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网 >招录考试 >公考 >试题详情
问题详情

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指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非指定位置作答或用铅笔作答的,成绩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在作答时,不得使用本人姓名,答题中凡出现本人姓名者作违纪处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留在桌上,在考生座次表对应准考证号、姓名栏内签字确认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资料
1.回顾多年前集中爆发的严重医患纠纷事件,2009年的6月似乎是医生的“劫难月”。当月,全国各地见诸报道的暴力医闹事件,其发生之频繁、性质之恶劣,令闻者无不愕然。
6月1日:河南武陟县妇幼保健院
一名孕妇生产时发生羊水栓塞,由于抢救不及时,不幸身亡。院长杨更林被死者家属强迫披麻戴孝,在亡者灵前磕头哭丧,直到被打得倒地不起。
6月8日: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一个被确诊为喉癌近两年的19岁女孩,在该医院突然跳楼身亡。死者家属率众要求补偿不成,将院长打致肋骨多处骨折。
6月11日:武汉市江夏区疾控中心
当班护士朱雪英颈部被人砍伤,抢救无效身亡。疑凶称,两个月前朱雪英给他注射的狂犬疫苗是“毒血”,致使他肚子疼。
6月16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因患者要求出具的诊断证明与医院诊断不符,医院拒绝出具假证明,患者母亲将一女医生连刺五刀。
6月21日:福建南平市第一医院
患者杨俊斌在该医院医治后死亡,其家属组织大批人围攻医院、挟持医生,并将一名医生捅伤。最后却是由医院“补助”死者家属21万,同意不追究对方的刑事责任。
6月27日:福建三明市第一医院
一名患儿在该医院死亡,患儿父亲率众扣押当班的医生,该医生无奈从医院的五楼跳到四楼的空调外挂机上,然后再跳到三楼的平台得以脱身。
6起医闹事件共造成近20名医务人员伤亡,这年的6月因此被称为医生的“黑色6月”。
虽然近年来医闹事件的发生不像当初那么频繁,但作为医患关系矛盾爆发的火山口,只要医患关系没有真正解决,“医闹火山”爆发的问题,就始终会严肃地摆在公众面前。
2.当了两年多的“医闹”后,河南省郑州的张某决定金盆洗手。他曾有过如下的自述:
两年前,我右手小拇指骨折了,可乡卫生院的大夫把我的小拇指接坏了,导致小拇指不能弯曲,我只好自认倒霉。2006年10月,我遇上了同乡老李。老李跟我的遭遇相似,也遇上了医疗事故,可他组织了一大堆的亲戚朋友,堵了医院两次门,结果拿到了1万元赔偿金。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当“医闹”可以索赔。不久后的一天,老李找到我,让我帮别人“闹医”,一天给100元钱,如果介绍其他人入伙,还可挣到10元的中介费。从那时起,我开始了“职业医闹”生涯。我们的方法其实就几种,一般就是围攻医院、堵塞医院大门、殴打医务人员、打横幅喊冤、将尸体停放在医院等。
有时我也在想,家属方面为什么偏爱找我们去医院闹闹而不愿意上法院呢?死者家属往往特别排斥医疗事故鉴定,比如,在一起医疗纠纷中,死者家属不能接受尸体被破坏,拒绝接受医疗事故鉴定,只希望医院能够给一定数量的钱来平衡心理。而医院则坚决要求照章办事,或者鉴定,或者起诉,否则“一分钱也不给”。在我看来,如今的医院为了自己的利益,经常透支患者对医生的崇敬和信任,偏离了自己的职业宗旨。个别医院还把患者的病痛当成敛财良机,利用自身优势,加重患者的负担和痛苦。人们通过各种途径,听说过太多令人啼笑皆非的“医疗鉴定”,同一事件不同鉴定结果相互打架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
谁都知道,医疗部门与鉴定部门的关系形同鱼水。对于普通百姓,尤其是来自农村地区的患者及其家属来说,通过事故鉴定进而诉讼索赔的过程太漫长、成本太高、希望太渺茫,他们打不起官司。在他们的眼里,律师和法庭远不如找上门来的职业“医闹”靠得住、来得快。
谈及为什么决定痛改前非,他说,因为自己的父亲得了一场大病,急需动手术,但医生建议转院,理由是曾经接诊过一例相同的病例,但手术后被患者雇来的“医闹”折腾得够呛,最终医院赔钱,主刀医生和麻醉师被罚,所以害怕再被“闹医”,不敢做手术了。自己从事的“职业”竟间接让父亲遭受了痛苦,张某深受触动,决定从此不再参与“闹医”。
为何有患者家属宁愿雇人“医闹”,也不走正常的法律程序?某医院一死亡患者的母亲称:“我们农村人不懂怎么告,别人说了,找个律师告完,就算医院赔了钱也让律师要了。”该院院长吴某说,医院多次和家属接触,建议他们去做医疗鉴定,甚至可以把医院告上法庭,可每次商讨后几个至亲的亲人都不敢拍板,总说要跟家人商量,商量结果就是“不懂告、没时间、没精力、没钱”,连医院说愿意拿出5000元给家属作为生活和请律师的费用,家属都不肯接受。
3.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按照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及规章,我国解决医患纠纷的方式已处于多元化状态。
当发生医患纠纷后,如果所发生的医疗事故没有给患者造成过大伤害,或者事故责任明确,双方争议不大,或者医患双方比较理智,能较好、较客观地对待医疗事故及争议,则经双方友好、冷静协商,自行解决纠纷。这是最好的解决医患纠纷的方式。但是,更多的是这样的例子:一位律师曾接手过一个医疗事故维权案,考虑到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没有注意收集证据,目前取证困难,与医院对簿公堂的话,胜算的把握不大,而院方确实有一定过错,给病人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因此他想为病人申请调解。但医院相关负责人均避而不见,无奈之下,律师授意病人家属组织亲戚及乡亲三四十人到医院静坐,结果医院负责人迅速出面,并答应了患者家属的绝大多数合理要求。
2002年9月1日,国务院颁布了《医患事故处理条例》,把医疗行政机关的行政调解作为解决医疗纠纷的必经程序,即发生医患纠纷后必先经医疗行政机关行政调解,否则不得提起诉讼,这就使行政调解成为医患纠纷诉讼的前置程序。这样一来,作为医院的上级主管部门,在医院出现医疗纠纷后,卫生局等部门可以尽早掌握情况,对医院起到监督敦促的效果,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但调解时需要卫生鉴定机构进行鉴定,而其成员大多来自当地医疗机构,那么负责鉴定的专家组与医方的关系显然非常紧密。大家都是同行,今天我给你鉴定,保不齐明天就得你帮我鉴定,我给你方便,自然你也会给我方便,都是自己人,何必较这个真儿,如此也就容易出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这样的鉴定体制,也难免让患者及其家属心存疑虑。
经行政调解,医患双方还是不服,就只能由法律来解决问题了,会有一方提出诉讼。法律的显著特点就是公正性和权威性,但打官司是要花费不菲钱财的,而且走完法律程序,也是要花时间等的。大庆市直属机关电梯工陈桂芹在大庆油田总医院接受开颅手术时,因手术室中途停电半小时,导致其成了准植物人。9年后,当时手术中的医生都出面作证,这起医疗事故情节明了,但6年过去了,医患双方在反复上诉中仍没等来最终判决。人们渐渐发现,这一文明的武器,其实很多人并不一定能承受。
4.有研究发现,在2000年至2006年全国各地的100起医患纠纷中,几乎都存在患方向医方发起的暴力行为,其中99例为患方的单方面暴力。而医方的姿态多为回避、忍受,力求避免与患方发生正面冲突和暴力对抗。
