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网 >中学类 >高级中学 >试题详情
问题详情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霸王别姬

孙方友

 颍河乡的书记郑张来省城开会,想借机请一请在省城工作的颍河老乡,联络联络感情.

要他们多为家乡人办些事情他把这个想法与在省政府当财务科长的吕强一说,吕强说你这

父母官请客,哪个不来?郑张说你看放哪儿合适?吕强说就在“天然居”吧,那里有一道好

菜,叫“霸王别姬”,很招人.

 接着,吕强给郑张介绍说,这“霸王”是老鳖, “姬”为“小母鸡”。老鳖不是人工养

殖的那种,是在湖河中自然生长的那种。小母鸡为“柴鸡”,而且是正在下蛋的“少妇鸡”.

做法为传统工艺,先把活鳖放在笼屉里加温,笼为特制笼,周围有圆眼儿.开始用纸糊了

温度一高鳖发渴,找地方儿换气,便把纸拱烂、头从眼儿里伸出来.赶巧外面有备好的作料

水。鳖将作料水吃进五脏.排出去原有的废物,几经“清蒸”,鳖体内吸足了“作料”,然

后开始杀鳖。清蒸的鳖高傲地将一只足踏在卧地的玉姬身上,构图给人一种悲壮感,能让人

联想起失败的英雄末路状。味道不但独特,而且美妙无比。只是价格高,“霸王”卖到500

元一个,一个上斤重的鳖与一只3斤重的小母鸡组成的“霸王别姬”,至少近千元。郑张说

既然请了,就不能丢份儿,那就上“天然居”吃“霸王别姬”。

 第二天中午,该请的老乡一个个走进了“天然居”。吕强订的雅闻叫“紫光阁”,服务

小姐是个很清秀的小姑娘,胸前的号码为8号,8号小姐看到郑张时怔了一下,然后略着笑

脸喊先生,礼貌相让。吕强像是常来这里,对宴会的道道很熟悉,指使小姐弄这弄那,喝什

么茶,抽什么烟,全由他张罗。因为十几个人都是颍河人,又全说家乡话,室内就充满了颍

河气息。

 8号小姐拿过菜单,要郑张点菜。郑张将菜谱递给吕强,说: “吕科长,您先点。”吕

强说: “一人点一个。”郑张说: “就点‘霸王别姬’吧!”众人大笑。吕强说: “父母官,

说鸡不带巴。”郑张这才悟出自己失言,面色红了一下,笑道:“‘霸王别姬’, ‘霸王别

姬’!下面挨个几点。”众人一人点了一个后,又由吕强敞“总结”,几热几凉几个汤,喝

什么酒,要什么饮料,一拢说了,最后对那8号小姐说: “要快!”

 不一会儿,凉菜热菜开始陆续上桌。酒是家乡酒:宋河粮液。众人虽同在省城,但平时

都各自忙自己的工作,也并不常见面,借此机会,叙说友情,禁不住乱给家乡父母官敬酒。

郑张很高兴,说是自己在诸位的家乡问事,请诸位多多关照。谁若有什么事情,只要一个电

话,兄弟一定照办。众人同是举杯,齐声说好说好说!话落音,都干了。郑张放下酒杯,问

8号小姐说:“‘霸王别姬’怎么还不上?”

 8号小姐急忙解释:“先生,今日客多,点‘霸王别姬’的人也多,大师傅做不及,请诸

位原谅!”

 过了一会儿,仍不见上“霸王别姬”,郑张又问:“怎么还不上那道大莱?”

 那小姐又急忙解释说:“先生,请您别慌,我这就去催!”8号服务小姐说完,急忙到门

外叫来传菜小姐,悄声说着什么。

 眼见酒席就要结束了,仍不见上“霸王别姬”,众人都禁不住面露急色。郑张更是耐不

住,叱问那小姐说:“到底怎么回事儿?”

