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网 >财会金融 >经济师 >试题详情
问题详情

某国有农场有土地48000亩,其中,耕地43000亩,1999年农场播种粮、豆、油、菜等作物52000亩,其中,粮豆播种面积为43000亩,粮豆播种面积中间套作为28000亩。由于土地条件较好,大部分都可以灌溉。1999年粮豆总产2279万公斤,为该场历史上最好的丰收年,使农场盈利比上年翻了一番。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粮豆单位面积产量(按播种面积计)为()公斤。

A.500

B.520

C.530

D.540

相关热点: 丰收年   有土地  

未搜索到的试题可在搜索页快速提交,您可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快速查看答案。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题目通感: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沟通交错,挪移转换的修辞方法。下列描述使用通感的是(  )。
A: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用小米加步枪,打垮了反动派
B: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可以推断今年是丰收年
C:方某觉得女友不笑的时候,脸上似乎还留着笑容,像音乐停止后空中袅袅的余音
D:几千双眼睛都盯着你,就等着看你笑话了

改正下列病句,并说明理由。①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粮食产量超过去年的12.5%。②这个山区的变化,对于我们都是非常了解的。③在改善学生生活上,我们学校采取了一些措施。④窗前有一个小菜园,种有苋菜、豆角、黄瓜和许多种蔬菜。⑤本校职工或学生出入校门要凭工作证和学生证。⑥我代表学校向新同学致以亲切地慰问。⑦他深知过华人进入美国一旦触犯美国法规,除文化背景语言不通外,再加上财力不足,打起官司来必败无疑。⑧即使做超级明星的目标达不到,高级的业余爱好,也可比一般人拥有了较充实的人生。

以下是《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教学片段,阅读并回答问题。  师: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你们了解他吗?  生:(略)  师:是呀,当时宋朝的大半江山已经被金人占领。辛弃疾从小就目睹了生活在金兵铁蹄下百姓的血泪艰辛,饱尝了亡国之恨,从小就立志平定中原,收复河山。二十年哪!想想看,在这二十年的生活里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生:可能天天以泪洗面,想一死了之,可想到抗金事业没完成,想到老百姓的苦难,又不能死。  师:痛苦,悲愤呀!  生:非常难过,可能整天借酒痛骂统治者的无能!  师:是呀,这又是多么的无奈、苦闷。在这个时期,辛弃疾写了很多的词,但表现的却是另一番心境与风格。《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就是其中一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师:古人说,品一壶清茶,读一首好词,是人生的一大乐趣。那怎样才能读出词的乐呢?不能只满足于字面的意思,还要深入字句里,用我们的想象去感觉,去品味,去推敲,去补充,才会品出词的意境与趣味来。咱们再读读开头两句,你看到哪些景……  师:辛弃疾在江西农村生活的20年里,深深懂得每年庄稼的收成对农民意味着什么,他多么渴望每一年都是个丰收年,多么渴望农民过上好日子!看,这弥漫着浓郁的稻花香里,响奏着群蛙的呜叫声里,你听到了吗?辛弃疾的心也在欢唱着呀,他在为谁欢唱呢?  生:是在为老百姓!  生:为即将到来的“丰收年”欢唱!  师:作者分明是为这预示丰收的场景而欢喜,不直接说出,而是借稻花香、蛙声代自己诉说“丰年”。你觉得是这样的吗?(生纷纷点头)真是妙不可言,再来一起读这两句词,读进辛弃疾的心里去!  师:在江西上饶20年的生活里,表现辛弃疾这种快乐欢喜的词还有很多,那么在江西上饶的闲居生活的快乐是否让辛弃疾忘记了家仇国恨呢?忘记了自己的人生抱负呢?  师(深情引述):1207年,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辛弃疾僵卧在病榻上,临终之际,他突然用尽了全身力气,大声呼叫着,你知道他最后呼叫的是什么吗?  杀贼!杀贼!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数重山。  师:你看,一轮明月,几阵清风,两三点雨就让辛弃疾欣喜欲狂,辛弃疾的快乐是如此的简单,可他留给历史、留给我们的却是一生的眼泪……[问题1][简答题]问题:针对上面的教学片段,评价其优缺点。

第一段中“麦浪翻滚着……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船”的比喻意在突出:

A.充满夏天的是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B.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

C.春的灵秀之气,在夏天已酿成磅礴之势

D.今年又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丰收年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毕业了,回想起老师对我们吹毛求疵的谆谆教诲,心中不禁涌起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B: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心无旁骛,便是敬业。
C:月色朦胧的夜晚,同学们聚在一起开篝火晚会,欢声笑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D: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孩子们在晒谷场上尽情嬉戏,进退维谷的环境是他们开心的乐园。
联系我们 用户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