一名内科住院部的临床医生对记者说,在医患冲突出现的时候,院方只有责任向患者指明道路——患者家属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才是最恰当的,至于患者家属要怎么做,院方是管不了的。如果闹得超过了法律、人情、社会道德所能容忍的范围,那也应该由相关部门出面,按照相关规定,对其进行相应处置。但警方甚至政府部门的出面,并不像医院希望的那样。在大多数医闹事件中,人们明显感到医院甚至政府部门的无力,福建南平的医闹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大批警察来到南平市第一医院,却始终只是“待命”,“维持秩序”。在警察“待命”的情况下,医务人员只有自己冲进去救被围困的医生,而后在冲突中一名医生身中6刀,10余名医生、护士不同程度被砍伤。最后,市政府经研究决定,责成医院赔款21万元,不追究双方任何责任。这一事件的反向激励效应不言而喻。
早在2006年,卫生部就表态要坚决打击“医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也有规定:“以医疗事故为由,寻衅滋事、抢夺病历资料,扰乱医疗机构正常医疗秩序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依照《刑法》关于扰乱社会秩序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但群体性事件就像悬在所有地方政府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地方政府在处理医闹事件时总会束手束脚,有时候甚至不惜牺牲医院利益,唯求尽快平息事态。如是,医闹事件非但未见遏制,反而愈演愈烈。
种种羁绊之下,医方节节退让,“医闹”频频得手。这种逻辑的传播,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在遇到医疗纠纷时,起而效仿“医闹”,而不是去走合法途径维权。一些社会闲散人员更是从中看到商机,挑拨医患矛盾,无理也要闹三分,从而谋取非法利益。
医闹事件中,患方往往被归为弱势一方,闹事者也往

未搜索到的试题可在搜索页快速提交,您可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快速查看答案。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注意事项
1.监考老师发给你的测试材料分为两部分:试题本和答题纸。
2.测试开始前,请在试题本和答题纸上指定位置先填写好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项内容,然后再开始答题。
3.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4.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答题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5.监考老师宣布考试结束时,应立即停止答题,将试题本和答题纸留在桌上,然后离开考场。不得将试题本带出考场。
6.特别提醒:
a.本试卷科目代码为“21”,请考生务必将答题卡“科目代码”栏内对应数字涂黑,
否则无法评分。
b.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所有试题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必须使用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严禁折叠答题纸!
给定材料
材料1:
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文化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和互动的基石。城市是文化、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摇篮。在这里各种社会活动的互动、碰撞和创新,创造出了新的理念和协作。一座城市,特别是大型城市,如果没有文化带来的软实力,核心竞争力无从谈起。
据“2013国际文化大都市排行榜”,纽约、伦敦、北京和巴黎分列前四,上海位列第14位。本次国际文化大都市排行榜指标设计的核心理念遵循“3D”原则,即活力(Dynamism)、多元(Diversity)和差异(Difference)。排行榜以“综合性”和“特殊性”为标准选取了世界上100所城市,样本之大是既往城市排行榜无法比拟的。所有数据均来源于各城市政府官方网站、各城市文化年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的统计结果。由此可见,上海的文化多样性以及开放程度方面还有待加强。
材料2:
上海话是上海悠久历史中形成的方言,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上海原处于吴地并不发达的海滩,开埠前,上海话是吴语中发展相对滞后的语言,因此在上海话中至今保存着比别的地方更多的古代语音,词语和语法现象,反映出古代江东文化信息。
上海话在开埠后汇入了各种语言和方言,在文化碰撞、交汇和发展过程中汇聚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商业社会的各种词汇、成语和言语。发达的商业活动使大量的商业词语,如“撬边”、“卖相”和“套牢”等,被引入到上海的日常用语中来。上海文化是中西文化交融和勇于创新的文化。当年,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上海人发现一件就创造一个名词,大量新词如自来水、电灯泡、马路、洋房、书局、报馆、沙发、课程、马达、麦克风、敲竹杠、小儿科等等,这些词语后来大多为普通话所吸收,反映了现代文明在上海的渐进。上海方言中所包容的文化积淀,与上海的石库门等近代建筑这些物质文明相融合,是上海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勤奋的遗产,成为中西交融的、博大多元的、雅俗同赏的海派文化的重要根基。上海市民的生活方式、思想情调以及多样化的文艺趣味都溶化在上海话的海派文化中。吴侬软语伴随着上海人的亲乡情节,荡漾在那些具有浓厚乡土情的上海话民歌、童谣、绕口令、顺口溜、谜语、老古闲话和文艺作品里,萦绕在闾里巷间。充分挖掘上海方言这个丰富的宝藏,可以将上海人民的生活细貌、民俗文化和社会变迁展现得栩栩如生。
上世纪90年代后,上海方言成为上海人排外、不尊重外地人,并依赖语言设置交流障碍的“罪魁”之一。曾任教小学的退休教师谢阿姨回忆当年校园沪语“禁令”,对一条标语印象深刻:“不说脏话、不说方言、做文明的好孩子”。从小生长在上海的谢阿姨对此深表忧虑,“上小学的孙子虽然听得懂上海话,却说不好”,心痛之余,她得空就教孩子念老上海童谣。
时至今日,沪语的生存状态十分严峻。不少已过而立之年的“80后”上海人所说的沪语已略微走样。“90后”口中的沪语,从发音、词汇到语法已接近普通话了。至于“00后”的孩子们,情形更糟糕。在“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暗示面前,家长大部分选择了用普通话或英语与孩子交流,鲜有说上海话的。
某杂志就上海方言、建筑、文化、教育等核心竞争优势开展的网上调查显示,只有31.4%的中学生表示会说上海话,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不会说。莫沪语专家表示,近年出生的幼儿们如果再不开口说上海话,沪语传承就会出现一个长达30年的断层,这将危及上海方言的生命。
多元的娱乐消费使地方戏剧的观众日趋老龄、小众。而今,地域文化最好的载体就是方言。为留存沪语的血脉,上海文化工作者做了不少工作。《新民晚报》的“上海闲话”栏目大受读者好评;沪语输入法业已问世;2012年6月,上海电视台的《新闻坊》试播沪语版后,反响热烈,观众猛增三成。不少网友表示:“沪语播报每周一次太少,最好每天都有”;“能不能每天用上海话讲啊?我保证天天看”。
新学期伊始,沪语兴趣班走进学校。虽然是选修的拓展课程,但很受学生喜爱,报名者众多。不久前上架的首部小学沪语教材---《小学生学说上海话》,旨在从称呼和习俗等方面教孩子讲上海话,该教材已进入小学课堂,不少家长和师生点赞。
材料3:
