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详情

请根据材料回答题:

材料一:

B市医疗水平整体较高,外地就诊人员加多,因为外地医保卡在B市不能使用,因为他们在B市各大医院就医时,都需要先办理一张该院的就诊卡,持卡就医,一般每张卡押金十元,有时一个外地患者需要转诊与B市各大医院,就要随身携带好几张就诊卡,经常弄丢或者混淆,就诊前需要重新补办,费时费力非成本。针对这一问题,B市卫生计生委,B市医院管理局推出了“医通卡”

“医通卡”是具有电子钱包功能的实名制IC就诊卡,适用于B是非医保患者、外地来B市就诊患者等人群。“医通卡”课在B市联网医院通用。

B市人民医院是一家远近闻名的三甲医院,外地慕名其前来就医的患者众多,高达日门诊量的78.6%。门诊大厅常年人满为患,挂号、缴费、取药等各种队伍如条条长龙,导致门诊大厅通道拥挤、喧哗吵闹、空气质量差,还时常发生偷窃事件。据医院有关人士介绍,外地患者来本院就医,拖着大包小包先去排队挂号,挂外号再去排队就诊,等医生开完检查单,又得穿梭到门诊大厅排队缴费,等做完检查,把结果给医生看了,医生开药之后,还得拿着药方去排队缴费,再去取药窗口排队拿药。正常一套程序下来,光来回在窗口排队就得耗去一两个小时,跟别说有时还因为急匆匆排错了队。此外,医院门口还长期驻守着一批“黄牛”,见人就问要不要专家号,导致医院门口秩序混乱。

为了解决挂号难,反复排队等问题,同时防止号贩子倒号,伟患者提供更方便,快捷、有序的就诊服务,B市人民医院从今年3月份起,试行“非急诊全面预约制度”,预计到今年年底全面实施,非急诊全面预约试行以来,伟了方便患者预约挂号,除了以前的人口窗口、114平台、网站平台和自助挂号机四种挂号渠道以外,B市人民医院又推出了微信挂号方式。B市人民医院是“医通卡”的联网医院之一,患者可通过微信关注“医通卡”公众号,关联绑定自己的“医通卡”或社保卡,点击进入B市人民医院界面,预约7天之内的号源。医院有关人士表示,以后会逐渐将号源想微信平台倾斜,逐步减少人工挂号窗口,取消现场放号。

下列是B市人民医院门诊大厅张贴的“易通卡”办理及就诊流程图:

材料二:

B市人民医院开通微信预约挂号一个多月,就已经“吸粉”数万人。目前,与B市人民医院关联的“医通卡”总数已达29043张,挂号支付达到了37928笔。针对一些老年人习惯到医院窗口排队挂号,且不会使用手机、网络等问题,B市人民医院还在门诊大厅增设自助挂号机等设备,并招募“守护天使”志愿者,帮助患者适应新的就诊方式。

数据显示,因为用微信和自助挂号机的挂号量明显增加,使得之前月70%的窗口挂号比例降至17%,同时通过“医通卡”内预存现金,减少了患者缴费排队次数,也使得收费挂号窗口排队人数明显减少,管理成本降低。

挂号方式的改变给医院的管理带来诸多挑战,首当其冲的就是门诊大厅的咨询服务台,每天都围的里三层外三层,问询声、抱怨声此起彼伏,一天下午两点半左右,就发生了这样一幕:

患者家属(好不容易挤进咨询台的里层):诶,诶,我这卡这么使用不了?下午口腔科的号到底还有没有啊?

导医小张(看了一眼他手中的卡):您这是以前的就诊卡,已经停用了。您没有B市医保卡吧?那请您使用“医通卡”,您可以直接在窗口新建“医通卡”,也可以先关注微信号,建一张虚拟的临时卡挂上号,再去窗口取号时换领正式卡。

患者家属:这么麻烦?听不懂!那你先帮我看看还有没有号呀,没号我还建什么卡?

导医小张:号源信息我们这里不掌握,请您通过自助机或公众号查询,也可以到挂号窗口询问。

患者家属:现在就没几个挂号窗口了,还都是大长队!自助机也用不了我这张卡啊!

导医小张:对,是用不了您这张卡,所以您得先办新卡。手机微信或者窗口都行。

患者家属:窗口人太多了,微信号怎么关注?

导医小张:扫码

患者家属:扫什么码?在哪里扫啊?你帮我扫一下吧!

导医小张(被好几个人同时询问,有些不耐烦):扫“医通卡”的二维码呀,门诊大厅的告知牌上不都有么?建卡窗口的玻璃上也贴着呢。

患者家属:你这人说话能不能痛快点,挤牙膏呢这是,不挨捆子不放屁是把?

