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网 >招录考试 >公考 >试题详情
问题详情

三个学校的志愿队分别去敬老院照顾老人,A学校志愿队每隔7天去一次,B学校志愿队每隔9天去一次,C学校志愿队每隔14天去一次,三个队伍周三第一次同时去敬老院,问下次同时去敬老院是周几?( )

A.周三

B.周四

C.周五

D.周六

相关热点: 志愿队   敬老院  

未搜索到的试题可在搜索页快速提交,您可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快速查看答案。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二、给定资料

志愿服务几乎是每个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服务的活动。这一概念既包括地方和国家范围内的志愿者行为,也包括跨越国境的双边的和国际的志愿者项目。志愿服务不仅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福利的提高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是各国和联合国进行人道主义援助、技术合作、改善人权、促进民主与和平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服务突出地表现在非政府组织、专业协会、工会和其他民间组织的活动中。许多社会运动,比如在消除文盲、免疫和环境保护等领域,都主要依靠志愿者的帮助。

国外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得十分活跃,比如日本有50名的国民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韩国的志愿服务有50年的历史,其组织机构分为:总社;分社协议会、地区协议会、基层服务会。汉城教育厅规定,从1995年起,初中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要义务化;1998年以后,志愿服务活动的分数将占高中成绩的8%。泰国政府为倡导志愿服务风气,规定大学毕业生要到贫困地区做1年的志愿服务,服务满2年后,毕业生有更多的机会得到一份好工作。法国的志愿服务则走向法律化,法律规定,年满18岁的男性,符合条件者都必须履行国民志愿役,违规者处2年有期徒刑。美国的志愿者参加“为美国服务的志愿者”,服役期为一年,服役期满后可以得到两个学期的奖学金9450美元,而且选择联邦公职时可免除考试资格;参加“全国民事社区服务队”的志愿者,年龄在18岁至24岁,10个月的服役期满后可得到6000美元的津贴及2362.5美元的一次性奖学金。墨西哥政府规定每个大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要从事6个月的志愿服务,否则无法获得毕业文凭。尼日利亚大学生的志愿服务主要在边远地区,连续服务一年后,志愿者可以获得国家服务证书,这个证书是将来就业的保障。

国外志愿服务的主要特点是:(1)与公民的成才和就业全面挂钩。国际社会已经认识到,公民的成才与就业问题是各国社会问题的集中体现之一,只有将志愿服务活动与公民的成才就业等切身利益挂起钩来。志愿服务活动才能得到社会民众的全面响应,才能确立一个广泛的群众基础。(2)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切入点。相对于过去的那种以满足少数受服务者的生活需求为主体的志愿服务模式,着眼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大局,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中寻找服务课题的志愿服务模式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其重要形式有:专项性的志愿服务工作、专业性的志愿服务工作、公益性的志愿服务工作、社区性的志愿服务工作。

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从1996年9月开始试点,199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截止到1999年9月,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和4个副省级城市实施了这项计划,参加扶贫接力计划的志愿者6810多人,受援线近160个。

2003年6月以来,团中央、教育部等四部委组织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规模为11300名大学生志愿者,为西部贫困县开展服务。福建、辽宁、贵州等省(区、市)还组织实施了地方项目招募大学生志愿者赴本省(区、市)的贫困地区服务。2005年该计划将实施西部支教、支医、支农等8个专形行动。

在大型活动和急难险重任务中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已逐步成为全国通行的做法。数百万青年志愿者为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第三届远南残疾人运动会、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海《财富》论坛年会等国际、国内大型活动提供了优质高效的志愿服务。在几次大的洪涝和地震灾害面前,特别是在1998年长江和松花江、嫩江流域的特大洪水面前,几百万青年志愿者为灾区群众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发挥了突击队作用。