有“远东第一监狱”之称的上海提篮桥监狱最初由英国人修建,一直使用至今,是国内历史悠久的监狱。提篮桥区域也是二战期间最著名的犹太人聚居地之一。2013年7月,一则该监狱即将搬迁的消息引发关注。7月24日,上海虹口区提篮桥街道一商用地块以总价10.44亿元被拍卖,折合楼面地价26831元/平方米,溢价率为49.1%。地产界普遍认为,这是对提篮桥监狱搬迁后周边楼市的“价格测试”。如何在城市建设与保护地域文化之间寻找平衡点?这道老题目成为我国沿海最大开放城市的新课题。
因为监狱的存在,提篮桥区域在上海翻天覆地的城市建设变化中,显得格格不入。政府和当地居民都将其视为发展障碍,但学者又呼吁保护它,矛盾重重。50多岁的严小妹(化名),在离提篮桥监狱高墙10米外的街口开了一家香烛店。往监狱反方向走几十米,就是下海庙-----上海历史最悠久的寺庙之一。她自幼生活在这里的一间15平米的临街房子里,儿子在大学住校了,留下她和老伴。“小时候这里很热闹。提篮桥是市中心,离外滩近,不比南京路差。杨浦区很多地方那时候还是乡下。”严小妹说,但这种优越感随着城市建设进程逐年下降。“50年来,这里几乎没有变化。”在上海人的词汇里,“提篮桥”已经成了监狱的代名词。当地居民王老伯说:“年轻人一结婚就搬走了,儿媳不肯住在这里,谁愿意住在监狱旁边?”“这里谁不希望监狱搬走啊?搬走了我们才能拆迁,谁不想住新房子?”这是严小妹现在的想法。附近很多条件好的住户都搬走了,把这里的旧房子出租。离监狱一两公里的地方,某国际金融广场正在热火朝天的赶工建设,一家超五星精品酒店即将投入使用,上海港国际客运码头与东方明珠隔江相望……附近还有浦西第一豪宅、上海第三代写字楼,这些都时时刺激着严小妹和她的邻居们,他们也渴望着“现代化”。
提篮桥街道办的一位工作人员形容,监狱成了上海北外滩地区发展的“绊脚石”。附近居委会的马书记介绍,这里的商店不上档次,吸引不了人,只能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为数不多的游客来参观时不会在此消费,不会增加地区的收入。“保护历史建筑只有支出没有收入,应该更全面地综合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只讲保护的投入会是个无底洞”。此外,当地有些居民的人均居住水平还停留在20年前,三代蜗居很普遍。随着上海房价的飙升,政府的拆迁、疏散成本也在节节攀高。
根据上海虹口区公布的规划,提篮桥地块将以提篮桥监狱这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中心,整合临近的摩西会堂、舟山路—霍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与轨道12号线提篮桥站点、海门路55号等周边地块联动,打造大型综合性区域。在地产商眼里,历史文化保护区旁边的地块,容积率必然严格限制,付出高昂的拆迁成本去建低容积率的房子,何况旁边还有个大监狱,谁愿意?
为什么很多居民不愿意住在这些老房子里?据复旦大学专项课题调研,主要涉及三个问题:第一,房子年久失修,但现在没人维修。第二,超负荷使用,原来是一家一户,现在要住七八户人家。第三,这些老房子都经历了多次产权变更,很难厘清权属关系。提篮桥监狱需要保护,这已经达成共识。但具体如何实施,看法就众说纷纭了。专家们既不同意政府卖地、大规模重新开发,也不同意居民全搬走,留下空荡荡的展览馆。
2003年,提篮桥地区被增补列入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其特色为“特殊建筑和里弄住宅、宗教场所”。二战期间,其附近的摩西会馆成为犹太难民的宗教活动中心,两万多名犹太人逃难到上海时主要就居住在这里,现在则是“犹太难民在上海纪念馆”,是许多犹太游客访沪的必到之处。区域内德文招聘的商店和奥地利式露天咖啡馆鳞次栉比,令这里有“小维也纳”之称。
以色列驻沪总领事表示,除了提篮桥地区,全世界所有犹太人在二战中聚集过的地方都成了世界文化遗产,但展示的都是扭曲和杀戮,只有提篮桥展示的是友谊、阳光、生命。犹太人聚居地纪念活动中,美国卡特政府时期的国家银行行长,虽然已经92岁高龄,到了故地,无需别人指路,就找到了自己家的原址。他动情地告诉周围人:瞧这间房,爸爸妈妈睡大床,这边是姐姐的床,那边是我的小床。”边说着,眼泪掉了下来:“真的感谢上海,在我们犹太人被全世界赶尽杀绝时,这里收留了我们。”
与建筑本身的历史价值相对应的“人文景观”,是曾经被关押在提篮桥监狱的众多历史名人。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章太炎和邹容。他们因为《苏报》案被囚禁在此,章太炎得以出狱,邹容却病死狱中。任弼
1.2006年,时任德国驻华大使史坦泽到同济大学作报告。有学生提问:“今天您用德语作报告,在座的同学大多能听懂。如果中国的大使在德国用汉语作报告,有多少德国人能听懂?”史坦泽回答:“因为我们有歌德学院!我们一直在努力,向全世界传播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请问你们国家为此做了什么?”
歌德学院是德国在世界范围内积极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学院,已有60多年的历史,它的工作是促进国外的德语语言教学和开展国际文化合作。通过介绍德国文化、社会以及政治生活等情况,展现一个丰富多彩的德国。歌德学院目前巳遍布78个国家和地区,共有分支机构144家,其中国外分支机构128家。除歌德学院外,西方很多国家都有推广自己国家文化的机构。英国1934年成立了英国文化委员会,是英国负责教育和文化关系的国际组织,致力于在全球推广英国文化。目前全球已有该机构的230家分支机构和109家教学中心。法国1883年就已创设法语联盟,它是一个非盈利性的组织,旨在传播法语及法国文化,所有的法国总统都自动成为其名誉主席。法语联盟以其各级法语课程的高质量闻名于世,目前全球有1100多家机构,分布于130个国家和地区。
2.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揭牌。如今,387所孔子学院和509所中小学孔子课堂,覆盖108个国家和地区,这已然超过歌德学院60年来的建院总数。仅2011年,就开设各种层次汉语课程2.4万班次、注册学员达50万人,逾700万人参加上万场次文化交流活动……这项浩大工程的具体承办者就是1987年成立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简称为“国家汉办”)。孔子学院严格遵循的是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而非中方单独行为。
年轻的孔子学院与古老的歌德学院、英国文化委员会及法语联盟相比仍有差距。歌德学院中国总院前院长阿克曼说,歌德学院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一开始就重视建立职业化队伍,现有专职人员3000人。据了解,英国文化委员会有专职人员7000多人;法语联盟有专职人员2万人。孔子学院呢?每一年,孔子学院总部都要外派中方院长、汉语教师、志愿者等非专职人员近万人,至今仍在“抓壮丁”。25岁的北京志愿者小王,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匈中双语学校”孔子课堂教汉语,她说:“孩子们很喜欢中国老师!近年来因为报名入学的匈籍学生越来越多,教课压力越来越大。公派教师和志愿者都不是专职人员,缺乏稳定性、连续性,不利于孩子们学汉语。”由孔子学院派到海外教学的志愿者们,现在有几千人的队伍。尽管在异乡孤独,尽管教学任务繁重,但是他们依然怀揣着梦想。在菲律宾的志愿者刘先生感慨:“对于当今的中国,许多外国人的认识远远跟不上其发展的步伐,有的仅知道故宫、长城等传统符号。我们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为他们解读着水立方、高速铁路等新的符号。”在印度尼西亚的志愿者杨先生的话更是道出了广大志愿者的心声:“我们都有一个美好的梦想。因这梦想,我们学会了友好交流、理性处世,把悠久而有魅力的中国文化播撒在一个个学堂。”