导医小张(脸红中):你这人怎么说话呢?外地人就是没素质,是来看病还是来吵架呢?都像你这样,什么都不动脑子,说了也听不明白,这么多人在咨询呢,我都有时间一个个说那么详细?

患者家属(震怒中):外地人怎么了?看病怎么了?外地人不是中国人么?从一开始你一看我没有B市医保卡就给找不痛快,你全家老小就没有人生病么?我来医院看病是花钱的,花了钱你们就得给我服务,你不是干这个的么,不想说话就别杵在这儿碍事儿呀。

导医小张:你还有没有一点口德了,有你们这么咒人的么?凭什么给你服务,你花的钱又不是给我的。真是有毛病,怪不得来看病,就你这德行,吃了药也好不了。

患者家属(暴怒中,冲过去给了小张一个重重的耳光):你算个什么玩意?一看门狗,还敢瞧不起人!

导医小张捂脸大哭。

咨询服务台其他工作人员和围观的病人及家属们七嘴八舌的劝说着,现场秩序更加混乱了。

材料三

医务科是B市人民医院的重要职能部门,在院长,主管副院长领导下,具体组织实施全院的医疗工作;对全院医疗业务、医疗质量、医疗技术实施科学的组织管理、检查、督促医院的方针、政策及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和实施,并将实施情况及时反馈院方,以保证全院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

B市人民医院医务科现有工作人员四人,科长张华、科员老李、大刘和新入职的小吴,具体工作职责摘录如下:

一、在院长及主管副院长的领导下,组织实施全院医疗及医疗有关的其他工作。

二、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拟定年度医疗工作计划并组织落实与实施检查,定期完成总结评价。

三、协调院内、外日常医疗工作。

四、承担院内院矛盾的调节,医疗纠纷的调查与协调,讨论与鉴定、赔偿协议签订以及法院庭审等工作。

五、定期召开全院医疗科室各层次管理人员会议,了解全院医疗动态,即使协调科室间工作关系,调整工作重点,保证日常医疗工作有序进行。

六、负责院外志愿者队伍的招募、管理和考核。

七、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非急诊全面预约制度实施一个月以后,B市人民医院医务科在医院门口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了随机抽访,以下是几位受访者的意见摘录:

受访者甲:支持采取预约挂号,门诊大厅人多了,空气流通不畅,没病的都整出病来,还交叉感染。

受访者乙:我觉得挺好的,在也不用通宵达旦熬夜排队了,也不用找“黄牛”买号了,节省了挂号时间和成本,提高了就诊效率。

受访者丙:我觉得没啥用啊,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排队”嘛,尽管不用在窗口排队挂号了,但医疗资源并没有增多,医生也还是那几个医生。好不容易在挂号窗口剩下的一两个小时,会不会仍然要耗费在医生的诊室门口?而且我想预约的医生总是显示“约满”

,其实还是换汤不换药。

受访者丁:我觉得微信挂号诊室对部分年轻人有利吧,对我们这些老年人而言反而使事情变得更加复杂。我就不用微信,也没有开通微信支付,么有网银、支付宝、太麻烦了,根本不会弄啊。再说我对于需要网上支付的东西并不放心,身份信息和就诊信息都上网了,隐私问题能保障么?

受访者戊:微信虽然用着挺方便的,但我觉得可能会增加不公平因素,从本质上说,微信挂号平台与买票软件基本类似,重点在一个“抢”字,但就医排队讲究先来后到,对于不会用、不喜欢用的人群,不仅不会抢,甚至还因为网上争抢丢掉线下可以挂号的机会,这是很不公平的,要保护弱势群体利益。

受访者己:我觉得这对于传染病患者而言是一个福音,传染病往往是比较隐私的疾病,患者现场挂号时往往会感到尴尬,微信挂号能更好地保护他们的隐私。

受访者庚:以前最烦带孩子看病,排队挂号折腾半天,孩子都给折腾得不行,只能家长早早来挂号,快到就诊时间在送孩子过来,现在不用到医院现场,在家就能挂号了,这种应用还真方便!

受访者辛:我年纪大了,用的也不是智能手机,么有微信,我还是习惯现场挂号,现场的挂号机我也看到过,可我一看到电子设备就犯迷糊,真的用不明白,如果医院里都是我们这样的老年人,工作人员怎么能忙的过来?