还有各种形式的富有特色的志愿服务,如:青年志愿者“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计划,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保护母亲河“中国青年志愿者绿色行动营计划”,成人预备期志愿服务,共青团维权部门开展的为进城务工青年志愿服务、“保护明天”青年志愿者文化市场监督活动,学校开展的大中学生志愿者社区援助行动,青年工人开展的为下岗青工再就业服务,青年农民开展的青年志愿者“植绿护绿”活动,科技部开展的科技扶贫青年知识分子促进行动,以及北京的“为老科学家、老教育家、老干部献爱心”活动,河南的为见义勇为英雄及其家属志愿服务,江苏江阴、福建漳州的青年志愿者“110联动”,四川30万志愿者组成了抗击“非典”助农服务队投入农村“双抢”,武汉市民组建了见义勇为志愿队,昆明志愿者走上街头清理小广告、违禁图形、文字等“牛皮癣”,青岛的“周日志愿者行动”,铁道系统青年志愿者“消除白色垃圾”行为,等等。

山东小伙子徐本禹本科毕业后考取了公费研究生,他却决定推迟入学,远赴贵州省大方县乡村支教,被评为央视“2004年度感动中国的人物”。

2001年,在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大规模志愿活动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志愿者资源丰富,活动领域广阔。当年共有7.69亿年满18岁以上的居民以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参加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参与率为85.2%,他们总共贡献时间为189亿小时,人均年志愿服务时间为77小时,相当于2980万个全日劳动力,其贡献值折合人民币1968亿人民币。

杭州西博会上,姜玲娣是国际家具展的志愿者,一些摊主听说志愿者是不拿报酬的,常把她呼来唤去,把重活累活留给她干,她的同伴也碰到了类似的事情。负责分派志愿者的老徐说:“有些公司为了节约成本,辞掉了临时工,要求我们增派志愿去帮助搬矿泉水、家具或干重体力活;有些公司甚至将志愿者的用处发挥到极致,缠着他们直到晚上10点钟的末班车才让走人。”姜玲娣不解地说,“我们是来献爱心的,却不是来当廉价劳动力的”。在西博会旅游导游服务中,由于一些外地游客频频光顾志愿者的义务导游摊点,抢了一些野导游的饭碗,引起了双方的冲突,有的志愿者摊子被掀掉了,还挨了打。另外,一些志愿者在举报制作假证件的不法分子或在为精神病人服务的时候也招到类似的伤害。杭州市团市委的工作人员一再告诫志愿人员:“一定要注意安全。”但他也同时表示有些事不只是注意了就能万无一失的。又如在西博会期间,有几十位负责联络志愿者的管理人员的车马费和电话费也都是自己掏腰包,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志愿者协会的工作人员无奈地说:“我们很想为他们创造条件,但苦于没有资金来源。”再如,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志愿者告诉记者,西博会的美食节上,他看见一位老人因拥挤被人撞倒在地,就上前扶了一把。老人的子女过来后不仅没有表示感谢,反而恶狠狠地责骂他,一定要他赔偿医药费,怎么解释也听不进去。对方反问说,不是你撞倒的你

扶他干啥?面对如此逻辑,这位志愿者甚感悲哀。

据报道,北京北方创业出租汽车公司10名“文明标兵”司机为回报社会,驾车在四环路以内免费接送乘客却遭冷遇。很多人对这些司机的所作所为充满狐疑,宁愿花钱打车也不敢坐他们的免费车。类似这种热心遭遇冷脸的“做好事难”,已屡见不鲜了。北京电视台还报道了一件事:两位热心女士想利用业余时间为残疾者或孤寡老人提供无偿服务,跑了好些个居委会,所到之处碰到的不是冷漠、怀疑、不解,甚至是一定程度的敌意,有的几乎把她们当作诈骗者而下逐客令。这些遭遇,完全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绿色江河”是我国第一个民间环保组织。发起人、创办人杨欣用义卖图书《长江魂》的资金,在青藏高原海拔4800米的可可西里五道梁地区建起了第一个位于长江源头的自然环境保护站——索南达杰站。2002年10月,21岁的冯勇刚从新疆退伍归来。就参加了“绿色江河”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去可可西里做环保工作。2002年11月30日,冯勇在志愿工作中遇难。冯家生活很贫困,一直靠领取低保金维持生计。冯勇遇难后,冯母要求组织者先处理好冯勇的后事。再在经济上给予一定补偿,数额以能负担起3位老人日后生活为最低限度。“绿色江河”活动经费不多,大部分工作要依靠志愿者及兄弟组织帮助才能完成。尽管如此,杨欣对待此事的态度非常让人欣慰;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满足家属要求,法律跟良心要分开对待。有关专家的态度让关心此事的人大跌眼镜:“如果死者家属提出赔偿要求,那么人们就会发现,环保组织和志愿者双方都无法可依”。资深律师说:“因为志愿者参加环保组织的活动是自愿行为,法律上没有要求进行赔偿。绿色江河是一个正式注册的合法组织,从法律上来讲它没有什么责任。”