 小姐也有些惶恐,急急出去,不一会儿又急急回来,抱歉地说:“先生,实在对不起,

今日的‘霸王别姬’已缺料了!”郑张一听变了脸色,忽地站起,怒目那小姐说:“我们早

早订桌,又早早报了‘霸王别姬’,你推三说四,一直不上,现在竞说卖完了!搞什么鬼?。

 众人也深感受了愚弄,纷纷指责8号小姐。吕强口气很硬地说: “叫你们老板来!”

 一听要叫老板,8号小姐蒙了,苦苦哀求说:“诸位先生,你们千万别让老板来,老板一

来我就要被炒鱿鱼!实话讲,我压根儿就没给你们报这个菜!”听8号小姐如此一说,众人

都怔了。郑张不解地问:“你为什么不报?”

 没想那8号小姐竟跪了下来,哭着说:“郑书记,我没什么意思,只是想让你省点儿!”,

郑张呆了,怔然地问:“你怎么知道我姓郑!”8号小姐说:“我就是颍河乡的人,来省城

打工才两年!”

 这一下,全场静极,十几个科级处级干部齐刷刷望着跪在地板上的小老乡,惊诧万状,

许久许久没人说话……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

(1)下面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一开始就提到“颍河乡的书记郑张来省城开会,想借机请一请在省城工作的颍

 河老乡,联络联络感情,要他们多为家乡人办些事情”,从中可以读出郑张是一个

 处处为人民着想、清正廉洁的领导。

 B.小说以“霸王别姬”为标题,借占讽今,项羽英雄末路,众叛亲离,“霸王别姬”是其

 悲剧下场。今日的父母官们若不引以为鉴,大肆挥霍人民的血汗,也难逃“别姬”下场。

 C.小说通过语言、动作及心理描写,写出8号小姐作为一个服务员对官员们如此奢

 侈挥霍既痛心又无助,只得以不报菜来表示抗议,表达了作者对8号小姐的同情及

 赞颂之情。

 D.小说在前面一真用“8号小姐”的称呼,而在结尾处写“十几个科级干部齐刷刷望着跪

 在地板上的小老乡”, 把"8号小姐”改为“小老乡”具有一针见血揭示主题的作用,

 这也是作者用词的精妙之处。

 E.“十几个科级处级干部齐刷刷望着跪在地板上的小老乡,惊诧万状,许久许久没人

 说话……”这些官员的反应,既有对8号小姐擅自不给报“霸王别姬”这道菜的失望

 与愤怒,也有对自己滥用公款大吃大喝行为的反省和深深自责。

相关热点: 父母官  

未搜索到的试题可在搜索页快速提交,您可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快速查看答案。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阅读夬庵的小说《一个贞烈的女孩子》,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评析文章。

要求:(1)文章应包含对作品主题和艺术特色的论析。

(2)分析应联系作品实际、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书写整洁。

(附夬庵《一个贞烈的女孩子》原文)

一个贞烈的女孩子

夬庵

“爸爸,我实在饿的忍不住了。你四天多不给我一口饭吃,爸爸呀,你当真忍心看着我饿死吗?”

一个十四岁的女孩子锁在后堂屋西头房里,两支手不住的捶打房门,连哭带喊,声音已经哑了。她的父亲坐在房门外一张椅子上,脸上颜色,冷冰冰的好像铁一样。听着他的女儿喊叫,忽然站起来指着房门说道:

“阿毛,你怎么这样的糊涂,我自从得了吴家那孩子的死信,就拿定主意叫你殉节。又叫你娘苦口劝你走这条路,成就你一生名节,做个百世流芳的贞烈女子。又帮你打算,叫你绝粒。我为什么要这样办呢?因为上吊服毒跳井那些办法,都非自己动手不可,你是个十四岁的孩子。如何能够办得到。我因为这件事情,很费了踌躇,后来还是你大舅来,才替我想出这个好法子,叫你坐在屋里从从容容的绝粒而死。这样殉节,要算天底下第一种有体面的事,祖宗的面子上,都添许多光采,你老子娘沾你的光,更不用说了。你要明白,这样的做法,不是逼迫你,实在是成全你。你不懂得我成全你的意思,反要怨我。真正是不懂事极了。”