受访者壬:我觉得对于我们外地患者来说挺好的,虽然说我这是第一次来,不知道情况,费了半天劲,但是下次我就知道了,不用来着就能挂号,挂上了在来看病,以前为挂号就得等上好几天,现在可以晚点来,节省一些食宿的费用,而且我听医生说,我这次办的“医通卡”,还可以为我提供复诊、转诊服务,下次复诊的号就直接给我约上了,要是看的效果不满意,还可以直接帮我预约B市其他医院的就诊号,真贴心。

近期,医务科接到了很多电话和来信,意见征集箱也收到了很多意见建议和投诉,整理汇总如下是:

1、门诊大厅咨询服务台导医人员向医务科建议增派人手,称他们工作量大幅增加,每天不停说话也应付不了因挂号方式改变所带来的各种问题,一些人得了急性咽炎,还得承受来自患者及其家属因不解或不耐烦而产生的的负面情绪,他们当中有好几个人已经申请换岗了。

2、多位患者家属投诉,称微信挂号的方式给他们带来了不便,功能体检的不完善,预约系统十分繁琐,出去常规的身份验证、手机绑定、选择科室、就诊类型外,还需要填写患病的一些具体信息,整理操作时间至少需一二十分钟,操作步骤较为复杂,预约挂号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种种问题,如身份信息验证不了等,此外还有部分家属投诉医院导医人员服务态度恶

相关热点: 受访者  

未搜索到的试题可在搜索页快速提交,您可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快速查看答案。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问题困扰不少普通家庭。2012年全国老龄工作会议:截至11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1.85亿,占总人口的13.7%,调查显示,居民对目前的养老保障现状有深切感受,37.8%的受访者表示对现状满意,39.9%的受访者认为一般。
当被问及“您对自己老年生活方式的规划"时,55.7%的受访者选择自己或与爱人独住,26.9%的受访者选择和儿女呆在一起,15.3%的受访者选择去敬老院。在养老方式上67.1%的受访者愿意由自己做主。当被问“您认为老年人的养老应由谁主要承担”时,35.5%的受访者选择政府,25.4%的受访者选择子女,22.5%的受访者选择自己,还有9%和7.7%分别选择所在单位和非政府组织。
调査也发现,49.8%的受访者同意“养儿防老”的养老观念,47.6%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不同意,还有2.6%的受访者表示非常不同意,二者合计50.2%。本次调查数据显示,29%的受访者认为身体不好活动不便是老年生活中最大困难,22%的受访者认为生活没人照料,20.4%的受访者最担心经济困难,17.2%的受访者最担心孤独。当被问“老年人最需要的服务项目”时,16.4%的受访者选择紧急救助,15.5%的受访者选择家庭护理,13.7%的受访者选择保健康复,选择陪护服务和文化娱乐服务的也在12%以上,还有8%以上选择社交服务和心理健康服务。
调查还发现,随年龄增长,选择社会养老保险积累养老金的比例呈递增趋势。调查中,18-29岁和30-39岁的受访者选择社会养老保险积累养老金的分别是71.4%和85%,而40-49岁、50-59岁和60岁以上的受访者分别是94.5%、95.6%和94.4%。另居家养老发展空间很大,在调查中17.3%的受访者选择家政服务,15.3%的受访者选择子女照料
“养儿防老”是传统观念,本项调查,不赞同和非常不赞同的比例累计:
A.50.2%
B.49.8%
C.55.7%
D.47.6%
在我国某次调查中,受访者人数为1328人,其中男性受访者共673人,略高于女性受访者的655人。
从年龄结构看,30—44岁的受访者居多,占30.8%;其次是45—59岁的受访者,占24.1%;20-29岁的受访者占20.7%;60-74岁的受访者占12.0%;20岁以下和75岁以上的受访者占比比较低,分别是9.0%和3.4%。
就受教育程度而言,大学本科的受访者居多,占27.2%;其次是中专和大专的受访者,分别占18.4%和17.1%;高中、初中的受访者分别占15.9%和11.2%;小学及以下的受访者占5.4%;研究生及以上的受访者较少,仅占4.8%。
从职业来看,本次调查涵盖了各类职业人群。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16.3%,位居首位,紧跟其后的是商业、服务人员,占15.1%;受访者中有较多的学生和离退休人员,分别占11.9%和10.6%。
就月收入情况而言,无收入的受访者占15.7%;收入在2000元以内的受访者占9.2%;收入占2001-3000的受访者占13.9%。14.9%的受访者收入在3001-4000元,收入在4001-6000的受访者占22.9%;收入在6000以上的受访者占23.4%,其比重比去年增加了4.2个百分点。
从婚姻状况来看,68.8%的受访者已婚,28.8%的受访者未婚,离婚和丧偶的受访者分别占2.1%和0.5%。
从受教育程度来看,()的受访者人数占比最多。
A.大学本科及以上
B.高中及大专
C.中专
D.初中及以下
联系我们 用户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