据《中国青年报》10月14日报道,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团委在浙江高校中首家探索尝试“道德银行”。他们根据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献血等情况,将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表现分等级转换或道德币的形式存入“银行”,作为其在“道德银行”中的储蓄,“道德币”的多少意味着该年度所做的志愿服务以及好人好事的多少。当“储户”自身有需求时,则可以凭卡向“银行”支取,同时“储户”也可根据其做好人好事所积攒下来的“道德币”向“银行”申请帮助或享受相应的待遇。有人认为创办“道德银行”的出发点完全符合公民道德建设主流,但“道德银行”这种提法值得斟酌,有哗众取宠之嫌。道德行为本来就是无私的,对于奉献者来说,服务别人本不应该带有任何目的和想法,如果非得靠制度或某种形式来求职互助风气,那么道德本身就变了味,再者对那些达不到“无私奉献”境界的人来说,再怎么形成制度也是枉然。

武汉理工大学成立了一个以全校1200余名受助贫困大学生为主体的义工服务团体——“自强社”,起成员大部分是奖学金、助学金和国家助学贷款的获得者。争论也由此产生。受资助贫困大学生该不该做义工——这段时间武汉高校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曾获得国家二类奖学金的经济学院02级李同学是这样做法的支持者,他说,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学校和社会帮了他,让他得以在学校继续深造,而如今“自

2013年3月23日,国家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重要演讲,在谈到“坚定不移发展两国人民友好关系”时,***主席讲了抗日战争时期苏联飞行大队长____来华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英勇牺牲的故事。《长江日报》据此展开“武汉上空的鹰——寻访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跨国报道。2015年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向《长江日报》签发“1941—1945卫国战争70周年”纪念奖章。

经过四次申报和1000多万武汉人民4000多个日夜的不懈努力,2015年2月28日,武汉市终于捧回“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12年来,武汉市一直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而冲刺攻坚。武汉市委、市政府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一个个“难啃骨头”被列入整治清单:发起“城管革命”,整治市容市貌;整治不文明过马路;整治空气、湖泊等环境污染问题……“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凝聚着全市人民的心血和汗水,也凝聚了全市文明创建志愿大军的心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武汉市有数万个志愿者组织,常年从事志愿服务的市民已达百万人。依托如此庞大的志愿者队伍,武汉“群星现象”引发全国关注,先后涌现出8位全国道德模范、40多位中国好人、5位全国优秀志愿者。近日,长江救援志愿队、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者服务队”、吴天祥小组志愿者联合会、百步亭社区志愿服务中心被中宣部评为“全国志愿服务示范团队”,长江救援志愿队更是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长江救援志愿队常年在长江、汉江岸边值守,只要发现有人溺水,就会下水救人,成为名副其实的“守望者”。武汉有两江四岸350公里水岸线,江水湍急、险象四伏,每年的溺亡事故,多的时候达到上百起。2010年3月,在一名冬泳队长的倡议下,武汉三镇的22支民间冬泳队,自发组建成长江救援志愿队,分工协作,值守两江岸边,无数次下水救人。去年,64岁的志愿队员陈忠贵因救人付出了自己的生命。长江救援志愿队,以及其他千千万万的志愿队员,用志愿者精神塑造了这个城市的精神高度。他们的行动饱含着团结互助、讲求效率的现代团队协作精神,体现出不图回报、甘于奉献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了丰富的时代内涵。志愿服务文化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以下哪一项没有为志愿服务文化提供思想养分()

