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详情

钱理群《天地玄黄》记载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谁曰不宜!”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未搜索到的试题可在搜索页快速提交,您可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快速查看答案。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终南山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下列关于武汉的近代史史实有误的是()

A.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纷纷响应

B.1927年,八七会议在汉口秘密召开

C.1926年,北伐军攻克武昌,收回汉口

D.1938年,武汉广州相继失守,中国抗战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

C.世界市场的形成 D.科学革命的发生

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的历史事件是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人大制度的形成

上海机器织布局在筹办过程中,李鸿章根据一些官绅的建议,向清政府奏请准予“酌定十年之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此举

A.制约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抵制了外商在华势力的扩大 D.改变了中国传统的经济政策

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这说明他的田庄

A.主要从事商品生产

B.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

C.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

联系我们 用户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