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网 >招录考试 >公考 >试题详情
问题详情

1、黑熊被活体取胆汁的现象引起社会极大关注。有网民披露:“熊肚上有一道永远无法痊愈的刀口,一个瘘管直通熊的胆囊,外连一根透明的塑料软管,平时用一种粘性很强的敷料把软管和创面包扎起来,抽取胆汁时打开包扎,将针筒插入塑料软管,在抽吸墨绿色的胆汁时,熊张大嘴,两眼暴凸,肝区颤个不停。最要命的是,那针筒为了等候胆汁而时抽时停,熊的哀叫也就呈现一种间歇性的上滑颤音和下滑颤音……”
在某医药协会2012年2月16日召开的媒体沟通会后,协会有关人士F关于“熊在无管引流过程中很舒服”的表达,已在网上广为流传。F一再表明:“如今活熊取胆是自体透管,无痛引流,并未对黑熊产生影响。”
但世界保护动物协会项目委员向记者表示,实际上从熊第一次做手术准备取胆起,对熊的疼痛的“虐待”就存在,因为手术对专业要求是相当高的,而目前并不知道手术的成功率、引发的疾病及并发症等数据。
在一次相关研讨会上,某医科大学J教授介绍了人工熊胆的坎坷历程。
此前,F曾表示:“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替代品出现,更不能简单地根据主治功能用草药代替。”也有专家表示,熊胆没有替代品。
但J教授介绍说,人工熊胆于1983年经卫生部批准立项,相继由某药科大学单位共同承担。科研人员经过几十次配方选择,最终使人工熊胆的化学组成、理化性质、稳定性等均与优质天然熊胆一致,主要有效成分相同、含量接近,而且质量稳定。并由上海某医院完成了二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已经肝火亢盛型高血压,人工熊胆与天然熊胆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J教授说,到2007年,人工熊胆完成了研制、试验等全部工作,一直在等待国家批准。
J教授还介绍说,“我们研制的人工熊胆的主要成分的含量和优质天然熊胆一致,且质量稳定”,而活熊取出的胆汁和优质天然熊胆相差甚远,因为引流熊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与真正的天然熊截然不同,引流熊的胆汁在肝肠循环不足,加之长期引流使引流口发生了生理变化,所以质量很不稳定。
广州一家医院的丁医师日前表示,活熊取胆肯定有创伤,创口长期不愈合就容易发炎,而为避免发炎,多半会给熊使用抗生素,那么取胆制药的药效就因此会打折扣,亚洲动物基金会负责人表示,在养熊场的黑熊胆汁中曾多次发现抗生素残留。
此前,亚洲动物基金中国区Z先生曾说,熊取胆伤口长年不愈,且插入导管取胆时很难彻底消毒,所以熊的取胆口常常发炎溃疡,肝胆病变也十分常见,导致胆囊感染、肝脏感染甚至癌症,“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健康威胁”。
有关某公司G公司“活熊取胆是保护中医”的借口,目前看来难以自圆其说。
2月15日,有记者报道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资料显示,在G公司目前生活的熊胆产品中,除了“熊胆粉”和“熊胆胶囊”获得批号外,其他30多种产品均未获得熊胆药品或含熊胆药品批号,主要为熊胆茶,清甘茶等保健产品。不过,G公司还没有一种产品获得任何保健品批准字号。
中国保健协会表示,尽管国内目前尚未取消活熊取胆,但其根本原则是“熊胆入药”,如果厂家并非把熊胆“入药”而是挪作他用,毫无疑问应予以严格限制。
亚洲动物基金中国对外事务总监也曾表示,以G公司的一款产品为例,仅仅1克熊胆粉被包装在50厘米见方的盒子里,包装得很豪华,售价也高达400多元,“大部分的熊胆消费都是礼品消费,而不是药品消费。而这些礼品消费都是建立在黑熊的痛苦之上的。”G公司的这种做法,在全国医药业具有某种普遍性。
“活熊取胆汁存废”问题也引起了舆论界的热议,一种声音认为:很多人吃牛肉、吃羊肉,这比插管取胆残忍多了,活熊有为人服务的义务,而另一种声音则认为:“我们应该明白,人类不过是自然界中普遍而年轻的物种,就像我们不能剥夺他人的生命一样,我们也不能随意作践自然,作践动物,对自然与生命以仁爱心对待,以敬畏心对待,这从人性要求的情操和素质,也是我们必须履行的义务。”
2、某大报2012年2月27日发表了一篇学者著名文章,内容概要如下:
放在“熊胆入药以治病救人”的前提下探讨“黑熊在被取胆汁的过程中是不是舒服”这样一个破有点小资情调的话题,好像迂腐得很:全球人口每天吃掉的动物难以计数,无论饲养还是屠宰,人类难道问过动物舒不舒服?哪个动物不愿意活得自由自在且顺乎自然地“终其天年”?但人不吃肉行吗?“君子远庖厨”不过是说“吃的人不杀,杀的人不吃”而已。
当代西方环境伦理主张赋予一切生命体包括动物平等的“伦理权利”,就像人类人人平等一样。这一“动物的平等伦理权利”的设想立意是高尚的,胸襟是开阔的,情怀是利他的,但其基本理论依据始终是成问题的,这一理念建立在生态平衡的概念之上:每一物种都在生态系统中有其地位,每一物种都是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起着相互平衡的作用,而每个物种都是由个体组成的,所以,每一动物个体都有平等的伦理权利。
如此论证看似严谨,实际上存在看不见的“伦理悖论”。因为在环环相扣的生态系统中,某个特定物种所履行的生态功能恰恰是或者给其他物种做食物,或者以其他物种为食物,所以物种的伦理权利应该建立在该物种的个体牺牲自己的基础上,个体的牺牲往往构成了物种生存以及繁衍下去的基本前提。
将物种与个体的这层关系放到生活场景中来认识,就是说动物的伦理权利只是物种层面的权利,而不是个体层面的权利,保护物种不等于保护该物种的每一个个体。相反,人吃鸡越多,鸡这一物种繁衍得越多。同样道理,支持活熊取胆汁的人士提出,“对一部分黑熊抽取胆汁,可以避免猎杀更多的野生黑熊;自从有了活熊取胆汁技术之后,野外黑熊种群增加,数量增多,所以此举客观上保护了黑熊物种”。对此说法,倒也不能完全斥之为狡辩。
然而问题在于,站在环境伦理的立场上,即使动物个体“应该为种群做出牺牲”,也仍然享有自己的伦理权利。首先,在乱杀滥捕的情况下,个体的牺牲并不能换取种群的生存,此时,该物种中剩下的任一个体的生存都具有生态意义上的伦理地位,否则,动物伦理就变成了对生态重要性的“抽象肯定,具体否定”,保护生态也便名存实亡了。在中国,如有人猎杀大熊猫等国家法定的保护动物,要处以刑罚,相关法规的伦理依据就在于此;在此情形下,有人无论以救急、救穷,还是救命为理由自辩,都不可能得到法院和公众的同情。
其次,在动物为其生态功能,比如供人食用、制作裘皮或者入药治病而牺牲的时候,个体的伦理权利表现为不应遭受无谓甚或无度的痛苦。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有一些可以追求感官刺激、不顾动物痛苦的内容,如“鱼炸熟了,嘴还在动”和“活割驴肉”、“活吃猴脑”之类,这些都属于严重侵犯动物伦理权利的行为--因为如此吃法与获取营养这一生物学的必要性完全不相干,纯粹为了满足某些个人以残害动物取乐的变态心理。现在,这类“菜肴”在素来好吃的国人中日渐式微,说明尽管眼下支持活熊取胆汁的人还为数不少,但一些基本的动物伦理观念确已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越来越多的国人,这是民族心智进步的表现。