A、儒家的“人文”思想

B、墨家的“兼爱”思想

C、道家的“泛爱”思想

D、佛教的“慈悲”精神

材料1
  “Y省的咖啡豆是天赐的礼物。”这是一位外国友人对Y省咖啡豆的评价。据统计,Y省大部分咖啡豆种植区的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肥沃的土壤,充足的光照和降雨,明显的昼夜温差,让其所产的咖啡豆颗粒饱满、口味醇厚,堪称“天地厚养”。
  “Y省的咖啡豆,可以是高品质的,但这看运气。”咖啡爱好者小李说:“我喝到过顶级口感的,也喝到过如炒糊的黄豆的,而它们都来自Y省同一产地。”的确,就拿Y省咖啡种植大市B市、P市来说,其仍然以散户种植为主。这些咖啡树的“邻居”可能是烟草、水果、玉米等等。施肥、除虫可能都没有。咖啡果本身是水果,风一吹,各种植物的花粉漫天,以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种植,咖啡豆的品质怎么可能稳定呢?
  Y省某著名的咖啡烘焙师对记者说:“我们的咖啡产业,主要还是在做咖啡豆供给,这属于产业链底端。种植的搞种植,烘焙的搞烘焙,各自为政,还要相互挤压利润空间。”
  Y省的咖啡豆在国际上确实有些名气,但这种名气并不属于当地品牌。它只是在Y省生长出来的产品属性。很多著名连锁咖啡店使用的咖啡豆就是产自Y省的,但大部分人并不认为自己在喝Y省的咖啡,而是在喝咖啡店的咖啡。
  现阶段中国人均咖啡消费量远落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不过,近几年“互联网+咖啡”模式进一步发展,一部分人有了喝现磨咖啡的习惯。同时,即饮咖啡市场也在兴起。较之速溶咖啡,现磨、即饮对口感要求高,更倾向于使用阿拉比卡豆(咖啡豆的一种),而Y省种植的主要就是阿拉比卡豆。
  “我们不想种咖啡豆了。”Y省咖农老王对记者抱怨道,“我们的咖啡豆价格比巴西、印尼、越南低,但采摘成本却高很多。所以,我们不赚钱,有时还赔本。我在电视上看到,有的地方的农产品是一个村甚至几个村一起统一种植、统一收割、统一标准加工,再‘组团进城’销售。我们要是也能那样就好了。”
  当然,也有好消息:2015年,两条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开通。这促进了Y省咖啡出口贸易井喷式增长。当年,Y省咖啡创汇逾4亿美元,比上年翻了将近一番。可不少咖农还是担心:“我们隔壁可是世界上速溶咖啡产量最大的国家啊,会不会它们顺着国际货运列车,来抢我们的生意?”
  “我们咖啡单产高,这应是优势,而不是我们产能过剩的原因。但在很早之前,我们就已有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的问题。”Y省政策研究室的工作人员说“我们并没有从‘中国咖啡市场高速增长’中得到多少利润。举个例子,我们供给某外国品牌咖啡店的咖啡豆价格是25元一公斤,而它们在中国卖一杯咖啡就要价30元。其实,我们已建成了国内最大的焙炒咖啡生产线,还有几十个咖啡品牌以及大量满怀热情的咖啡产业技术人才,这些都是我们咖啡业发展的条件。”
  “我们有难得的适宜种植利润丰厚的微批次精品咖啡豆的微环境、微气候。”某咖啡品牌主理人小雯感叹道,“可什么是精品,怎样才算微批次?我们用的是国外的概念和标准。而从种植到加工生产经营企业,有执行国际咖啡组织认证标准的,有执行欧盟认证标准的,有执行美国、日本认证标准的,可谓五花八门,为什么我们不制定符合我们国情,又兼容于国际的标准呢?不行动起来,我们还是会一直被牵着鼻子走。”
  标准多等于无标准,品牌杂导致无名牌。目前,因咖啡产品生产技术认证标准不成体系,Y省咖啡产业从农业生产到工业加工,各个企业处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境地。“一些浑水摸鱼、以次充好的经营者忽悠了消费者,也伤害了我们这些老老实实做咖啡的人。”小雯不无痛心地说。