3.2010年,汉诺威孔子学院联合其他9所德国孔子学院,组织100多名德国中学生到中国参加夏令营。临行前,一名德国老师召集学生开会,禁止同学单独进入中国家庭。问他为什么这么要求,回答说“害怕”;问他怕什么,回答说“不知道”。因不了解而误读、担忧,正是中西方交流中无法回避的现实。对很多德国民众来说,中国越来越令人感兴趣,但形象却一直“模糊,不可捉摸”。外国人对中国人的不了解甚至一些片面的印象,是孔子学院建立时面临的最初挑战。
连续四届的德国中学生赴华夏令营,已有400余名德国中学生来华和中国普通民众面对面交流。德国汉诺威孔子学院首任中方院长说,很多学生回来都有同感:去中国前,本以为中国到处都是问题,但后来发现,虽然中国并不完美,却也并非想象的那样糟糕。
“互相取长补短,用一盏灯点燃另一盏灯。”300多年前,德国先哲莱布尼茨对中西文明这样期待。中国文化从“走出去”到“走进去”,中国形象从遥远的神秘到零距离的亲切,中国认知从经济发展到文化认可,孔子学院为不同肤色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互鉴、合作的新平台。每年12月,全球各地孔子学院的合作大学校长和中外方院长都要齐聚北京,交流研讨,带来不同国度的文化视角。孔子学院总干事自豪地说,孔子学院就是一张搬到国外的“中国圆桌”,可让各方发表不同意见。孔子学院让中外文化“对冲”、“摩擦起电”,让习惯直线思维的外国人对螺旋式思维的中国人多了一份理解,越研究越感觉中国“挺文化、挺哲学”。
4.歌德学院像德国的大部分文化机构一样,从政府得到资助。德国联邦政府每年投入80亿欧元用于文化事业,占据全部文化投入的90%以上,而来自企业的资助只有5.5亿欧元。“在美国这个数字是反过来的,10%的经费来源于国家,90%来源于市场。所以,美国人会说,实际上德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歌德学院慕尼黑总部科学与历史事件部的负责人图格斯说道。他认为,文化的根基来源于文化在一个国家的合法地位,而文化的合法地位来源于“独立、远离政府、自由”这三个要素。有了这样的保证,国家为文化“埋单”的模式反而在经济危机中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如果大部分经费是由私人出的,像美国那样,文化会成为经济的牺牲品。比如在经济危机的时候,文化就会惨遭损失,进入寒冬。我们特别高兴的是,我们的经费是安全的。”图格斯说。
在德国,虽然国家投人经费很多,但是专款专用,不入市场,经费管理非常严密。联邦、州、地方都有文化委员会,委员会由各个党派的人士组成,他们会决定哪个文化机构得到多少钱。花出去的钱要做报告,经过检查和审计看其是不是在合理使用。联邦政府还有一个专门的检査资金使用的审计机构。虽然这带来了很多繁琐的工作,每月、每季度、半年乃至全年,每一个单据都要审查,对任何一笔经费的使用都要报告,对每个项目也要进行审计,但是资金非常安全,使用也很到位。
绝大部分的国家都像德国一样,设有专门统管文化事业的政府部门。但是,美国这样一个政府职能完善的国家,却单单没有所谓的文化部。这在美国看来,自有其一套贯彻到底的逻辑:他们声明之所以不设文化管理部门,甚至不制定文化政策,就是为了保护言论自由和产业自由。美国对文化产业采取的是多方投资和多种经营的方式。在文化市场的刺激下,美国的文化产品占据了国际文化贸易市场42.6%的份额,而中国仅占1.5%。美国文化商品可谓是四处泛滥,好莱坞的大制作电影、福克斯的电视新闻、MTV频道的流行音乐、《时代》杂志封面、ESPN的体育直播、广告形象和包装形式、牛仔裤风格……这些都被打上了“美国制造”的商标。而且,这种文化商品的传播又跨越了地域时空的限制,在地球卫星的覆盖之下,五大洲的每个角落美国文化都能达及。美国的电影产量仅占全球的6%,而市场占有率却高达80%。美国非常擅长在电影中输出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功夫熊猫》中富有中国元素的“熊猫”、“功夫”,一经好莱坞文化商人改造,在创造出巨额利润的同时,也悄悄将美国文化和价值观输送出去。相比之下,国内某些电影惨遭诟病的原因之一也在于其一味迎合国外市场,有贬低甚至丑化中国形象的嫌疑,中国电影所传达的内容与当代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开放以来国人的精神面貌不甚符合。
5.深圳曾经被叫做“文化沙漠”,但近年来深圳的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9年深圳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531.3亿元,占全市GDP的6.5%。在全国,孔子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广泛受到欢迎。2005年9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成立,作为国内首个开设传统国学教育的学院,这些年的教学开展得如火如荼。《弟子规》等书也开始作为许多幼儿园的必读教材及中小学课外阅读的优秀读本。这种变化折射出了国内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更新。某大学国剧研究中心主任评论道:“只有从国内基础文化建设开始,建立良好的文化环境,从根本上获得人们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同,才能使本国文化声音不湮没、文化精神不迷失。走出去’的文化离不开它的根源,缺乏肥沃土壤和优良生长环境的文化,即使能‘走出去’,也一定‘走不远’。只有注重‘修内功’,从长远的、战略上的意义出发,从本国文化建设的自我完善做起,文化才有可能健康地‘走出去’,并且走得更远、更好。”
6.有人用水来比喻文化,“文化似水,水成于无形,隐于其中,却凝结一切;文化似水,润物无声,又难阻挡”。文化的交流是人类心灵的交流、情感的沟通,作为一种“软实力”,文化交流具有其他交流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交流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大国普遍重视利用文化手段来展示本国文化,宣传自己的价值观,提升和扩大国家的影响力。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主动置身于国际文化交流之中,是责任,也是使命。
语言作为文化载体和交流工具,架起了文明间对话的桥梁;文化作为民族智慧和心理特征的精神反映,促进了国家间相互的了解。孔子学院蕴涵着“语言”和“文化”两大特性,使它不仅成为国际汉语教育与推广的重要品牌,更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开展民间外交的友好平台。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和特色文化,举办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活动,在树立中国良好形象、提升中国软实力、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谓是21世纪的文化“新丝绸之路”。但这条路并不好走,既有国家投入不够的问题,也有社会参与不足的问题。还有不少人认为,目前国内教育发展也不均衡,国家应该在国内教育上投人更多。国外的经验表明,语言和文化的推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果要等国内的教育发展平衡了,再去推动自己国家的文化交流,恐怕为时已晚。
我们在对外文化交流中,较多考虑的是“要让外国人看到我们”,较少考虑国外受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更没有琢磨外国人想看什么,喜欢看什么,能看懂什么。对中国学生来说,“愚公移山”、“孔融让梨