3、有网民公布了一组虐猫视频截图:一女子用尖尖的高跟鞋鞋跟对一只小猫肆践踏,手段极其残忍,这就是轰动一时的M县女子虐猫事件。“虐猫事件”一夜之间成为在各大网站的热帖,评论成千上万,数天内席卷了国内几乎所有的主流媒体,网友们愤慨万分,对虐猫女子声讨谴责,誓言要揪出凶手,网上掀起“缉凶”狂潮,经过网友狂潮,经过网友收集信息、搜索、排查,“疑犯”身份陆续曝光--除了虐猫女,M县有关单位工作人员也参与了虐猫的拍摄过程。
虐猫视频中的关键人物被披露后,引起了M县的高度重视。县政府当即派出工作人员对虐猫事件当事人开展了调查,并召开了紧急专题会议,纪检、宣传、检察、法制、监察、公安、文化等部门参加了会议,对虐猫事件调查处理处理情况作了汇报。从调查情况看,虐猫时间拍摄现场为M县一沿江风景区,参与者有一个名已经主动承认了事实。虽然参与者参与的原因、动机以及是否被其他组织引诱,利用还有待进一步查证,但此事在M县发生并有M县多人参与,县政府对此表示愤慨、谴责和遗憾。“考虑到参与者的行为已经严重违背了社会公德,其行为与其从事的职业极不相乘,所以,从即日起由当事人所在单位立即停止其工作,接受调查。建议其中一名可能参与事件的嫌疑人不知去向,责成其所在单位和有关部门采取多方面、有关部门汇报道。据称,在这次会议上,M县人民政府还对可能涉及到的法律问题进行细致,并向上级主管机构和法律权威部门请求协助,为今后对参与者进行处理提供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最后责成相关部门依照党纪、政纪和法律作出严肃公正的处理,给社会、媒体和网名一个满意的交代。
4、法治报道了某市H区暴发狂犬病疫情以及随后的处理情况。具体报道如下:
进入3月以来,某市H区暴发狂犬病疫,情截止目前,有11人患狂犬病死多人被狗咬伤,这些数字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随后,当地部门为控制疫情,捕杀了三万多只狗,遭到众多爱狗人士的激烈批评,使H区一度陷入”屠狗风波“的舆论漩涡。
H区许多群众有养犬的习惯。全区拥有各类犬37万多只,这意味中平均每10个人就拥有一只狗。部分群众认识不足,管理不善,随意遗留造成大量流浪犬。犬只随意流动是导致狂犬病疫情蔓延的主要原因。
H区连续召开狂犬疫防控紧急会议,指出狂犬病已严重危害到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一场为期30天的集中整治犬类活动在全区紧急开展。
政府强调:所有犬只必须进行免疫并办理相关证件,一律实行拴养和圈养。严格携犬进入商场、市场、学校、公园等公共场合,一经发现一律予以强制捕杀,记者在政府发布的通告上看到如下条文:”各乡镇实施组织有由公安、农业、城管等部门组成的专业队伍对未免疫的犬只进行捕杀,犬主不得进行阻拦,不得要求赔偿,群众也可以自行组织捕杀犬只。“
需要养狗人惶恐不安:以前H区对犬类实行挂牌管理

未搜索到的试题可在搜索页快速提交,您可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快速查看答案。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1.2009年,在人们对水价调整议论纷纷的背景下,某部门邀请某市自来水公司H总经理,B书记,某报W记者,公用事业专家X、Y、T、G,某外资投资公司S副总裁,M经理,市民代表D、C等,开了一次座谈会。下面是座谈记录。
W记者:我觉得水它不单纯是一种商品,它有公共资源的属性,不能单纯地以商品来计价。因为政府从税收里头就已经提取了一些资金,居民对这块资源理应低价共享。
H总经理:十年前我来到这个企业的时候,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有些人认为水是自来水、福利水,不是商品。自来水公司长期不参与市场竞争,亏损靠补贴,投资靠拨款,企业人员臃肿,效率低下。持续低迷的水费征收率,居高不下的管网漏失率,加上积累下来的几亿元社会拖欠水费,成了我面前的大难题。一栋297户的居民楼,12年不交水费,周围的居民楼也在关注着他们,这个事态如果扩大,全市可能都要不交。在这种情况下,我下决心采取行动。先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第二天对这栋楼停了水,一直停了36天。停水后第二天,铺天盖地的报纸,整版整版地报道、评论这件事。停水之后,陆陆续续有居民开始交水费了,可是管网就这一根,对已经交水费的居民怎么办?我们说下决心,对交水费的居民提供矿泉水。我们职工就把矿泉水一桶一桶地扛到他的家里。后来我们听说了,这栋楼的居民走在街上,不敢说是这栋楼的,谁要说是这栋楼的居民,大家都谴责他,形成了一个社会舆论。但这还不够,供水企业要不要盈利,是不是亏得越多越光荣?光停水还解决不了。
X专家:供水企业在市场机制下追求盈利,讲究成本,我觉得这是很客观的一件事情。
G专家:作为企业,好像盈利是一种天然的冲动,所以我们说有涨价的冲动。但是这并不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也不是各国通用的。我最近到墨尔本去了一趟,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供水企业,盈利率很低,看去年的年报,它的净资产回报率大概只有1%到2%的样子。如果我们说自来水公司是公用性质的企业,那么它就不应当有盈利冲动。
Y专家:供水行业的特点是自然垄断性,它在市场上是不可竞争的。对我们公用事业,消费并没有选择权。这样一个自然垄断的企业,要有盈利,就很可能获取超额利润,消费者质疑它涨价是不奇怪的。
S副总裁:我觉得法国做得比较好,它的水价构成是供水的全部成本,除一些生产成本之外,还有税金,再加上投资成本,还有其他新设施的投资,比如说管网的投资,这些成本必须是客户认可的,运营商也认可的,予以公开。法国近几年跟随欧盟的标准供水,每年的水价都有一点增长,不是十年不涨,一下子涨很多。
H总经理:如果公用企业的利润仅靠调价来实现,这是不全面的,应当加强管理,减员增效,降低成本,而不是把实现利润的目标和手段放到调价这一个措施上。水它也是一种商品,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商品。随着城市不断地扩大、发展,城市用水量急剧增加。我们市现在每年都要以五万吨的量增加着供水的需求,可是亏损状况依然存在。是引入投资来解决这个问题,还是通过涨价来解决这个问题?或者是其他的思路?
M经理:我觉得解决中国供水行业问题,必须选择引进社会资本这一条。
B书记:我认为现在水价非常低,不利于自来水公司的发展。我们市现在居民水价才一块钱一吨,每人平均每月用水量三吨左右,十天才用一吨,放到一天才一毛钱。现在买根黄瓜都得三毛钱,你说这个水价低不低?
