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材料民国初期我国民族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材料一:如表是1912年,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状况。

 

 

行业

1912年

1920年

年增长率(%)

棉纺织业

华商纱厂纱锭数(枚)

509564

1598074

12.1

机器面粉业

华商厂产量(万包)

1966

8316

19.8

卷烟业

华商厂资本额(万元)

138

1680

36.7

电力业

华商厂发电容量(千瓦)

12013

29602

11.9

 

 

材料二: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政府经济立法奠定了经济基础,同时,北洋政府也迫切需要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法规以应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国之初,建设法制国家成为民族资产阶级普遍的政治理念,他们寻求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成为经济立法的题中之义。……此时国内法政学校纷纷出现,法律书籍大量面世,依法治国思潮时不可遇。

——王玉灵《论北洋政府之经济立法》

材料三:据统计,1912-1913年间,北京政府公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这些法规和政策对整个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解除限制、鼓励、扶植等作用。

请下列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民国初期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简要分析北京政府进行经济立法的背景。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经济立法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

 

未搜索到的试题可在搜索页快速提交,您可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快速查看答案。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40年弹指一挥间。40年来,改革开放成为中国发展最显著的特征,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更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从唯物史观看,全面深化改革是

A.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适应我国社会基本矛盾变化的要求

C.基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的重要举措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毫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下列关于该言论的正确评述是

①该言论是失实的,是为尼克松“屈尊”访华寻找理由

②该言论是正确的,反映了中国改善中美关系的真实意图

③“中国的动机”是为了应对苏联的威胁

④“中国的动机”是为了推进香港问题的解决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跨越,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成为了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小朱是个文学爱好者,他平时收集了很多名篇佳句。下面是他收集的部分经典名句,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②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A.①②④③

B.④①②③

C.④②③①

D.③①②④

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国政府不断调整经济政策。

材料一 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

材料二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的重要措施。并分析实施这一政策的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美国和中国的原有不完美模式分别指什么。简要指出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在农业方面是如何体现“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的。

 

联系我们 用户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