  其实,对于咖啡产业,Y省政府是高度重视和支持的,不仅出台了发展指导意见,更协助一些咖啡种植庄园从全球主产区引进瑰夏等优质咖啡品种,建起了世界咖啡博览园和Y省咖啡种子基因库,专注改善Y省咖啡品种单一的现状。经过近五年的种植培育,Y省某庄园已经产出了对当地环境、气候更加适应、风味更佳的二代品种。“这些成功的行动说明我们的地理环境和技术是很棒的,说明中国有好咖啡,就在我们这儿。”一位当地的咖啡庄园主人说道。
  小陈是Y省某咖啡品牌创始人,他所经营的咖啡网店的年营收已破千万元,是国内最著名、最成功的咖啡电商之一。“曾经有个记者朋友用‘三杯咖啡’形容我的咖啡电商创业历程。第一杯是苦后回甘,第二杯是保持原味本色,第三杯是着力花式调配。其实,在我心中就一个字——动。”自称“咖啡创业青年”的小陈轻松地笑着,“千百万次地想‘要让全国都喜欢我们Y省的咖啡’,不如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再踏踏实实地走下去。我们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也有诸多后发劣势……所以,一切的一切都需要行动起来。因为,之于世间事,‘静’会给予很多‘如果’的假想,可唯有‘动’能带来‘但是’的希望。”
  材料2
  “以前啊,这里很多老房子被废弃,濒临倒塌。屋顶残破,梁柱上出现斑斑点点的虫眼……像奄奄一息的病人。”XN村支书老王对从省里来调研的小姚介绍道,“屋里不亮堂,杂草丛生,墙体垮塌,有的连横梁都断裂了。”
  “那时候,这儿的老房子基本没人住。我也跟着儿子去了县城,时不时回来一趟,可村子都空了。”村民吴大妈回忆时也不无叹息,“修得再漂亮,没人住也就是个屋子,没有人味儿!”
  作家阿敏是XN村的租客,她已在村里住了些年头了。“我曾经离开过一段时间。因为那时候这里人越来越少,没有种田、犁地、收谷、摘果等生产活动,没有欢歌,没有笑语。这里成了‘空心村’,没有真正的生活气息,没有我想要的乡村民居的味道。”
  “再不行动起来,要不了几年,我们村就将不复存在了!”当时,这样的警告在老王脑袋里响起。“我们的房子大部分不属于文物级别,没有办法申请经费修葺,但我们自己也得想办法,赶紧行动起来啊。”
  2010年春,在老王和热心村民老冯的牵头下,全村人合力捐款捐物,自筹4万多元,对村里最具特色和保护价值的Y堂大宅院正屋破损部位进行了集中修缮,制定了以“保护环境、不准私占、清理整洁、损坏赔偿”等为基本内容的大宅院保护公约。此后,村民们自发成立了村志愿队,不仅承担了公共区域保洁工作,更常常挨家挨户地排查危房安全隐患,宣传自用民屋的日常修葺维护常识。“房子嘛,最怕水和火。没有住就容易坏掉,人住着,房子有点啥问题也能及时察觉。本来随便弄弄就能解决的小问题,因为没人,几年下来,就成大问题了。”
  XN村请相关部门对全村有文物保护、旅游等方面价值的民居进行了清理,并划定了保护区域网格,立起了保护标志。而村民们更是主动当起了网格员,协助建立各栋民居的档案。
  这几年,返乡的人越来越多,村里又有了生气。人回来了,自然是要居住的,这时候再不行动就没有道理了。
  “现在,村里用土地流转办联合社赚到的钱,给大家改善了供水供电和通讯条件。住起来确实比以前舒服多啦。”吴大妈说道,“能住得舒服,谁不爱自己的老家呢?”
  在调研完XN村自发的民居保护工作后,小姚在笔记上写道:
  有居民,方有民居。和巍峨雄伟的皇宫比,民居更能代表中国的人文精神和生命血脉。它是家,是安身之处和心灵寄托。但保护再重要,也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在民居保护工作中,我们要避免两个极端:一是过于追求“原汁原味”,只强调对民居原貌的修葺和保持,忽视甚至限制必要的现代化改造。这样的民居难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最后只会导致“人去屋空”。而另一个则是过度的现代化甚至是商业化的改造。比如某些古街改造,把各个时期的旧民居改建成清一色的仿古建筑,沿路店面几乎全在经营衣服、箱包,成了“服饰箱包一条街”,它们是商业之地,却不是人们生活之所。