D代表:黄瓜和水的问题,没有可比性。从老百姓的角度来讲,我觉得就从两个方面看。1985年我们的工资是多少,水费是多少,现在我们的工资是多少,水费是多少,这样比较一下,我感觉水价可能是高。
Y专家:我觉得这位先生说得非常有理,水价是高还是低必须有个参照物。从国际上看,水价占家庭收入3%以下是合理的,超过3%就不合理。
M经理:我们全国所有的大城市都算过,只有个别城市达到了1%,其他城市都在1%以下,大概多数在0.5%左右。
Y专家:公用事业发展长期以来比较滞后的主要原因是投资不足。2007年和1990年相比,城市的人口密度增长了7倍,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了两倍,但公用事业投资太少,城市居民缺少应有的、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单靠涨价不能解决投资问题。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们打破了由政府包办这样一个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投入到公用事业设施的提供和服务中去。近些年来,引进了大量外资,世界上一些知名的水务集团,已经在中国的水务版图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也有引入外资又摆脱的。我们请H总谈谈他们这样做的理由。
H总经理:引进外资最初是把回报率确定下来,同时把水量确定下来。但后来的发展,我们供水企业的负担比较重,政府又不能把这个投资回报的压力转移给老百姓,政府的财力又不能在短期内满足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回报要求,而它的高利润回报的要求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这是我们进行重组的一个原因。这时我们大胆地引进市场机制,眼睛向内,挖掘潜力,不找市长找市场,一个最突出的政策叫“万吨水十个人”。那就是我们对八个城区的自来水公司,实行每万吨水只给十个人的工资。以前这个人数差不多三十人,这一下子就砍掉了二十个人的饭碗。在这个问题上,我把压力加给了我们各区的经营者,他们觉得就像天塌下来一样。
B书记:我当时在东方区当经理,五百多人,一个月就给我160多人的工资,你说让我咋活啊?那时候真是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嘴上净起大水泡。可后来,我拿到了奖励。
Y专家:刚才H总说万吨水十个人,既可喜也可悲。可喜的是我们H总是真正的企业家,他压缩成本来提高服务,使消费者受益。可悲的是,也许我们万吨只需要十人,甚至不需要十人,但是我们过去却用了三十人,这三十人的成本都是我们所有的消费者甚至政府财政来背负的。
M经理:刚才H总讲到了只给三分之一的人发工资,另外三分之二的人去到市场上去,自己去揽生意,自来水公司能够揽到什么生意呢?作为这样一个垄断性的行业,让它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去给自己挣口饭吃,我觉得是需要认真考虑的。
T专家:对外资进人是有争议的,但是我们对外资的管理,对外资的技术,对外资提高行业的管理水平,看法是一致的。
H总经理:我的观点是,一定要强调政府对公用事业的控制力,凡是出问题的地方,都是政府缺少控制力。我到过国外一些地方,他们是政府控制所有权,放开经营权。就是政府把经营权拿出来在全社会招标,选择最有经验、最有实力、最有信誉的运营商来运营,这样的一些做法我觉得都值得我们借鉴。在《经济观察报》上我看到一组专题,叫做“水价上涨背后的跨国势力”,你们觉得这种直接关联度到底有多大?
W记者:我是参与了这个专题。做完这个专题到现在,外资究竟跟水价上涨是不是有关联,其实我们都没有特别确切的答案。因为他们对这个事情非常地谨慎,他们不愿意直面我们记者的调查。
M经理:我认为涨价和外资没任何关系。西北某市从1992年到2006年水价上涨了七次,而某知名外资水务集团是2007年与该市进行合作的。
X专家: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的必然联系。外资公司购买了我们水项目的股权后,势必会对水价的上涨带来一定压力,投资是要收回利润的。
S副总裁:我们的算法,作为一个投资项目,首先我要看这个城市的发展,有没有发展前景。比如说某大城市,当初我们认为它是国家鼓励的西部开发地区,人口在全国甚至在世界上都排名在前,那么它将来的用水量一定是增加的,所以不涨水价我们也可以生存。在那里我们进去七年都不涨水价,怎么能说只赚不赔呢?
C代表:我的看法是,国外的资本进来毕竟是追求利润的,不可能是来学雷锋、给你做好事的。
主持人:我觉得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外资进入中国水务领域所产生的影响。我国公用事业市场化的进一步发展,关键是我们如何来平衡。企业有盈利的需求,但水毕竟是一种特殊商品,有它的公益性。
2.某市居民对2004年7月10日的一场暴雨记忆犹新。那天是周六,市民们如往常的周末一样逛街、聚会、休闲。张艺谋大片《十面埋伏》的首映式正在这天举行,大批倒票的“黄牛”憋足了劲要大赚一笔。然而,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雨让所有在外边的人狼狈不堪。当天下午16时左右,该市上空电闪雷鸣,顷刻之间降下瓢泼大雨,不到两个小时的降雨让全市交通陷入瘫痪,10多座立交桥下积水深达2米,一些地下商场、地铁站也被雨水淹没,公交车、小汽车变成了船。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某负责人事后接受采访时表示,那场大雨后,“全世界都看了我们的笑话”。这样的事件在全国很多城市都曾出现。市政建设与城市改造不同步的现象至今依然是个不小的问题。有专家表示,以应有功能来衡量,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市政公用事业连“健康”都算不上。
3.截至2009年4月份,中央的4万亿元投资已经带动了地方30多万亿元的投资。从4万亿到30多万亿,这些保经济增长的投资都流向了哪些领域?资料显示,铁路、公路、航空、能源等基础设施以及医改、住房保障等民生工程都是投资的主要流向。例如,某市新增投资60亿元,主要用于轨道交通、中小企业和农业,其中20亿元用于高铁的征地拆迁。某省拨付90亿元资金,主要用于保障性住房、农村民生和基础设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某省组织了3300亿元投资,主要投向千亿基础网络工程、千亿产业提升工程和千亿惠民工程。其中惠民工程主要指配备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基本服务设施。但有专家指出,各地似乎都缺少了对城市公用事业的关注,而中国仍处在市政设施相对不足且市政设施需求迅速增长的阶段。尽管投资中有用于城市公用事业的部分,但比例很小、规模不大,尚不足以体现城市公用事业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作用。这位长期研究城市公用事业的专家说,城市公用事业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公益性,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市政公用事业包括城市供水、集中供热、垃圾处理、市政道桥、公共交通、园林绿化、污水处理、
1.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正在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深化,并向世界其他国家蔓延,从虚拟经济渐渐波及实体经济,过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大、影响之巨,是人们始料不及的。为抵御金融危机,美国、欧洲和世界上的许多其他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北京闭幕的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发表了关于国际金融形势的声明,承诺为保持金融体系稳定采取必要及时的措施。2008年7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首要任务;10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则从一系列具体措施上表明了宏观政策的进一步转变。