1.2009年,一群来自深圳的普通工人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周刊一出版,中国工人的灿烂笑容,瞬间给处于经济低迷的世界带来希望。他们坚毅的目光,质朴的外表,倔强的神态,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工人的性格,这种性格,为“中国制造”贴上光亮的标签。中国工人一直以勤劳、坚韧的姿态出现在历史各个时期。建国之初,“咱们工人有力量”这昂扬的旋律曾伴随共和国的成长,点亮了一个时代。无论是石油开采,还是钢铁制造,各个行业都闪耀着工人的光彩,“工人老大哥”成为令人艳羡的称呼。工人成了国家和工厂主人,这极大地激发了工作的工作热情和生产积极性。大庆的“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老英雄孟泰“为鞍钢谱写的一曲自力更生的凯歌”的创业精神,激励着工人们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生产奇迹,为共和国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工人的内心骄傲是那么强烈,归属感油然而生。
随着时代的更替,社会条件发生转变,生产方式进行了变更。在一段历史时期,农民工成为中国独有的劳动用工方式,一定程度上消化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以低成本支持着工业化发展。改革开放早期,农民工是一批将外出务工作为副业的农村人口,出外出务工而带来的财富转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平衡城乡差距的作用。但这种情况随着农民工群体的代际更替发生了变化,“80后”“90后”的新一代农民工客观上已经无法回到农村,他们成了新时代的“新工人”。
2.“她们太没有责任心了,上班的时候还玩手机,聊天,哪像我们呀。”陈青头一扭,提高声调对着李婉芸说,李婉芸笑了笑,不做声。
这是条小小的商业街,有可供歇脚的长凳,时近黄昏,“70后”陈青和“90后”李婉芸在此聊着天。街外,由于植被稀少,工业园区被巨大而又沉闷的灰色笼罩,灰色的天,灰色的厂房,身着蓝色和浅灰色工装的女工们来来往往,货车和摩托车四处穿梭。这个工业区的高峰时期,曾工作和居住着8万人,但随着企业部分产能的向外转移,现在只有3万人左右了。人群的聚散,青春的过往,10年前就来到这里的湖南人陈青是目睹者,就连她自己,也是几进几出,换厂、结婚、生孩子,在生活中,她以家乡为据点,在工作中,她以这里为据点,两边穿梭,沉默又坚韧。
去年刚刚高中毕业的李婉芸是新一批的落脚者,她说她也认同陈青对她们年轻人的看法,但时代不同了,现在的选择多多啊,年轻人可没有那么好的耐性,绝大部分人的志向并不在那些单调枯燥的生产线上,不愿干了就走呗。像她这样的年轻人,如今已经成为她所在城区外来务工人员的主流。这个庞大而年轻的外来工群体的归依,正在给中国社会的发展提出越来越现实的挑战。
来自湖北荆州,现在在这个工业区一家外资企业打工的一名李姓男员工说:“我们四周是高高的围墙,还有铁丝网,戒备森严,好像监狱一样,连上厕所都限定时间,平均一天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已经在广州打工7年的小王,今年25岁,也在这家厂里上班,他的话语里藏着许多无奈:“你看我们的厂房,条件好着呢。可是,一进车间,所有人就失去了名字。工人密密麻麻地坐着,工作的时候根本没空说上一句话,得死命盯着手里的活,稍微一放松,零件从你眼前滑过,钱就从你眼前溜走了,因为我们都是计件工资。最近我总是想起卓别林的经典电影《摩登时代》,有时我会想,我们是不是和电影中的夏尔洛很像?没有多少人真正关心我们!”但是,这家厂的厂长助理王先生却说:“现在的年轻工人,已与他们的父辈不同,并不满足于做工挣钱。他们大多受过初中以上教育,对自由、个人尊重越来越重视,如果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马上就会跳槽。企业如果不能有一批长期忠诚的骨干,企业壮大和职工发展都很难谈得上。”
一项调查显示,当下国内仅有1%的人愿意做工人。有人评价道:“中国的工人获得了美国《时代》周刊的认同,却没有在中国获得普遍的认同。”在一些人的眼中,中国的工人,现在基本成了流水线操作者的代名词,是不需要多高技术的作业者。劳动力,不仅仅是生产要素,更是一个有着喜怒哀乐,有着梦想和追求,有着家庭生活的活生生的人。他们不仅要安身立命,他们也要有尊严,甚至还要——抬头仰望星空。诺贝尔奖获得者、印度著名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在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国家中,经济发展是必然的事情。相比较于经济的发展,更为重要的事情是让更多的人——尤其是普通人,能够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显然,这句话同样契合中国的实际,中国工人,需要时代的认同,需要社会的尊重,还需要有发自内心的骄傲。
3.盛昌是一家制鞋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是耐克在深圳的主要代工厂,规模最大时达10万人之多。如今它偏居一隅,隐藏在一段年久失修的小路最深处,周围只有几处零散的小作坊。“盛昌曾是横岗地区知名的企业,除了耐克,盛昌也为其他跨国公司代工。”该厂安全生产负贵人沈先生介绍,“现在只能接到一些小品牌的零散订单,这在以前根本不会接。现在用工成本很高,熟练工的工资涨得更快。对我们来说,加薪是找死,不加薪是等死。现在耐克将代工企业逐步外迁,我们现在真是有心无力了。”就连盛昌对面卖奶茶的大娘都深切地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她说“这两年生意太难做了,一杯奶茶只卖到1块钱,在深圳这样的高消费城市,已经无法再便宜了,可是现在就是这1块钱的奶茶都不好卖了。”这样一家效益曾经很好的代工企业,现在雇员仅剩三四千人,正可谓“盛极而衰”。
全国何止成千上万个盛昌?“中国制造”曾经疯狂席卷全球,阿富汗人骑的自行车,越南人骑的摩托车,巴基斯坦小店里摆放的文具用品,美国人看的电视机和穿的衣服,欧洲人用的家电和玩具,都贴着“中国制造”的标签,中国一度成为了“世界工厂”。然而,中国的“世界工厂”名号只是“代工厂”的另一种说法。这些企业靠的仅是低技术含量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链。随着劳动力优势的逐渐丧失,一度曾把为世界品牌代工视为骄傲的工厂,现在不得不面临疲于维持状态,甚至走上破产的命运。中国的工业化发展似乎陷入了某种困境,靠廉价劳动力优势支撑起来的国家经济发展,如同竭泽而渔。
A市是长三角经济圈中一个重要的新兴工商城市,以制造业为主体,经济发达。近年,A市的制造业一样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制约因素,过去以代工制造为主导的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挑战。如何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A市探索在产品发展设计、研发和营销向两头延伸的同时,实施中间分离,在现代制造业中拓展现代服务业,既助推现代制造业进一步发展,也实现了产业整体转型升级。在A市,很多企业剥离主副业,实施二三产拓展分离。比如从玩具制造企业中,拓展分离出了玩具商贸有限公司,由其专门从事市场推广、品牌塑造和商品销售。剥离后,产品研发、品牌塑造、销售可以走上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发展的道路,实现做强做大的目标。通过转型升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提升了自主创新的能力,逐渐塑造起自己的品牌,不再依附于代工模式,最终实现外资和民资、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翼齐飞的局面。
发展经济就像开汽车一样,在直道上可以快一点,但如果要转90度或更大角度的弯,就必须要把速度降下来。不论是因为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之中,还是因为本身的发展需要,中国的制造业都亟待转型升级,在转型期,会出现像盛昌一样“盛极而衰”的企业,也会涌现出像A市这样的成功经验。
