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详情

《辛丑条约》的第七款为订定东交民巷使馆区境界,规定使馆区由外交团管理,界内不准中国人居住,各国有权常留兵保护使馆。这一规定对中国的危害为

①严重损坏中国的行政权力

②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③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

④培植执行卖国政策的职业官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相关热点: 使馆区   外交团  

未搜索到的试题可在搜索页快速提交,您可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快速查看答案。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 )。

A.获得军费赔偿

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C.在华开设工厂

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中最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内容是()

A、划使馆区

B、拆炮驻兵

C、严禁反帝

D、设外务部

历史的细节细节构成历史,解读文献中的细节能让我们更加真切地认识过去。

材料一 当时美国公使首席秘书恰好轮到担任东交民巷的警长。他觉得没什么理由阻止学生前进,因为他们没有武装,秩序井然,除了递交信件以外没有其他要求。

——摘自1919年5月10日《字林西报周刊》

材料二 大家(学生)决定先找日本帝国主义算账,他们从东交民巷西口进去,首先就遭到美帝国主义的阻拦。

——摘自华岗《五四运动史》

材料三 5月5日(应为4日)一群学生在使馆门口内出现,宣称要见我。那天我正好去门头沟寺庙旅行,所以没有见到他们。后来事实证明,他们的旅行示威是创造历史的广泛的学生运动的第一部。

——摘自时任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回忆录

(1)材料一所指东交民巷作为使馆区,是在中国近代哪个条约中规定的?

(2)比较材料一、二记述的内容,指出它们观点上的分歧,并说明原因。

(3)为什么说材料三不足以消除上述分歧?你认为该怎样澄清事实?

[材料一]巴黎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中国,5月3日,青年学生代表在北京大学法科礼堂召开会议。其中法科学生谢绍敏咬破手指血书“还我青岛”四字,会议决定在5月4日发动游行示威。5月4日,示威学生向使馆区进发,放火焚烧曹汝霖住宅。将惊惶失措的章宗祥打得头破血流。这时,大批军警赶到,逮捕了32名学生。5月6日清晨,邵力子到复旦大学,动员上海学生运动。学生何葆仁被推举为代表,上海学生运动由此开始。[材料二]一位大学生在他的博客中写道:观察现今的国际形势,我们就会发现,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大谈爱国。到了5月4号或者12月9号的时候,我们大谈爱国,可是跨过这条线难道我们就不爱国了吗?现在我们的爱国只是强迫两个字,我们只是表面壮大,爱国已经泛化,爱国是被动的。实事求是地说,一般人的表现是因此而远离这个话题,难以启齿,只是凑热闹。[材料三]以下摘录热播纪录片《大国崛起》中的几段话。在谈到大国崛起的原因时,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皮埃尔.罗桑瓦隆说:“一个强国仅仅物质力量强大还不够,它还应该具有吸引力”;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说:“必须要有一定的规模,一定的能力,一定的军事实力,一定的内部凝聚力”;德国慕尼黑应用政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约瑟夫.亚宁说:“我们可以说文化因素很重要,比如说国民教育水平很好,这非常重要。”问题:
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谈谈你对当代大学生爱国思想的看法,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杨某、孙某等人对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不满而上访。2005年11月,他们纠集多人到北京市使馆区非法聚集示威,企图引起外国使领馆的注意,给政府施加压力,制造影响。杨某等人因煽动群众、非法聚众上访,违反了《信访条例》关于多人上访应当推选不超过5人为代表的规定,且到使馆区非法聚集,严重影响社会公共秩序,损害国家形象,公安机关应依法对杨某等组织人员予以刑事拘留。()

联系我们 用户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