2.2008年受全球金融风暴影响,东莞市“合俊玩具厂”和“俊领玩具厂”两家大型企业倒闭,导致7000多名工人失业。随后,珠三角、长三角及其他沿海地区的外向型加工企业倒闭的消息相继传来,全球金融风暴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开始显现。11月上旬,金融风暴影响开始向内地蔓延,江西、湖北、甘肃、贵州等地一些企业相继停产、限产。11月下旬,湖北、山西等地部分钢铁冶金生产企业出现“闷炉现象”;山东、广西等地的部分化肥生产企业减产40%。截至11月底,由于不断有企业停产减产,贵州停运的火电机组达799.5万千瓦,停机率47.6%,部分县市的日用电量甚至低于2008年年初冰雪灾害时期。
3.在金融危机和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浙江微观经济主体举步维艰,浙江经济增速出现了明显回落。据浙江省统计局统计:2008年1~8月省内小企业亏损额增长50.3%,比上半年提高8.4个百分点,大中型工业企业亏损额增长达2.4倍,比上半年扩大了1.5倍。9月,省内处于停产状态的规模以上企业1362家,比6月增加402家,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2.6%。统计还显示,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月度增幅已从3月份的14.9%回落到7、8、9月份的9.8%、6.1%和6.4%,增长速度为10年来的最低;前三季度,浙江GDP增速同比分别回落2.8、3.3和4.1个百分点,呈逐季回落的态势,预计四季度增速仍将放缓,全年增长可能回落到11%以下,这是自1999年以来最大的一次下行调整。
4.浙江企业遭遇的困境比全国其它地区相对更加严重。2008年上半年的主角是风险抵御度差的中小企业,温州鞋革企业产值在500万以下的有1000多家关掉,约3000家规模以上企业,大部分生产经营相对稳定;服装行业2000多家企业,外销订单少了40%,温州打火机是受冲击比较早的行业,原来1000多家,现在只有一两百家,多数属于正常淘汰。中小企业的冬天刚刚来临,还没有到深冬。这些曾经红红火火的制造企业,现在“日子越来越难过了”。2008年下半年,经济形势持续恶化的局面开始向大型民营企业蔓延,不少大型民营企业纷纷陷入困境。绍兴最大的民营企业“华联三鑫集团”、最大的印染企业“江龙控股集团”先后破产倒闭;绍兴纺织企业“纵横控股集团”因资不抵债而陷入财务危机;义乌“金乌集团”因巨额债务无法偿还,被破产拍卖。
5.据国家统计局的反馈资料显示,2008年三季度我省企业家信心指数,比全国同期还低11.8点,在全国的位次已连续两个季度处于末位,表明我省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的预期最为担忧;据对全省1430家企业的景气调查,企业家对当前宏观经济运行持“乐观”态度的占28.8%,比去年同期下降22.2个百分点;认为“持平”的占54.5%,比去年同期上升7.2个百分点;认为“不乐观”的占16.7%,比去年同期上升14.0个百分点。据此计算的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12.0,分别比去年同期和今年二季度回落34.2和10.0,跌至1999年三季度以来的最低点。
6.目前部分企业面对困境出现了悲观情绪;对困难“看不到底”,想“冬眠”几年,等时机好了再创业;寄托于2009年天上掉个“馅饼”;认为传统制造业是夕阳产业,晚死还不如早死,所以索性袖手旁观。种种心态反映到现实中:浙江云光泵阀制造有限公司朱吉光因盲目替他人作贷款担保,不堪逼债,在外地宾馆服毒自尽;曾是“全国中成药企业50强”的浙江一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亚津自缢身亡。一位创业近40年的企业家说,企业因资金短缺而渴望贷款还不是最让人担忧的,最可怕的是当信贷放开时,企业已不敢要钱,“那才是最最糟糕的情况。”
7.改革开放30年,“浙江制造”从针头线脑到汽车、船舶,到为“神七”配套;从小商品到大市场,从小企业到大协作,从小区域到大产业,从小资本到大集聚,撑起了浙江经济的半壁江山。“浙江制造”经历了一个个令人世人叹为观止的华丽转身,也印证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制造业兴,则经济兴。在短缺经济时代,浙江人顺应了国家与民众的需求,生产大量的日用消费品辐射全国;在买方市场形成后,“浙江制造”为出口创汇、提升中国制造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事物的发展总是呈螺旋式上升趋势,“浙江制造”也概莫能外。金融危机爆发,使“浙江制造”正面临新的考验。
8.2008年11月28日上午,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作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民在线交流。赵洪祝在谈到浙江时说:浙江省同样受到影响,一是浙江是外向型经济的大省,经济总量52%是通过进出口来实现的。当一些发达国家的消费不振时,势必影响我们的外贸出口。二是浙江是制造业大省,如机械制造、纺织制造、精细化工制造等企业,大大小小遍地都是。外贸出口受阻了,生产就一定要受到影响,所以现在一些中小企业,停产、半停产的还是有一些的。有个别地方,已经停产到了近7%—8%,甚至到9%这个位置了。
9.在“创业创新*浙商之道”高峰论坛上,浙商代表们直言胸臆:“一个企业,超前要跳楼,太落后要死亡。”“对于今天的危机,如果把握的好,绝对是一个机遇——逼着浙商从外延扩大再生产,回到内涵扩大再生产。”“浙商应该好好趁着这次洗牌反思一下,好好打造自己的商业战略和商业模式,借这次机会实现自己的产业升级。”“我们一直强调做大做强,但现在来看,首先应该做强、其次再做大。”“在不同的经济时期,企业要有不同的发展战略。以前我们搞多元化,那是跑马圈地。但随着市场的成熟,必然要求专业化。”“浙商都有着一股子傲气,‘宁为鸡头,不为牛尾’。”
10.面对金融风暴的冲击,台州民营体制和机制优势正在逐步弱化,民营经济的草根性与弱质性更是展露无遗。统计表明,每逢经济周期性调整,台州经济总是比其他地区回落更猛。如何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实现平稳较快可持续发展,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三个台州”发展战略。利用宏观调控倒逼机制的应对之策、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途径;利用本地优势内生新兴产业,使台州的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产生出新生力量与新的效益。
11.2008年上半年,海宁市就开始动员各级干部深入企业掌握情况。由市领导挂帅的12个工作组,每周深入镇村企业现场解决问题,给企业“提气”。在政府的推动下,海宁的家纺、皮革、经编三大传统产业出现积极的变化。“中国家纺文化艺术创意基地”和“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设计师海宁培训基地”正式落户海宁,成为海宁家纺企业的“突围”路线。海宁中国皮革城再次“变脸”,70多幢楼房组成的总部商务区已开工兴建,这里将形成未来海宁皮革产业的设计、研发、品牌孵化中心。
12.滕头集团共有60多家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难免也会受到影响。滕头村与本省的萧山航民村、东阳花园村、台州方林村、上海九星村等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村企集团五村合作组织。通过发展合作、资源共享、互动平台,开展科技、管理、营销、人才等信息以及管理人才队伍的交流,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共同推进乡村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滕头集团在稳定中求突破,创新中求发展。2008年1月至10月,销售额近2亿元,同比增长了60%;爱伊美制衣有限公司国内销售额达2.6亿元,同比增长了160%。2008年1月至11月,滕头集团的产值达到31.58亿元,销售额27.79亿元,利税3.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3.97%、15.31%和16.9%。