4.某大学的陈博士认为,劳动力短缺对于未来中国发展来说是个积极的信号。短缺的劳动力市场会使我们开始关注劳动力资源对于中国崛起梦想的重要性。只有当为这种稀缺的劳动力资源支付更高的报酬时,我们才会认识到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而技术创新也会随之绽放。他说,如今有的人在谈论中国屈崛起之际,总爱用那些以廉价劳动力堆积出来的GDP和羽翼渐丰的国际影响力作为他们的例证,这是一种认识的误区。他介绍到,世界银行资深经济学家杰里夫*萨克斯教授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资源诅咒”现象: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并没有获得想象中的高速经济增长,比如,拥有丰富资源的尼日利亚和委内瑞拉正经历着较低增长或者还在痛苦的经济增长中挣扎;而相反的是,韩国、新加坡和瑞士等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经济却表现出异常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现在来看,拥有丰富石油资源的俄罗斯也已陷入“石油诅咒”的陷阱之中。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些顺取逆守的资本家在获得原始资本积累之后,非但没有像新自由主义者所期望的那样,向社会支付再生产所需要的市场价格,反而利用与地方政府以及其他政治力量的强大勾结,向工人支付低于再生产所需的低工资,以更低的价格继续获得大片优良的自然资源。陈博士说:“我并不担心处于发展轨道的中国会像俄罗斯那样陷入‘石油诅咒’陷阱,但是非常担忧会陷入‘人口诅咒’的陷阱。”目前中国制造业如若不应对得当,极有可能沦为建立在沙子上的王国,难以经受真正的风雨洗礼。
5.当虚拟经济在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沉迷于金融市场的海洋里,实体经济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在“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风暴里,发达国家从高速增长一下子跌入茫茫沼泽地。经此一劫,发达国家认识到:脱离制造业的虚拟经济“虚火”,是酿成危机进而造成全球经济长期低迷的主因。卢*兰奇是美国通用电气家电业务的设计主管,他说:“过去我们曾认为我们负责设计然后控制销售就万事大吉,现在我们发现这是个错误,一旦你把生产转移出去,就很可能再也回不来了。而这种变化是一点点显现的:当你第一次把烤面包机和热水器转移到海外生产时,你还知道如何制作这些产品,因为昨天、上个月或者上个季度你还在生产它们;但是当产品更新换代、技术不断进步后,为降低成本而不断更换代工厂的时候,设计产品的人与生产产品的人之间的差距就像太平洋一样宽广。”越来越多的美国公司开始认识到,过去十几年美国经济生活的外包浪潮是个严重的错误。
现在,回归实业几乎成为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共同的战略选择。美国从2009年到2012年,先后推出了《美目制造业振兴法案》“购买美国货”“五年
1.2006年,时任德国驻华大使史坦泽到同济大学作报告。有学生提问:“今天您用德语作报告,在座的同学大多能听懂。如果中国的大使在德国用汉语作报告,有多少德国人能听懂?”史坦泽回答:“因为我们有歌德学院!我们一直在努力,向全世界传播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请问你们国家为此做了什么?”
歌德学院是德国在世界范围内积极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学院,已有60多年的历史,它的工作是促进国外的德语语言教学和开展国际文化合作。通过介绍德国文化、社会以及政治生活等情况,展现一个丰富多彩的德国。歌德学院目前巳遍布78个国家和地区,共有分支机构144家,其中国外分支机构128家。除歌德学院外,西方很多国家都有推广自己国家文化的机构。英国1934年成立了英国文化委员会,是英国负责教育和文化关系的国际组织,致力于在全球推广英国文化。目前全球已有该机构的230家分支机构和109家教学中心。法国1883年就已创设法语联盟,它是一个非盈利性的组织,旨在传播法语及法国文化,所有的法国总统都自动成为其名誉主席。法语联盟以其各级法语课程的高质量闻名于世,目前全球有1100多家机构,分布于130个国家和地区。
2.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揭牌。如今,387所孔子学院和509所中小学孔子课堂,覆盖108个国家和地区,这已然超过歌德学院60年来的建院总数。仅2011年,就开设各种层次汉语课程2.4万班次、注册学员达50万人,逾700万人参加上万场次文化交流活动……这项浩大工程的具体承办者就是1987年成立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简称为“国家汉办”)。孔子学院严格遵循的是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而非中方单独行为。
年轻的孔子学院与古老的歌德学院、英国文化委员会及法语联盟相比仍有差距。歌德学院中国总院前院长阿克曼说,歌德学院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一开始就重视建立职业化队伍,现有专职人员3000人。据了解,英国文化委员会有专职人员7000多人;法语联盟有专职人员2万人。孔子学院呢?每一年,孔子学院总部都要外派中方院长、汉语教师、志愿者等非专职人员近万人,至今仍在“抓壮丁”。25岁的北京志愿者小王,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匈中双语学校”孔子课堂教汉语,她说:“孩子们很喜欢中国老师!近年来因为报名入学的匈籍学生越来越多,教课压力越来越大。公派教师和志愿者都不是专职人员,缺乏稳定性、连续性,不利于孩子们学汉语。”由孔子学院派到海外教学的志愿者们,现在有几千人的队伍。尽管在异乡孤独,尽管教学任务繁重,但是他们依然怀揣着梦想。在菲律宾的志愿者刘先生感慨:“对于当今的中国,许多外国人的认识远远跟不上其发展的步伐,有的仅知道故宫、长城等传统符号。我们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为他们解读着水立方、高速铁路等新的符号。”在印度尼西亚的志愿者杨先生的话更是道出了广大志愿者的心声:“我们都有一个美好的梦想。因这梦想,我们学会了友好交流、理性处世,把悠久而有魅力的中国文化播撒在一个个学堂。”
3.2010年,汉诺威孔子学院联合其他9所德国孔子学院,组织100多名德国中学生到中国参加夏令营。临行前,一名德国老师召集学生开会,禁止同学单独进入中国家庭。问他为什么这么要求,回答说“害怕”;问他怕什么,回答说“不知道”。因不了解而误读、担忧,正是中西方交流中无法回避的现实。对很多德国民众来说,中国越来越令人感兴趣,但形象却一直“模糊,不可捉摸”。外国人对中国人的不了解甚至一些片面的印象,是孔子学院建立时面临的最初挑战。
连续四届的德国中学生赴华夏令营,已有400余名德国中学生来华和中国普通民众面对面交流。德国汉诺威孔子学院首任中方院长说,很多学生回来都有同感:去中国前,本以为中国到处都是问题,但后来发现,虽然中国并不完美,却也并非想象的那样糟糕。
“互相取长补短,用一盏灯点燃另一盏灯。”300多年前,德国先哲莱布尼茨对中西文明这样期待。中国文化从“走出去”到“走进去”,中国形象从遥远的神秘到零距离的亲切,中国认知从经济发展到文化认可,孔子学院为不同肤色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互鉴、合作的新平台。每年12月,全球各地孔子学院的合作大学校长和中外方院长都要齐聚北京,交流研讨,带来不同国度的文化视角。孔子学院总干事自豪地说,孔子学院就是一张搬到国外的“中国圆桌”,可让各方发表不同意见。孔子学院让中外文化“对冲”、“摩擦起电”,让习惯直线思维的外国人对螺旋式思维的中国人多了一份理解,越研究越感觉中国“挺文化、挺哲学”。