  材料3
  为了开辟“第二课堂”,阻断贫困代际传递,H市F县PA乡全面开展了教师家访工作。老师们送“育”上门,在学生家庭密集的院坝、楼栋等地,召开“院坝家长会”“楼栋家长会”,宣传教育政策、倾听家长意见。58名教师利用下班、双休日等,送“爱”上门,对学生逐一进行家访,了解家庭情况、沟通教育方法,把孤儿、单亲、留守等特殊情况家庭作为重点家访对象,通过举办关爱活动、微信视频联线等方式,关爱学生成长。其后,他们还开展了“家访问题分析会”,对家长意见、建议相对集中的热点问题逐条进行分析,商讨解决方案,并定期回访,营造家庭、学校、 社会“三位一体”的“家校共育”氛围。
  而如此细致的家访工作的背景又是什么呢?“前些年,我们调研时发现,不少群众对政府有怨气,使得危房改造、厕所改造等不少利国利民的工作推进落实难。”F县县委书记说,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在于干部和群众走动少了、交流少了,干群没有打成一片,没有建立起“骨肉相连”的信任感。2016年,F县开始探索干部走访、教师家纺、医生巡防、农技随访的“四防”机制。
  PA乡正是该县“四防”工作的示范代表。在PA乡,全乡划分为50个网格,有112名网格员,他们负责走访7016户农户。以下是关于PA乡“四防”工作的部分情况:
  “要不是党的关心,哪能住新房?”老熊在自家新房里对记者感叹道。往昔在他眼前浮现:自己因骨髓炎截肢而痛不欲生;土胚房钻风漏雨更是让人度日如年……多年来,老熊与妻子都想改变家里境况,却力不从心。自“四访”工作开展以来,老熊家的困境在慢慢改变。从被列入建卡贫困户起,老熊就发现来访的干部多了,不仅来得勤,还问得细:每个家庭成员的年龄、文化程度、就业、身体状况,厨房、厕所、猪圈,土地是流转还是自己种,现有条
材料1
“以前啊,这里很多老房子被废弃,濒临倒塌。屋顶残破,梁柱上出现斑斑点点的虫眼……像奄奄一息的病人。”XN村支书老王对从省里来调研的小姚介绍着,“屋里不亮堂,杂草从生,墙体垮塌,有的连横梁都断裂了。”
“那时候,这儿的老房子基本没人住。我也跟着儿子去了县城。时不时回来一趟,可村子都空了。”村民吴大妈回忆起也不无叹息,“修得再漂亮,没人住也就是个屋子,没有人味儿!”
作家阿敏是XN村的租客,她已在村里住了些年头了。“我曾经离开过一段时间。因为那时候这里人越来越少。没有种田、犁地、收谷、摘果等生产活动。没有欢歌,没有笑语。这里成了‘空心村’,没有真正的生活气息,没有我想要的乡村民居的味道。”
“再不行动起来,要不了几年,我们村就将不复存在了!”当时,这样的警告在老王脑袋里响起。“我们的房子大部分不属于文物级别,没有办法申请经费修葺。但我们自已也得想办法,赶紧行动起来啊。”
2010年春,在老王和本村热心村民老冯的牵头下,全村人合力捐款捐物,自筹4万多元,对村里最具特色和保护价值的Y堂大宅院正屋破损部位进行了集中修缮,制定了以“保护环境、不准私占、清理整洁、损坏赔偿”等为基本内容的大宅院保护公约。此后,村民们成立了村志愿队,不仅承担了公共区域的保洁工作,更常常挨家挨户地排查危房安全隐患,宣传自用民屋的日常修葺维护常识。“房子嘛,最怕水和火。没有住就容易坏掉。人住着,房子有点啥问题也能及时察觉。本来随便弄弄就能解决的小问题,因为没人,几年下来,就成了大问题了。”
XN村请相关部门对全村有文物保护、旅游等方面价值的民居进行了清理,并划定了保护区域网格,树立了保护标志。而村民们更是主动地当起了网格员,协助建立各栋民居的档案。
这几年,返乡的人越来越多,村里又有了生气。人回来了,自然是要居住的,这时候再不行动就没有道理了。
“现在村里用土地流转办联合社赚到的钱给大家改善了供水供电和通讯条件。住起来确实比以前舒服多啦。”吴大妈说道,“能住得舒服,谁不爱自己的老家呢?”
材料2
离开XN村后,小姚又接着来到Y县调研。