13.温州服装商会制定了“国家搞投资,我们拓市场”的应对危机战略。2008年7月份,服装商会在香港服装节搞了50个展位,组织了一批企业去参展,并和300多个国际客户达成了合作意向。2009年的展会,还有80个展位,准备组织32家企业去参加,展会期间还要搞一个温州服装贸易洽谈会,把上次的300多个客户拉过来,把市场做大。在国内市场方面,由温州服装商会牵头,部分服装企业已经联合起来,共同出资到国内的二三线城市和农村进行考察,让产品直接从生产厂家进入零售终端,以最集约的商场模式来启动内需;同时还和全国各地的50万温州服装经销商加强联系,继续发扬温州人的“抱团精神”,积极为转“危”为“机”,率先探路。
14.受金融危机影响,欧美一些商业银行陷入困境,当地不少储户惧怕银行存款风险,专门添置保险箱改在家里存放现金,保险箱一时“奇货可居”。2008年7月份,宁波永发集团在开足马力生产,外销订单接连不断,最近企业又连着拿到美国、英国两笔大单。“永发”保险箱“淡季不淡”,固然有“场外”因素在内,但根本还在于其过硬的实力。“永发”曾经也做贴牌生产,尽管产品的科技含量、质量都拔尖,但自有品牌含金量不高,欧美人不认账。去年永发斥资收购了一家法国知名保险箱品牌及其销售网络,产品外包装上仍用法国品牌,但产品说明书上却醒目地打上了“中国永发制造”的字样。“永发”标识的保险柜“借船出海”,顺利进入了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逐步被欧美主流市场所接受。
15.2008年上半年省政府提出了“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总体思路,突出了保持经济稳定的重要性。在危机面前,浙江人“先人一拍”的感应,“快人一步”的应对得到充分印证。下半年随着中央调控政策的调整,省政府再次把帮扶企业作为当务之急,将项目投资作为重中之重,体现实施措施的紧迫性。在原有3000亿元投资基础上,又新增1
据2009年3月10日CCTV-2“全球资讯榜”栏目报道,从去年到现在,关于个税起征点的讨论一直不断,之前曾有传言说,个税起征点上调方案已上报国务院。今年的两会上,个税话题热度不减,成了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在今年两会上提出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希望政府能够更多让利于民,进一步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2000元上调到3000元。
  柳传志表示:“一个是国家的税收逐年增多,税收使用应该用在刀刃上。哪怕一个月拿到5000元的人,也应该让他更有能力去花这个钱,所以2000确实是偏低了,我觉得3000块钱对国家还是不费劲的。”
此外,还有很多代表也认为个税起征点太低,对中低收入人群不公平。
  人大代表张爱国说:“这个时候如果不调整的话,实际上就导致中低收入家庭职工,承担了国家相当一部分税收。”
不过,也有很多代表和委员认为,单纯关注个税起征点意义并不大,即使提高一千元的个税起征点,低收入人群的税负最多只会减轻十几、二十几元,对扩大内需的作用有限,目前更应该考虑的是改变征税办法。
人大代表王桂波也认为:“一个人收入3000要纳税,而如果一个家庭每个月的收入也就是3000,也要纳税。这样的话,个人收入调节税的作用没有发挥到。”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初次审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修正案》)。尽管审议结果尚未公布,但草案的具体内容已经逐渐清晰,国务院研究室宏观司副司长丛明向记者透露,《修正案》将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纳税额的每月减除费用标准由原来的800元上调到1500元,并且规定各地应统一执行该标准,不允许擅自浮动。
据了解,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结束后,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将于9月举行立法听证会,对该草案中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问题,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本次听证会是《立法法》明确立法听证会制度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的首次立法听证会。
800元上调到1500元
  丛明表示,1500元的标准比较适合目前老百姓的收入状况,此外,《修正案》还增加了对高收入者加强征管力度的条款。
  丛明告诉记者,这次对于《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国务院准备工作比较充分,前期对于修改的条款进行了反复论证。并且该《修正案》比较符合民意,大多数百姓都比较期待,因此最终获得审议通过的可能性非常大。他表示,人大的审议有望在一两个月内完成,最快的话《修正案》年内就有可能实施。
新浪网关于个税起征点的网络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6万多名网友中,60%以上的网友希望起征点调高到1600元至2000元,23%选择其他,只有不到1%的网友选择了目前普遍实行的800元至1200元。
全国执行统一扣税标准
  丛明透露,出于保持税制统一、简单的考虑,《修正案》规定各地不允许擅自浮动费用扣除标准。由于目前有些地区费用扣除标准已经在1500元以上,丛明表示,这些地区也需要将标准拉回到1500元,未来擅自浮动扣除标准将被视为违法。他表示,该政策将对收入较低的西部地区构成利好,该地区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将会减轻。
对于过去擅自提高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的地方政府,全国人大和财政部都曾经表示,自行提高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的做法是违法的。在个税法修订完成前,必须按现行规定执行,地方没有随意改变税法规定的权力。对于地方提高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的做法,国税总局曾多次专门发文,要求予以纠正。
调节收入差距不能仅靠个税
  对于利用个税调节收入差距的问题,丛明表示,这次调整个人所得税将费用扣除标准提高,不是立足于调节收入差距,而是立足于给工薪阶层减轻税收负担,增加消费。
丛明表示,真正调节个人收入差距比较有效的税收手段应该是考虑开征物业税,除此之外还有遗产税,赠与税。今后一段时期,随着条件逐步的成熟和征管条件健全以后,这些税都要建立起来。通过多环节、多税制的体系建立起来以后,才能有效地达到对个人收入差距的合理调节。
全国政协委员廖晓军表示,个税起征点调整所需外部条件目前并不具备,近几年可能都不会调整。在个税起征点上调的呼声中,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表示:“个税起征点暂时不会上调。”
两会之际,个税税制和起征点、税率等问题,成为许多专家学者、委员、代表热议的话题。拉动内需,要老百姓手上有钱才能消费。于是,坊间就传出了国家将上调个税起征点的消息。在两会期间,包括柳传志在内的代表、委员建议,将个税起征点调至3000元,以促进消费。面对市场上关于调整个人所得税的呼声,廖晓军委员表示,个税起征点暂时不会调整,因为个税起征点调整需要很多外部条件,但是目前这些外部条件并不具备。提高个税起征点不可否认是个好办法,也可能是一个方向,但是近几年可能很难。对于本次政协会议委员呼声很高的资源税,廖晓军表示,资源税已经酝酿了几年时间,都在考虑,可能择机开征。廖晓军表示,资源税的出台需要好的时机,但目前经济增速下滑,企业经营负担加重,当前还不是出台资源税政策的好时机。对此,曾任财政部税政司司长、现任国家开发银行顾问刘克崮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表示,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偏冷,国家实施了大量振兴经济的措施,由于国家减税政策力度较大,现在出台资源税是合适的。
此外,廖晓军对于继续降低印花税表示,已经没有继续下降的空间。遗产税开征条件尚不成熟。
相关链接
  1980年9月我国颁布施行个人所得税法,确定了个税800元的起征点。
