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网 >招录考试 >公考 >试题详情
问题详情

1998和1999年,千岛湖中心区出现大面积的蓝藻水华,并散发出阵阵怪味。专家研究发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湖区内渔业资源枯竭。当时统计数据显示,湖区内鲢鳙鱼产量不足25万公斤,跌入历史最低谷。只有参照西湖、东湖的治理经验,在千岛湖放养足够数量的鲢鳙鱼,最大限度地消耗蓝绿藻以净化水质,才有可能实现扭转。经过多个水产科研机构论证后“保水渔业”的概念在淳安县逐渐形成。简单来说,就是根据水体特定的环境条件,通过人工放养适合的鱼类,改善水域内的鱼类群落组成,从而保障生态平衡。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西湖、东湖通过放养鲢鳙鱼成功净化了水质B.渔业资源的增加可以彻底解决蓝藻水华问题C.“保水渔业”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鱼类产量D.维持水域生态平衡需要定期进行人工干预

相关热点: 生态平衡  

未搜索到的试题可在搜索页快速提交,您可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快速查看答案。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有关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说法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以循环流动
  • C.生态平衡是绝对静态平衡
  • D.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的发展必然引起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改变:一种是“顺向改变”,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持生态平衡;另一种是“逆向改变”,造成自然生态系统的恶性循环,破坏生态平衡。精神生产,特别是科学技术知识发展和应用,则会扩大和加深上述两种改变。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口生产总是破坏生态平衡的,因而一般属于“逆向改变”

B.精神生产有比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更为积极的作用

C.精神生产存在着“顺向改变”和“逆向改变”两种可能性

D.科学技术发展总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应该说是“顺向改变”

联系我们 用户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