王举人说了一篇大道理,他女儿听了还是不懂,哭喊越发利害,后来竟然对她老子大骂起来。王举人没有法子想,只好溜出来,叫陈妈把他房里书桌子上那把新洋锁拿来,连穿堂后通后院的门,也锁起来了。

到了明天,阿毛的娘,躺在床上,正在为她女儿伤心流泪。看见王举人从外面进来,就向他说道:“阿毛不吃饭已经六天了,还没有饿死,还是直着脖子在那里喊骂。今天噪子更哑,声音好像老鸭子,我听到耳朵里,比刀扎我的心还要难受,这样惨的事情,我实在经不住了。依我的意思,不如拿你吃的鸦片烟膏,和在酒里。把他灌下去,叫他死得快些,也少受许多苦。这样的办法,我想你也没有什么不愿意。”

王举人说:“你这个主意,我倒也很愿意办。但是事到如今,已经迟了。你要晓得我们县里的乡风,凡是绝粒殉节的,都是要先报官。因为绝粒是一件顶难能而又顶可贵的事,到了临死的时候,县官还要亲自去上香进酒,行三揖的礼节,表示他敬重烈女的意思,好叫一般妇女都拿她作榜样。有这个成例在先,我们也不能不从俗。阿毛绝粒的第二天,我已经托大舅爷禀报县官了。现在又要叫她服毒,那服过毒的人,临死的时候,脸上要变青黑色,有的还要七窍流血。县官将来一定要来上香的,他是常常验尸的人,如何能瞒过他的眼。这岂不是有心欺骗父母官吗?我如何担得起。”

又过了一天,是阿毛绝粒的第七天了。王举人清早起来,躺在炕上过瘾,后堂屋里边鸭子似的声音,也听不见了。知道阿毛已到要死的时候,连忙出来,开了两道门上的锁,进去一看。阿毛直挺挺的,卧在床上,脸色灰白,瘦得皮包骨头,眼珠子陷到里头,成两个深坑,简直像个死过的人。拿手放在她小嘴唇上,还略有一丝鼻息出进。紧按她两手上的脉,也还觉得有点跳动。知道她还可以经过三四个钟头,才能断气。正当这个时候,可巧大舅爷来了。王举人就托他赶快往县衙门里去报告。又托他顺道代邀几位熟识的乡绅,预备县官来的时候作陪客。王举人叫人把香桌抬到客厅里正面摆好,就同他夫人把阿毛抬起,放在一张大圆椅上坐着,拿几根丝带子,把她从头到脚,都绑在椅子上,抬到客厅里香桌跟前。再看阿毛,两只眼睛的光,已将散了,只有气息还没有断尽。她娘看见她这个样子,就忍不住大哭起来。王举人皱着眉头说道:“今天县太爷来上香,总算我们家里百年不遇的大典,你这样哭哭啼啼,实在太不像样,你还是忍着些好。”他夫人就哭着进后面去了。

大舅爷同着几位乡绅进来了,不多一刻,合肥县官也来了。上香,进酒,作三个揖,礼毕。王举人向县太爷作揖道谢。坐定后彼此说了许多客气话,县太爷端茶碗告辞,几位陪客略坐一坐,也都散去了。

王举人送完了客,向大舅爷说道:“刚才县太爷说的,他那里还预备了‘贞烈可风’四个字的一方匾额,明天早上就用他衙门里的全副执事鼓乐送过来悬挂。这件事情,一定要轰动了全城亲友,都来贺匾,又要到阿毛灵前上祭。明天还要劳舅兄的驾,早些到我这里,替我烦一烦神招待他们。”大舅爷说:“那是应该的事,何消你说,我想我这外甥女儿,不过十四岁的一个孩子,死后惊动了閤城官绅,替她挂匾上祭,她的福命,总还……”刚说到这里,忽然听见后面上房里一阵乱嚷,老陈跑出来喊道:“老爷,请你快些进去,太太哭晕过去了。”

(原载《新青年》第七卷第2号,1920年出版)

联系我们 用户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