  2005年10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把个人所得税工薪费用减除标准从800元调整到1600元。
  2007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自2008年3月1日起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
  2008年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建议:个税起征点应上调至5000元,以降低工薪阶层税负。
  2008年11月29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得消息,财政部和国税总局起草的有关上调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的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扣除标准应该不会超过3000元”。
  2008年12月财政部副部长王军表示,个税起征点的问题正在研究。中国税务学会理事、中山大学税收与理财研究中心主任杨卫华经过计算后认为,个税费用扣除额应在2800元—3000元为宜。(综合北京晚报、京华时报、重庆时报)
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认为,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越高,对富人越有利。财政部正在研究征收结构。
  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表示,关于上调个税起征点的问题,现在还有不同声音。不过,他个人认为,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得越高,对富人越有利;提高起征点,低收入群体只会减少几十元的税款,而高收入群体减少的税费,将随之大大提高。
  所以,他认为,个税征收的结构标准比起点更重要,财政部门一直在研究这一方面的改革,这一改革要求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很多,目前尚不具备条件。
起征点是否提高需综合考虑。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廖晓军表示,个税起征点不会提高。
  对此,廖晓军说,他没有这个意思。他解释说,当时采访的记者较多,他回答“暂无计划”,指的是个税综合分类改革,目前还不具备实行的条件,但媒体把“暂无计划”,安到了个税起征点上调的问题上。
  个税起征点是否上调,“这要听代表的、要听委员的、要听百姓的,国务院会根据各界反映综合考虑。”廖晓军说。
在本次“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提出,除了起征点调整,分类与综合结合,更应作为个税改革的方向,只有通过降低税负和改变征收标准,个税才能真正改变贫富差距过大的局面。
东方网2月10日消息:2月8日,财税专家刘隆亨透露,原计划将个税起征点调为2500元,但因最近经济形势的变化,可能要调至3000元—3500元。
原方案起征点是2500元
  身为中国法学会财税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税法研究中心主任的刘隆亨,是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起草者之一,一直参与我国个税改革的讨论工作。刘隆亨透露,去年年底,财政部提交给国务院的个税起征点方案是从现在的2000元调至2500元。但因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政府为了改善民生、扩大内需和物价上涨等原因,可能要将个税起征点调整为3000元—3500元。刘隆亨介绍,提高个税起征点,可以减轻收入中等偏下人群的税收负担,但个税起征点的调节也应是一个逐步调整的过程,不宜调整幅度过大。
深层次改革将考虑支出
  据《华夏时报》报道,有关部门正在酝酿个人所得税领域的深层次改革。在我国,目前实行个税税制是对纳税人的各项收入分类,分别征收、各个清缴。这样客观上造成了收入来源单一的工薪阶层缴税较多,而收入来源多元化的高收入阶层缴税较少。另外,个税对所有纳税人实行“一刀切”,而没考虑到纳税人的家庭负担是否过重、家庭支出是否过大。
据了解,此次更深层次的个税体制改革,将综合考虑纳税人各项收入和支出,来确定缴税金额,这也是多数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所采用的税制。
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表示,个税改革推出的顺序,应本着“先解决对百姓影响最大的问题,再解决百姓呼声最高的问题,然后解决最容易操作的问题,再次是解决改革震荡最小的问题”的原则。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4.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
  5.作答时必须使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材料
  资料1
  建筑能耗是我国能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占比逐年增长。在我国,已建房屋中有400亿平方米属于高能耗建筑,节能建筑不到总建筑面积的3%;预计到2020年,全国高能耗建筑面积将达到700亿平方米,建筑能耗将达到1089亿吨标准煤,将形成极大的能源损耗。
  在北京,建筑能耗问题也较为严重。2014年底,全市城镇民用建筑总面积达到77059万平方米,总能耗达到3114万吨标准煤,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45.6%。
  近年来,北京市不断加大建筑节能的工作力度。自2013年起,在全国率先实施节能75%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将居住建筑采暖耗热量指标由原来的14.65瓦/平方米降至10.5瓦/平方米。自2015年11月1日起,又实施了新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提高了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采暖空调设备和照明设备能效的标准,全年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照明的总能耗减少约20%~23%。
  北京市大力建设节能建筑,占比由2009年的55.18%提高至2015年的74.4%。同时,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近几年来,北京市共完成6257万平方米既有民用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其中,居住建筑改造5657万平方米,惠及200多万居民;公共建筑改造600万平方米。这些改造,不仅提高了室内舒适度,而且节省了能源。北京市还大力实施了农村建筑节能改造,完成农民住宅新建翻建、抗震节能综合改造和节能单项改造共计53.57万户,改造后的农宅冬季不但室内温度提高了4℃~6℃,而且节约燃煤30%以上;夏季室内明显感觉凉爽,不但室内温度比室外温度低5℃~6℃,而且减少了耗电量。
  资料2
  老北京的四合院、湘西的吊脚楼、皖南的民居和陕北的窑洞,都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窑洞在我国西北地区比较普遍。作为住宅,窑洞是很简陋的,有很多不方便之处。但作为一种古老的建筑形式,窑洞也有建筑成本低、节约能源、节约用地、保护生态环境等一系列优点。窑洞通常深7~8米、宽3米多、高3米多,厚厚的黄土具有较强的隔热效果。所以,大多数窑洞内温度常年保持在10℃~22℃之间,相对湿度为30%~75%,真正做到了冬暖夏凉。套用现在的术语,窑洞称得上是典型的低能耗建筑。