Y县位于A省南部。初夏时,这里群山披翠,江水衣蓝。小桥流水、长街曲巷、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它们既是游客镜头里的美景,也是历史积淀的见证,更是当地薪火相传的文化根脉。
“今天恰好是我们县的‘民居宣传保护日’。每年今天,我们会家家户户地宣传民居保护知识。”当地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办公室的负责人介绍说,“在县委、县政府的支待下,我们成立了民间保护协会。每年,还会将古民居门票收人的一部分作为文物保护资金用于本地民居保护。这实现了保护与开发的良性循环。”
十余年前,Y县成立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办公室,负责全县世界文化遗产、历史古村落、有价值的古民居及其它文物资源的监测、保护和管理工作。在当时,这一专门的保护机构在全国尚属罕见。同一年,Y县又
开始探索古民居认领保护活动的试点工作。在这种认领保护模式中,还包括认租和认购。在投资保护的前提下,认租、认购项目通过合理利用古建筑可以获得收益。这吸引了全国各地,尤其是艺术、收藏类的爱好者走进Y县,共同宣传和保护当地古民居。千山画院、归云山房、印象老屋、黄岳画院……一大批国内艺术大师的工作室都安居在此。这无疑更增加了当地的文化气息。
2009年,Y县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启动了“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Y县用了五年时间,成功地完成了对百余个古村落和上千幢古民居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探索出了“在保护中突出利用,在传承中注重创新”的新模式。
同时,当地还建立了关于古民居认领保护利用、抢修保护利用、迁移保护利用、原地保护利用等为重点的古民居保护利用政策体系,对涉及的抢修、迁移、认领、土地转让、房屋登记、资金支持等相关程序作出了明确规定,为依法规范开展古民居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
据统计,Y县共有3000多幢古民居,其中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仅600余处,其他大部分非文保单位的古民居,多散落乡野,难以顾及。
“我们的老屋要垮了,我们没有能力维修,文物部门是不是该拨钱给我们维修?”这是工作人员经常遇到的问题。据了解,根据《文物法》第二十一条,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所有人负责修缮、保养,文物部门负责报批程序和给予技术指导。2016年,某文物基金会在Y县启动了“拯救老屋行动”项目,计划在两年时间里资助4000万元,用于修复当地国家级传统村落中的各级文物和符合政策的民居。符合条件的老屋至少能得到占修缮总费用50%的补贴款。
为此,Y县委托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了一套完整的方案,其中不仅有规划纲要,更有具体到每一种建材的技术规范和补贴标准。以修复一栋民居为例,首先由户主根据房屋损毁情况提供图片证据及修复方案,然后交由专家委员会进行审核并作出修改,最终方案通过后再进行资金预算,政府补贴资金为预算资金的50%。双方确认并签订合同后便可施工。施工过程中,要随时接受专家巡查并按照整改意见来调整,施工进度完成三分之一时政府支付部分补贴资金,工程完工后通过专家验收再支付剩余补贴。
不仅如此,Y县探索开展的古民居流转改革试点工作,在依法保护的前提下,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古建筑的内涵内质和利用方式。借鉴农村的土地流转模式,注重发挥市场主体作用。2014年,Y县开始探索古民居产权流转改革:以征地形式将古民居所在的集体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后公开挂牌出让,通过放开流转交易,打通社会力量参与古民居保护连接、利用的通道。