4.歌德学院像德国的大部分文化机构一样,从政府得到资助。德国联邦政府每年投入80亿欧元用于文化事业,占据全部文化投入的90%以上,而来自企业的资助只有5.5亿欧元。“在美国这个数字是反过来的,10%的经费来源于国家,90%来源于市场。所以,美国人会说,实际上德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歌德学院慕尼黑总部科学与历史事件部的负责人图格斯说道。他认为,文化的根基来源于文化在一个国家的合法地位,而文化的合法地位来源于“独立、远离政府、自由”这三个要素。有了这样的保证,国家为文化“埋单”的模式反而在经济危机中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如果大部分经费是由私人出的,像美国那样,文化会成为经济的牺牲品。比如在经济危机的时候,文化就会惨遭损失,进入寒冬。我们特别高兴的是,我们的经费是安全的。”图格斯说。
在德国,虽然国家投人经费很多,但是专款专用,不入市场,经费管理非常严密。联邦、州、地方都有文化委员会,委员会由各个党派的人士组成,他们会决定哪个文化机构得到多少钱。花出去的钱要做报告,经过检查和审计看其是不是在合理使用。联邦政府还有一个专门的检査资金使用的审计机构。虽然这带来了很多繁琐的工作,每月、每季度、半年乃至全年,每一个单据都要审查,对任何一笔经费的使用都要报告,对每个项目也要进行审计,但是资金非常安全,使用也很到位。
绝大部分的国家都像德国一样,设有专门统管文化事业的政府部门。但是,美国这样一个政府职能完善的国家,却单单没有所谓的文化部。这在美国看来,自有其一套贯彻到底的逻辑:他们声明之所以不设文化管理部门,甚至不制定文化政策,就是为了保护言论自由和产业自由。美国对文化产业采取的是多方投资和多种经营的方式。在文化市场的刺激下,美国的文化产品占据了国际文化贸易市场42.6%的份额,而中国仅占1.5%。美国文化商品可谓是四处泛滥,好莱坞的大制作电影、福克斯的电视新闻、MTV频道的流行音乐、《时代》杂志封面、ESPN的体育直播、广告形象和包装形式、牛仔裤风格……这些都被打上了“美国制造”的商标。而且,这种文化商品的传播又跨越了地域时空的限制,在地球卫星的覆盖之下,五大洲的每个角落美国文化都能达及。美国的电影产量仅占全球的6%,而市场占有率却高达80%。美国非常擅长在电影中输出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功夫熊猫》中富有中国元素的“熊猫”、“功夫”,一经好莱坞文化商人改造,在创造出巨额利润的同时,也悄悄将美国文化和价值观输送出去。相比之下,国内某些电影惨遭诟病的原因之一也在于其一味迎合国外市场,有贬低甚至丑化中国形象的嫌疑,中国电影所传达的内容与当代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开放以来国人的精神面貌不甚符合。
5.深圳曾经被叫做“文化沙漠”,但近年来深圳的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9年深圳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531.3亿元,占全市GDP的6.5%。在全国,孔子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广泛受到欢迎。2005年9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成立,作为国内首个开设传统国学教育的学院,这些年的教学开展得如火如荼。《弟子规》等书也开始作为许多幼儿园的必读教材及中小学课外阅读的优秀读本。这种变化折射出了国内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更新。某大学国剧研究中心主任评论道:“只有从国内基础文化建设开始,建立良好的文化环境,从根本上获得人们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同,才能使本国文化声音不湮没、文化精神不迷失。走出去’的文化离不开它的根源,缺乏肥沃土壤和优良生长环境的文化,即使能‘走出去’,也一定‘走不远’。只有注重‘修内功’,从长远的、战略上的意义出发,从本国文化建设的自我完善做起,文化才有可能健康地‘走出去’,并且走得更远、更好。”
6.有人用水来比喻文化,“文化似水,水成于无形,隐于其中,却凝结一切;文化似水,润物无声,又难阻挡”。文化的交流是人类心灵的交流、情感的沟通,作为一种“软实力”,文化交流具有其他交流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交流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大国普遍重视利用文化手段来展示本国文化,宣传自己的价值观,提升和扩大国家的影响力。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主动置身于国际文化交流之中,是责任,也是使命。
语言作为文化载体和交流工具,架起了文明间对话的桥梁;文化作为民族智慧和心理特征的精神反映,促进了国家间相互的了解。孔子学院蕴涵着“语言”和“文化”两大特性,使它不仅成为国际汉语教育与推广的重要品牌,更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开展民间外交的友好平台。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和特色文化,举办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活动,在树立中国良好形象、提升中国软实力、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谓是21世纪的文化“新丝绸之路”。但这条路并不好走,既有国家投入不够的问题,也有社会参与不足的问题。还有不少人认为,目前国内教育发展也不均衡,国家应该在国内教育上投人更多。国外的经验表明,语言和文化的推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果要等国内的教育发展平衡了,再去推动自己国家的文化交流,恐怕为时已晚。
我们在对外文化交流中,较多考虑的是“要让外国人看到我们”,较少考虑国外受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更没有琢磨外国人想看什么,喜欢看什么,能看懂什么。对中国学生来说,“愚公移山”、“孔融让梨
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4.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
5.作答时必须使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给定材料
材料1:
垃圾可分为生产性垃圾和生活性垃圾,生产性垃圾是各生产主体在生产活动中所产生的垃圾。生活垃圾是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垃圾。数据显示,我国县级以上城市有3200多个,城市居民人口6.9亿,城市生活垃圾每年约3亿吨。生产垃圾的数量也很惊人,其中,占绝对份额的是建筑垃圾。我国的垃圾处理手段主要是焚烧和填埋。目前约2/3的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1/4已无垃圾填埋场可选。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指出,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由此看来,解决“垃圾难题”意义重大。
材料2:
“番禺事件”曾受媒体广泛关注。其缘由是,广州市让划在番禺区大石镇建设一个日处理垃圾2000吨的垃圾焚烧厂,而跟离焚烧厂选址两公里外,就是享誉广东地产界的番禺华南板块,分布在这里的楼盘,因为环境优美、品质高端而吸引了超过30万广州人来此定居。华南板块的居民担心,垃圾焚烧会释放二恶英等致癌物质,因而强烈反对政府。经过漫长的沟通与协商,政府与居民双方最终达成共识:垃圾焚烧厂暂停,但居民垃圾要减量。