  在现代,我国普遍学习西方的建筑理念和技术,对建筑能耗问题和节能材料的考虑相对较少。上世纪70年代世界能源危机后,西方发达国家开始致力于研究与推行建筑节能技术,但我国没有及时跟进,建筑节能工作相对落后。现在,我国建筑节能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国内绝大多数采暖地区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都比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差许多。比如,与北京气候条件大体接近的德国,1984年以前建筑采暖能耗和北京目前水平差不多,每平方米每年消耗24.6~30.8公斤标准煤。到了2001年,德国的建筑能耗降至每平方米3.7~8.6公斤标准煤,为原来的1/3左右,北京却基本没变。
  资料3
  当前,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制定超低能耗建筑发展目标和技术政策,建立适合本国特点的超低能耗建筑标准及相应技术体系,超低能耗建筑正在成为建筑节能的发展趋势。欧盟2002年通过并于2010年修订的《建筑能效指令》,要求欧盟国家在2020年前,所有新建建筑都必须达到近零能耗水平。美国要求2020-2030年“零能耗建筑”应在技术和财政上可行;韩国提出2025年全面实现零能耗建筑目标。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气候条件差异大,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室内环境标准较低,建筑特点、建筑技术和产业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德国、丹麦等欧洲国家有很大不同。为此,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及标准体系,很有必要。
  近年来,北京市积极探索超低能耗房屋建设。2016年,首座超低能耗建筑——科学体验中心在昌平区小汤山镇建成。据悉,朝阳区计划在焦化厂公租房项目中的3栋楼里使用超低能耗技术。届时,这3栋楼将不再配备普通住宅里的暖气,但室温能一年四季维持在18℃~22℃。按照目前编制的设计和施工方案,这3栋公租房都没有预留暖气管道的空间。3栋楼外墙保温层达625px厚(普通住宅外墙保温层是200px厚),这就像给房子穿了一身羽绒服,冬天屋外的严寒进不来,屋里的热量跑不掉。3栋楼里每间房都会安装新风系统,除了配备除霾装置外,还能够实现热回收功能——屋子里的热气在被系统抽走前会有专门的蓄热装置把热量留住,凉空气被抽进来时也会提前预热,从而提升空气温度。
  2017年7月14日,北京市有关部门发布《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项目及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符合规定的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提供资金奖励。该办法对城镇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和农宅三类超低能耗建筑提出了不同的技术要求。目前,北京市实施的奖励标准为国内最高,而将农宅纳入示范项目在国内也是首例。从全国来看,因地方情况不同,各地对超低能耗建筑的经济激励政策也有所不同。
  资料4
  北京市海淀区M小区X号楼,是40年前的老建筑。前期有关单位经过抗震计算,认为这栋老楼已经不符合鉴定标准要求,必须进行抗震加固。
  问题不仅仅是抗震。整栋楼的外墙根本没有保温层,屋顶是平面,单元门和楼道窗都不是节能的,甚至有些住户的阳台都没做封闭。在日常生活中,冬天冷、夏天热,刮风时风顺着门窗“嗖嗖”地进。
  不过,X号楼很快就将“旧貌换新颜”。作为北京市首个“三合一”老旧小区综合改造试点项目,该楼所在的M小区将进行“菜单式”改造。所谓“菜单式”改造,是指在老旧小区的楼体节能、室内给排水、小区环境综合整治等基础类改造项目之外,政府以财政补贴的形式鼓励老旧小区的居民自选加装电梯、建设立体停车设施、建设老年服务驿站等改造项目。
  经过近3个月的改造,M小区老楼节能保温等改造已完成,厨卫间上下水管道改造正在施工,室外管线更新及环境综合整治施工即将展开,这些基础类改造项目将在几个月后完工。针对小区活动空间狭窄、老年人上下楼不便、停车难等问题,M小区计划在楼房的单元门口加装54部外挂电梯,继两部外挂试点电梯建成后,还有29部外挂电梯即将建成,剩下的23个单元电梯加装计划一旦获居民同意,也将陆续施工。位于小区北门的立体停车楼共4层,可新增车位近百个,目前场地已平整,具备施工条件。而老年服务驿站是利用原有物业用房进行改造的,可提供日间照料、短期入住、老年餐桌、健身和心理慰藉等服务。停车楼和老年服务驿站有望在几个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
  “我试乘了几次,上上下下特别稳当,也没什么噪者。”家住M小区的成大妈,最近一阵子心情很好。作为小区里签署加装电梯同意书的第一人,成大妈看见家门口簇新的电梯厅,就数着能投入使用的日子。社区居委会谢主任看到居民欣喜的样子,心里也终于松了一口气。她一个写满字的笔记本上,记录着小区加装电梯的曲折过程。笔记本上,每一户不同意加装电梯的原因都全部注明。有些的确是对居民有影响、待解决的难题,要反馈给建设施工团队;还有一些则是居民的担心和顾虑,需要反复沟通,给居民吃颗定心丸。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共完成6562万平方米市属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惠及1678个小区81.9万户居民,超额完成预定计划。北京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方案(2017-2020)》指出,将开展新一轮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实施范围有所扩大:“十三五”时期,将优先完成抗震节能性能不足的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除了常规的抗震加固、加层保温、屋顶整治外,未来老旧小区改造将着重解决增设停车位、加装电梯、飞线入地等重点问题。“六治七补三规范”成为这一轮的工作目标,即治危房、治违法建设、治开墙打洞、治群租、治地下空间违规使用、治乱搭架空线,补抗震节能、补市政基础设施、补停车设施、补居民上下楼设施、补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补小区治理体系、补小区信息化应用能力,规范小区自治管理、规范物业管理、规范地下空间利用。
  资料5
  王先生年近80岁,一直居住在L街道。他住的楼房建于上世纪90年代。由于建设时间较早,且楼房多年没有整修,现在出现了很多状况,影响了日常生活。“老楼供水管线本来设计得就窄短,如今年久失修,也老化了……这么说吧,早晚做饭的时候,你把菜泡在盆里开着水就干别的去,等转一圈回来,水也就刚有半盆。”王先生的老伴说。
  今年,区里决定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并将王先生所住小区确定为改造试点小区。听到这个消息,王先生确实高兴了一阵子。然而,小区改造却没有王先生想象得那么顺利。按照改造计划,需要重新更换楼房中的上下水管道。这就需要破坏各家厨房和卫生间的装修,还要刨挖一楼住户家的地面。王先
1、黑熊被活体取胆汁的现象引起社会极大关注。有网民披露:“熊肚上有一道永远无法痊愈的刀口,一个瘘管直通熊的胆囊,外连一根透明的塑料软管,平时用一种粘性很强的敷料把软管和创面包扎起来,抽取胆汁时打开包扎,将针筒插入塑料软管,在抽吸墨绿色的胆汁时,熊张大嘴,两眼暴凸,肝区颤个不停。最要命的是,那针筒为了等候胆汁而时抽时停,熊的哀叫也就呈现一种间歇性的上滑颤音和下滑颤音……”
在某医药协会2012年2月16日召开的媒体沟通会后,协会有关人士F关于“熊在无管引流过程中很舒服”的表达,已在网上广为流传。F一再表明:“如今活熊取胆是自体透管,无痛引流,并未对黑熊产生影响。”
但世界保护动物协会项目委员向记者表示,实际上从熊第一次做手术准备取胆起,对熊的疼痛的“虐待”就存在,因为手术对专业要求是相当高的,而目前并不知道手术的成功率、引发的疾病及并发症等数据。
在一次相关研讨会上,某医科大学J教授介绍了人工熊胆的坎坷历程。
此前,F曾表示:“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替代品出现,更不能简单地根据主治功能用草药代替。”也有专家表示,熊胆没有替代品。