现在,借力社会资本,Y县的部分古民居“复活”变为风情浓郁的精品民宿、文化客栈,不仅奏出一首古韵悠长的新曲,更是当地旅游转型升级的新业态。
材料3
在调研完XN村和Y县的民居保护工作后,小姚在笔记上写道:
有居民,方有民居。和巍峨雄伟的皇宫比,民居更能代表中国的人文精神和生命血脉。它是家,是安身之处和心灵寄托。但保护再重要,也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在民居保护工作中,我们要避免两个极端:一是过于追求“原汁原味”,只强调对民居原貌的修葺和保持,忽视甚至限制必要的现代化改造。这样的民居难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最后只会导致“人去屋空”;而另一个则是过度的现代化甚至是商业化的改造。比如某些古街改造,把各个时期的旧民居改建成清一色的仿古建筑,沿路店面几乎全是经营衣服、箱包,成了“服饰箱包一条街”,它们是商业之地,却不是人们生活之所。
材料4
“这儿要是高速公路修通了,我们可怎么办?”十几年前,年近六旬的“背二哥”(山区的力夫)老秦问记者小李,他的脸上写满疲惫和沧桑。老秦的家在地处川鄂茶盐古道上的CX村,该村的人祖祖辈辈都是“背二哥”,都是靠背背篼卖力气吃饭。因为深度贫困和交通的闭塞,CX村在该地区非常“有名”。是啊,公路一通,车轮一转,“背二哥”们靠什么吃饭?老秦看小李没有回答,深叹了一口气,用嘶哑的喉咙唱起了歌:“长江呃,河来哟,三峡哦,峡来哟,我是三峡哟,‘背二哥’罗哈,太阳送我哟上巫山,月亮陪我哟下江河……”这就是“背二歌”。原来,三峡两岸,山高路陡,行走艰难,“背二哥”一声吼起,“背二歌”高亢激昂,以翻山越岭、穿云破雾之势,响彻川鄂茶盐古道。“背二歌”不是刻意唱给谁听的,它本身就是“背二哥”劳动的一部分。它是他们为了消除寂寞,缓解疲劳而唱的,是寂寞和艰辛之中自然升华出的歌。“背二歌”调子是豪迈、高亢、激越的。但是不得不承认,在这调子背后,它却有着沉郁、悲凉的本质:“背二歌”承载着“背二哥”的哀怨与艰辛,承载着三峡两岸的陡峭与苍凉,承载着道路的漫长和寂寞;它充满着无奈、心酸和苦涩,也包含着他们对幸福生活的希冀。在抬头见天、低头见峡的山谷里,“背二歌”和三峡古韵中的民歌、情歌、哭嫁歌、花轿歌一起,在日子里飘扬,成为包括“背二哥”在内的三峡人们心中疗伤与养心的良药。那是对自然伟力的祭歌,对顽强生命的赞歌,对爱情和生活的颂歌。
到了2018年,高速公路也延伸到这儿了,曾经害怕路通地平影响生计的“背二哥”们,如今又是何般模样?走进CX村,记者小李发现它和三峡两岸所有村一样公路纵横;更为惊讶的是,一条条水泥板铺就的人行便道从公路两边伸向每一户村民家中,除了上坡下田的路,村里几乎看不到一条土路。见到老秦时,他正在家里教儿子和一群年轻人唱“背二歌”。“调子是老样子,但歌词被儿子他们这些年轻人改啦。”老秦告诉我,村里通了公路,河上修起了水库,老家改天换地了。儿子不再外出打工,而是回到老家买了一艘小游艇,搞起了农家乐,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生活好起来了,但关于“背二哥”的记忆不能淡漠。那种在如苦水般的日子里依旧坚强乐观、努力生活的精神不能丢。为了让更多的人来到这方古道,为了留住关于古道的深刻记忆,儿子还专门要他们这些老“背二哥”教他们唱“背二歌”。他们学会了,要唱给游客们听,让新的欢快的“背二歌”飞扬到更远的远方。
“小小游艇荡碧波,我是年轻‘背二哥’,背山背水背太阳,古道春风唱新歌……”
时代向前,老人谢幕,新人上场。在新时代,“背二歌”正以新的方式被新的“背二哥”们唱响。

联系我们 用户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