2013年7月下旬,北京海淀、昌平的一些小区出现垃圾连续几天堆放在小区里的情况。小区物业称,该小区垃圾指定消纳点是北京昌平的阿苏卫垃圾填埋场,进入填埋场的垃圾清运车被附近村民扣下,导致垃圾没法正常清运。该垃圾填埋场邻近六坏,附近邻着二德庄、阿苏卫、百善和牛房圈四个村子,最近的不过两三公里。附近村民说,垃圾场平时飘出恶臭,家里都不能开窗户。记者看到垃圾填埋场东门外的路上,还停着大约十辆垃圾车,里面的垃圾发现腐臭味。
2013年10月,上海市青浦区的一座生活垃圾处理厂引起了媒体关注,这座垃圾处理厂位于青浦与江苏昆山交界的一条河东岸,投产以后其恶臭殃及昆山市两个镇的数十万居民。对此,某著名时评发表文章称,上海青浦区建设垃圾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符合发展与环保相协调的理念,应该受到群众赞扬,也应该得到相关部门规定。可是,上海青浦区将垃圾场建在昆山的人口密集区,让相邻群众受困,让好事变了味。在两地交界处建垃圾虽然符合当地环保部门的相当规定,可是否考虑对外地群众的影响?难道当地群众的利益高于外地群众?时评最后说,望两地政府携起手来,协商解决问题,让昆山百姓早一天过上好日子甜日子和幸福的日子。
材料3:
记者在某批发市场看到,500克极品西湖龙井、铁观音、碧螺春,用精美的檀木包装,配上高档的紫砂茶具,售价高达13000元到14000元;当地产的一些茶叶中,500克五星毛尖王,外包装为一只密码箱,内装50克×10的小金属罐,售价为650元/箱。茶叶商张先生告诉记者,那些令人上千上万的茶叶,其包装和附带品的价格可占到茶叶总价格的70%左右。普通的中等茶叶,500克茶叶价格约为60元,加上20元的金属包装,30元的普通陶瓷茶杯,就可以卖110元。
在某化妆品专柜处,记者发现有整盒成套销售的化妆品,礼品盒面一般都有16K纸的大小,其中化妆品只占1/3左右的空间,其余的部分都填充塑料泡沫和丝绸。在询问价格后发现按礼盒购买的化妆品要比单买贵出100元,包装占整个价格的12.5%左右。在衬衫专柜处,经过复杂包装的衬衫摆放得非常整齐,店老板说:“包装得好才能卖得好。”
材料4: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包装品废弃物约占城市家庭生活垃圾的10%以上,其体积要构成家庭生活垃圾的30%以上,但大量的包装物最后都成了垃圾,有的甚至对环境构成长久压力(如被丢弃的塑料袋等)。环保专家毛先生叹道,美丽的代价,实在是太昂贵了!得不偿失。
但也有人认为,包装既是一种经济现象,有需求就有生产,况且,包装也可以拉动经济发展。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不少人都“‘想’面子多于想‘污染’”,东西包装得好才能拿得出手。一个好东西包装得不好,还不如东西差点包装得好一些。
材料5:
F市城区现行的生活垃圾收费制度,是2003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工作由市城市管理执法局负责组织协调,各区政府配合,市环境卫生管理处负责具体实施。
征收对象为辖区的所有市民和单位。征收标准为:常住人口6元/(户·月):集体宿舍、意向公寓和外来人员5元/(人·月)(家庭独立租住视同常住人口收取);对上门收集生活垃圾的,另外缴纳有偿服务费2元/(户·月)。已缴纳物业管理服务费的,只缴纳3元/(户·月)。机关、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按在职职工人数(含固定工、临时工)2元/(人·月)(不含内部生活垃圾的清扫、运输费);门前卫生责任区有偿服务费缴纳1元/(m2·月),每月不足20元的按20元缴纳,超过1000元的按1000元缴纳。已缴纳物业管理费的,只收取前项垃圾处理费,等等。
制度规定,凡弄虚作假或拒不缴费的单位和个人,由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并处以罚款。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有资料显示,F市生活垃圾日产生量2001年为1400吨,2007年为1900吨。2006年,F市家庭垃圾费支出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为0.17%。2007年,F市共征收垃圾处理费3085元,但收缴率仅为79.1%
材料6:
央视曾经播放过X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例子,以下是某期节目的文字节录。
解说:每天早上7点一过,X镇西马各庄村的徐大妈和另一位保洁员便开始挨家挨户收集垃圾。垃圾清运车是前些年村里做垃圾分类时上级出资购买的。
李某(村民):那会儿我们都给发好几个桶,厨余垃圾一个桶,灰土垃圾一个桶,白色垃圾一个桶。桶是政府给发的。天天都是到时候搁在门口,专门有人收,打声招呼就收走了,不合格就说你。
解说:所谓的白色垃圾,指废弃的纸张、塑料制品等可回收物,它们经过处理后,可以制成别的有用品,每个月1号是西马各庄村村委会统一加收白色垃圾的日子,早上8点,村民就陆续把大包小包装满白色垃圾的编织带送到村委会大院。库管员宋某说,以往,村民每交3斤白色垃圾就可以换一袋1斤重的洗衣粉,现在洗衣粉改成了大包袋,要30斤才能换一袋,200年,村里共收集白色垃圾2082斤,2008年增长了200多斤,而到了2009年,全村收集的白色垃圾总量达到4314斤,去年,这一数字更是达到了5500斤。
……
解说:早上,X镇实行垃圾分类的各村收集来的厨余垃圾,被送到X镇密闭式压装清洁站。在这里,厨余垃圾被留下用于堆肥。李副镇长介绍说:“就是过去农村那种堆肥方式,一层厨余垃圾,一层灰土覆盖,覆盖以后通过长时间的发酵,最后粉碎,这个周期应该有几个月的时间,然后就联系需要的农民。农民使用这些肥料完全是免费的。”
解说:厨余垃圾可以用来堆肥,灰土垃圾以及冬季产生的大量燃煤炉渣可以用作农村填坑造成的原料。抽样调查显示,农村生活垃圾中,灰土垃圾占到了六成,厨余垃圾约占三成左右。也就是说,X镇的大部分垃圾都被消解在本镇。
……
解说:冯教授是X镇垃圾分类试点的牵头人。
冯教授:我们的垃圾到底分多少类,这要根据农民可以接受的程度,以及能够资源化利用的技术;第二个就是要教给农民怎么分,也就是方法。
解说:不少村民用“习惯了”来回答我们提出的“怎么不觉得垃圾分类麻烦”之类的问题,但如何养成习惯却正是我们好奇的地方。
李某(村民):更想转变老百姓这种习惯,其实最开始也挺难的,确实很难。当时冯老师给我们出了很多主意。
冯教授:2007年春节前,我们用一星期的时间,赶制出一批挂历发给各户,一是联系感情;二是挂历里面有垃圾分类的知识、做法、意义,而且还是用再生纸制作的,直接给农民一个概念,你看废纸就能做出这个来。另外,每天中午和晚上各20分钟广播,持续了半年。同时,还有村民骨干分片到户手把手指导分类。
……
冯教授:必须上门去收,交垃圾面对面。上门收等于监督着你呢,你自己瞧着分好没分好。没分好你自己接着分。合格了发个价值等于三毛钱的合格卡。
解说:村民们将换来的“合格卡”积攒到一定数量后,就可以到村委会领取奖品,这些年,村里提供的奖品品种不断变化。有油盐酱醋,有卫生纸等。
冯教授:我们算一笔账,一户油盐酱醋卫生纸到底需要多少钱,这是一个参照物。第二个就是说,按照我们过去的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模式。X镇所产生的垃圾,如果运到这个镇埋场去埋去。中间将花多少运费。我们把这些运输费、垃圾场的填埋费省下来,提前奖励给农民。这样,既节省了汽柴油的使用,又节省了垃圾填埋用地。还不产生路上的二次污染,给农民兜里省点钱,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农民也高兴。
第二题、请梳理概括“给定资料2—5”中显示出的“垃圾难题”。(20分)
要求:内容全面,分条归纳,有概括性,不超过250字。
赋分说明
1、垃圾来源
2、城市建筑垃圾
3、城市消费品垃圾
4、消费品包装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