但J教授介绍说,人工熊胆于1983年经卫生部批准立项,相继由某药科大学单位共同承担。科研人员经过几十次配方选择,最终使人工熊胆的化学组成、理化性质、稳定性等均与优质天然熊胆一致,主要有效成分相同、含量接近,而且质量稳定。并由上海某医院完成了二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已经肝火亢盛型高血压,人工熊胆与天然熊胆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J教授说,到2007年,人工熊胆完成了研制、试验等全部工作,一直在等待国家批准。
J教授还介绍说,“我们研制的人工熊胆的主要成分的含量和优质天然熊胆一致,且质量稳定”,而活熊取出的胆汁和优质天然熊胆相差甚远,因为引流熊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与真正的天然熊截然不同,引流熊的胆汁在肝肠循环不足,加之长期引流使引流口发生了生理变化,所以质量很不稳定。
广州一家医院的丁医师日前表示,活熊取胆肯定有创伤,创口长期不愈合就容易发炎,而为避免发炎,多半会给熊使用抗生素,那么取胆制药的药效就因此会打折扣,亚洲动物基金会负责人表示,在养熊场的黑熊胆汁中曾多次发现抗生素残留。
此前,亚洲动物基金中国区Z先生曾说,熊取胆伤口长年不愈,且插入导管取胆时很难彻底消毒,所以熊的取胆口常常发炎溃疡,肝胆病变也十分常见,导致胆囊感染、肝脏感染甚至癌症,“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健康威胁”。
有关某公司G公司“活熊取胆是保护中医”的借口,目前看来难以自圆其说。
2月15日,有记者报道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资料显示,在G公司目前生活的熊胆产品中,除了“熊胆粉”和“熊胆胶囊”获得批号外,其他30多种产品均未获得熊胆药品或含熊胆药品批号,主要为熊胆茶,清甘茶等保健产品。不过,G公司还没有一种产品获得任何保健品批准字号。
中国保健协会表示,尽管国内目前尚未取消活熊取胆,但其根本原则是“熊胆入药”,如果厂家并非把熊胆“入药”而是挪作他用,毫无疑问应予以严格限制。
亚洲动物基金中国对外事务总监也曾表示,以G公司的一款产品为例,仅仅1克熊胆粉被包装在50厘米见方的盒子里,包装得很豪华,售价也高达400多元,“大部分的熊胆消费都是礼品消费,而不是药品消费。而这些礼品消费都是建立在黑熊的痛苦之上的。”G公司的这种做法,在全国医药业具有某种普遍性。
“活熊取胆汁存废”问题也引起了舆论界的热议,一种声音认为:很多人吃牛肉、吃羊肉,这比插管取胆残忍多了,活熊有为人服务的义务,而另一种声音则认为:“我们应该明白,人类不过是自然界中普遍而年轻的物种,就像我们不能剥夺他人的生命一样,我们也不能随意作践自然,作践动物,对自然与生命以仁爱心对待,以敬畏心对待,这从人性要求的情操和素质,也是我们必须履行的义务。”
2、某大报2012年2月27日发表了一篇学者著名文章,内容概要如下:
放在“熊胆入药以治病救人”的前提下探讨“黑熊在被取胆汁的过程中是不是舒服”这样一个破有点小资情调的话题,好像迂腐得很:全球人口每天吃掉的动物难以计数,无论饲养还是屠宰,人类难道问过动物舒不舒服?哪个动物不愿意活得自由自在且顺乎自然地“终其天年”?但人不吃肉行吗?“君子远庖厨”不过是说“吃的人不杀,杀的人不吃”而已。
当代西方环境伦理主张赋予一切生命体包括动物平等的“伦理权利”,就像人类人人平等一样。这一“动物的平等伦理权利”的设想立意是高尚的,胸襟是开阔的,情怀是利他的,但其基本理论依据始终是成问题的,这一理念建立在生态平衡的概念之上:每一物种都在生态系统中有其地位,每一物种都是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起着相互平衡的作用,而每个物种都是由个体组成的,所以,每一动物个体都有平等的伦理权利。
如此论证看似严谨,实际上存在看不见的“伦理悖论”。因为在环环相扣的生态系统中,某个特定物种所履行的生态功能恰恰是或者给其他物种做食物,或者以其他物种为食物,所以物种的伦理权利应该建立在该物种的个体牺牲自己的基础上,个体的牺牲往往构成了物种生存以及繁衍下去的基本前提。
将物种与个体的这层关系放到生活场景中来认识,就是说动物的伦理权利只是物种层面的权利,而不是个体层面的权利,保护物种不等于保护该物种的每一个个体。相反,人吃鸡越多,鸡这一物种繁衍得越多。同样道理,支持活熊取胆汁的人士提出,“对一部分黑熊抽取胆汁,可以避免猎杀更多的野生黑熊;自从有了活熊取胆汁技术之后,野外黑熊种群增加,数量增多,所以此举客观上保护了黑熊物种”。对此说法,倒也不能完全斥之为狡辩。
然而问题在于,站在环境伦理的立场上,即使动物个体“应该为种群做出牺牲”,也仍然享有自己的伦理权利。首先,在乱杀滥捕的情况下,个体的牺牲并不能换取种群的生存,此时,该物种中剩下的任一个体的生存都具有生态意义上的伦理地位,否则,动物伦理就变成了对生态重要性的“抽象肯定,具体否定”,保护生态也便名存实亡了。在中国,如有人猎杀大熊猫等国家法定的保护动物,要处以刑罚,相关法规的伦理依据就在于此;在此情形下,有人无论以救急、救穷,还是救命为理由自辩,都不可能得到法院和公众的同情。
其次,在动物为其生态功能,比如供人食用、制作裘皮或者入药治病而牺牲的时候,个体的伦理权利表现为不应遭受无谓甚或无度的痛苦。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有一些可以追求感官刺激、不顾动物痛苦的内容,如“鱼炸熟了,嘴还在动”和“活割驴肉”、“活吃猴脑”之类,这些都属于严重侵犯动物伦理权利的行为--因为如此吃法与获取营养这一生物学的必要性完全不相干,纯粹为了满足某些个人以残害动物取乐的变态心理。现在,这类“菜肴”在素来好吃的国人中日渐式微,说明尽管眼下支持活熊取胆汁的人还为数不少,但一些基本的动物伦理观念确已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越来越多的国人,这是民族心智进步的表现。
3、有网民公布了一组虐猫视频截图:一女子用尖尖的高跟鞋鞋跟对一只小猫肆践踏,手段极其残忍,这就是轰动一时的M县女子虐猫事件。“虐猫事件”一夜之间成为在各大网站的热帖,评论成千上万,数天内席卷了国内几乎所有的主流媒体,网友们愤慨万分,对虐猫女子声讨谴责,誓言要揪出凶手,网上掀起“缉凶”狂潮,经过网友狂潮,经过网友收集信息、搜索、排查,“疑犯”身份陆续曝光--除了虐猫女,M县有关单位工作人员也参与了虐猫的拍摄过程。
虐猫视频中的关键人物被披露后,引起了M县的高度重视。县政府当即派出工作人员对虐猫事件当事人开展了调查,并召开了紧急专题会议,纪检、宣传、检察、法制、监察、公安、文化等部门参加了会议,对虐猫事件调查处理处理情况作了汇报。从调查情况看,虐猫时间拍摄现场为M县一沿江风景区,参与者有一个名已经主动承认了事实。虽然参与者参与的原因、动机以及是否被其他组织引诱,利用还有待进一步查证,但此事在M县发生并有M县多人参与,县政府对此表示愤慨、谴责和遗憾。“考虑到参与者的行为已经严重违背了社会公德,其行为与其从事的职业极不相乘,所以,从即日起由当事人所在单位立即停止其工作,接受调查。建议其中一名可能参与事件的嫌疑人不知去向,责成其所在单位和有关部门采取多方面、有关部门汇报道。据称,在这次会议上,M县人民政府还对可能涉及到的法律问题进行细致,并向上级主管机构和法律权威部门请求协助,为今后对参与者进行处理提供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最后责成相关部门依照党纪、政纪和法律作出严肃公正的处理,给社会、媒体和网名一个满意的交代。
4、法治报道了某市H区暴发狂犬病疫情以及随后的处理情况。具体报道如下:
进入3月以来,某市H区暴发狂犬病疫,情截止目前,有11人患狂犬病死多人被狗咬伤,这些数字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随后,当地部门为控制疫情,捕杀了三万多只狗,遭到众多爱狗人士的激烈批评,使H区一度陷入”屠狗风波“的舆论漩涡。
H区许多群众有养犬的习惯。全区拥有各类犬37万多只,这意味中平均每10个人就拥有一只狗。部分群众认识不足,管理不善,随意遗留造成大量流浪犬。犬只随意流动是导致狂犬病疫情蔓延的主要原因。
H区连续召开狂犬疫防控紧急会议,指出狂犬病已严重危害到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一场为期30天的集中整治犬类活动在全区紧急开展。
政府强调:所有犬只必须进行免疫并办理相关证件,一律实行拴养和圈养。严格携犬进入商场、市场、学校、公园等公共场合,一经发现一律予以强制捕杀,记者在政府发布的通告上看到如下条文:”各乡镇实施组织有由公安、农业、城管等部门组成的专业队伍对未免疫的犬只进行捕杀,犬主不得进行阻拦,不得要求赔偿,群众也可以自行组织捕杀犬只。“
需要养狗人惶恐不安:以前H区对犬类实行挂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