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详情

[问答题,计算题]用BaSO4称量法测定黄铁矿中硫的含量。称取试样0.1819克,最后得到沉淀重0.4821克,计算试样中硫的百分含量。(已知Ba的原子量137.34;S的原子量32.06;O的原子量16)

相关热点: 原子量   黄铁矿  

未搜索到的试题可在搜索页快速提交,您可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快速查看答案。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多选]下列关于原子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量就是用原子质量单位表示原子的质量
B.原子量是一个没有单位的比值
C.原子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D.计算原子量的基准是碳-12原子质量的1/12
门捷列夫于1871年的《化学元素的周期性依赖关系》发表了第二个化学元素周期表,明确指出:元素的性质和它们的化合物的性质与元素的原子量有周期性的依赖关系,元素的性质是元素原子量的(  )。
A.线性函数B.非线性函数C.周期函数D.非周期函数

分子量是物质一个分子中各种原子的原子量的总和,原子的质量用原子量表示。

A、对

B、错

阅读下列材料,问答有关问题:

1829年,德国化学家德贝莱纳在研究元素的原子量和化学性质关系时,发现了几个性质相似的元素组,每组包括三种元素,如锂、钠、钾,钙、锶、钡。

1862年,法国地质学家尚古多把元素按其原子量大小顺序标在圆柱体表面的螺旋线上,他发现某些性质相近的元素都出现在一条线上,于是提出元素的性质随其原子量的变化具有周期性变化。

1868年,化学家迈尔研究了已知元素的原子量和物理性质的关系,把性质相近的元素划分为一族,并于1869年制作了他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1869年,化学家门捷列夫按原子量递增的顺序和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把63种元素排列成几行,当按原子量排序与元素化学性质冲突时,他依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调整位置,或留下空位。同年,他公布了他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后来,他进行了更详细的族的划分,并于1871年公布了他第二张元素周期表。

之后,元素周期表被不断完善,成为化学研究的重要工具。直到20世纪初,物理学家们逐步揭开了原子结构的秘密,人们才清楚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

问题:

(1)迈尔和门捷列夫根据元素性质进行族的划分所用的科学方法是什么?他们研究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对于化学科学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3)有人说“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是物理与化学的完美结合”,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请回答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

1993年8月国际原子量委员会确认我国张青莲教授测定的锑原子量(127.760)为标准原子量,已知锑有两种以上天然同位素,则127.760是()。
A.按锑的各种天然同位素的质量数与这些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
B.按锑的各种天然同位素的原子量与这些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
C.一个锑原子的质量与12C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D.锑元素的质量与12C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联系我们 用户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