赖、相互促成的一面。聪明之人,自当时刻注意——在方方面面适度地容纳对立!(摘编自詹克明《适度地容纳对立》,有删改)问题:(1)文章第一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6分)(2)文章在论述“适度地容纳对立”这一观点时,其结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8分)

材料:哲人告诫我们:“人生的最佳状态,是保持轻度的贫困。”仔细品味,颇有深意。推而广之,适度地容纳对立,或许应当是事物的最佳状态。犹如太极图,白鱼中必须有黑“眼”,黑鱼中又需要保留一点白。事物的转化往往就是从这“眼”开始的。俗话说,欲壑难填。生活中保留某种程度的不满足,不仅无害,反而有益。饭前轻度的饥饿感可以刺激食欲;劳作后轻度的疲劳感也许睡得更香;谋事时轻度的焦虑感反能时刻铭记在心,有利于事成;繁忙时轻度的紧张感也许可防止怠惰,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市场上某种商品轻度的紧缺反而促进人们的购买热忱;爱书人书款轻度的偏紧反能不断地保持他对书的渴望;聪明人轻度地保持点糊涂也许显得更宽厚大度;性格上轻度的固执也许不至于人云亦云地随波逐流;甚至于一个人轻度地“怪”,没准反能促成他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只有适度地容纳对立面,才能有利于主体的稳定存在。正如一个人若总是生活在无菌环境中,他绝不会有健全的抗病能力。为了预防罹病,必要时还要种点牛痘,打点卡介苗,人为地引进点对立物’使体内产生抗体才能增强自身免疫力。事业有成之人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从对立方面借点灵笈,以作“添花”之笔。武将若会吟诵几首诗,便透出几分风雅,被人称为儒将。文人再会舞弄两下剑,则更显其风流倜傥,别有一番丰采。善玩权术的若故意风传出几件呆拙趣事,便显得大智若愚。痴人若有一项绝技在身,则心无旁骛,其艺更精。有时过于饱满,过于纯粹反而是一种“病态”。整日饱食则心愈塞、年愈损、气愈滞。独生子女食品极大丰富反而使他们挑食厌食,营养不良。买书手头宽绰(再加上有人赠书),坐拥书城也许倒不急于去读。商品极其充分,堆满货架,反而吊不起人们的购买欲。睡眠太过,人反而昏昏沉沉,越睡越懒。一个人如果样样都得到满足,什么都不缺了,倒反而造成最大的缺失——进取心。摧毁一个人某种渴望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过度地满足他,使他感到厌腻。以前私人油酱店老板为防止伙计偷吃芝麻酱就用过这样的招数。我们有时宣传一个人总喜欢把他夸到完美无缺、无以复加的程度,甚至把这个人神化到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步,这就让人感到太虚假、太绝对,不可信、不可亲,反而失去感召力。”水至清则无鱼。”绝对的纯粹总是最干巴巴,最缺少丰采,也是用途最少的。绝对纯的铁在化学上反而很有惰性,不易生锈,用途也很少。只有加入各种不同成分后’才成为具有多种用途的特种钢材。绝对纯的硅、锗只有经过极微量特种元素的人为掺杂才能成为半导体材料。人体也必须要有点杂七杂八的“微量元素”才能维持健康。台风、寒流有害,但科学研究表明,如果没有它们的调节作用,地球上将冷处极冷、热处极热,对生态造成极大破坏。尘埃可恨,但天空绝对干净,缺少这些尘埃作为凝聚中心,再浓厚的云层也不会凝成雨滴,这个世界就永远不会下雨,小溪也不会汇成江河,所有土地只能是沙漠。可以说,大气中若没有灰尘,就不会有生命,更不会有人。事物总是。相反者相成”,看似相互对立的事物又自有其相互依赖、相互促成的一面。聪明之人,自当时刻注意——在方方面面适度地容纳对立!(摘编自詹克明《适度地容纳对立》,有删改)问题:(1)文章第一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2)文章在论述“适度地容纳对立”这一观点时,其结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0分)

哲人告诫我们:“人生的最佳状态,是保持轻度的贫困。”仔细品味,颇有深意。推而广之,适度地容纳对立,或许应当是事物的最佳状态。犹如太极图,白鱼中必须有黑“眼”,黑鱼中又需要保留一点白。事物的转化往往就从这“眼”开始。俗话说,欲壑难填。生活中保留某种程度的不满足,不仅无害,反而有益。饭前轻度的饥饿感可以剌激食欲,劳作后轻度的疲劳感也许睡得更香;谋事时轻度的焦虑感反能时刻铭怀在心,有利于事成;繁迫时轻度的紧张感也许可防止怠惰,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市场上某种商品轻度的紧缺反而促进人们的购买热忱;爱书人书款轻度的偏紧反能不断地保持他对书的渴望;聪明人轻度地保持点糊涂也许显得更宽厚大度;性格上轻度的固执也许不至于人云亦云地随波逐流;甚至于一个人轻度地“怪”,没准反能促成他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只有适度地容纳对立面,才能有利于主体的稳定存在。正如一个人若总是生活在无菌环境中,他绝不会有健全的抗病能力。为了预防罹病,必要时还要种点牛痘,打点卡介苗,人为地引进点对立物,使体内产生抗体才能增强自身免疫力。事业有成之人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从对立方面借点灵笈,以作“添花”之笔。武将若会吟诵几首诗,便透出几分风雅,被人称为儒将。文人再会舞弄两下剑,则更显其风流倜傥,别有一番丰采。善玩权术的若故意风传出几件呆拙趣事,便显得大智若愚。痴人若有一项绝技在身,则心无旁骛,其艺更精。有时过于饱满,过于纯粹反而是一种“病态”。整日饱食则心愈塞、年愈损、气愈滞。独生子女食品极大丰富反而使他们挑食厌食,营养不良。买书手头宽绰(再加上有人赠书),坐拥书城也许倒不急于去读。商品极其充分,堆满货架,反而吊不起人们的购买欲。睡眠太过,人反而昏昏沉沉,越睡越懒。一个人如果样样都得到满足,什么都不缺了,倒反而造成最大的缺失一一一进取心。摧毁一个人某种渴望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过度地满足他,使他感到厌腻。以前私人油酱店老板为防止伙计偷吃芝麻酱就用过这样的招数。我们有时宣传一个人总喜欢把他夸到完美无缺、无以复加的程度。甚至把这个人神化到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步,这就让人感到太虚假、太绝对,不可信、不可亲,反而失去感召力。“水至清则无鱼。”绝对的纯粹总是最干巴巴,最缺少丰采,也是用途最少的。绝对纯的铁化学上反而很有惰性,不易生锈,用途也很少。只有加入各种不同成分后,才成为具有多种用途的特种钢材。绝对纯的硅、锗只有经过极微量特种元素的人为掺杂才能成为半导体材料。人体也必须要有点杂七杂八的“微量元素”才能维持健康。台风、寒流有害,但科学研究表明,如果没有它们的调节作用,地球上将冷处极冷、热处极热,对生态造成极大破坏。尘埃可恨,但天空绝对干净,缺少这些尘粒作为凝聚中心,再浓厚的云层也不会凝成雨滴,这个世界就永远不会下雨,地球上也不会汇成江河,所有土地只能是沙漠。可以说,大气中若没有灰尘,就不会有生命,更不会有人。事物总是“相反者相成”,看似相互对立的事物又自有其相互依赖、相互促成的一面。聪明之人,自当时刻注意一一在方方面面适度地容纳对立!(摘编自詹克明《适度地容纳对立》,有删改)问题:(1)文章第一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文章在论述“适度地容纳对立”这一观点时,其结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