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网 > “印书馆”热点

编辑加工题:按发稿要求以规范的方式对短文进行编辑加工整理。[2007年真题]张元济  张元济出生于浙江省海盐县名门旺族,幼承家学,26岁即考中进士,甲午战争失败后,张元济开始学习英文,倡导新政与变法。在1900年戊戍变法期间,他曾蒙光绪皇帝召见,上过条陈。政变发生后,清廷处分他给他以革职永不叙用的处分。张元济赴上海在南洋公学筹备译书院,结识了阎复、蔡元培等人,后因与盛宣怀有严重分歧而离开了南洋公学,加入到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一八九七年由夏瑞芳等开办的,当时不过是一家小印刷厂,雇用十余名工人,招揽些小印刷品生意,翻印一些英文教科书。张元济在1910年开始投资商务印书馆,并在两年后设编译所,主持商务印书馆的编译事务。他与日本最大的教科书出版商金港堂合作,引入一部分股金和先进印刷技术,借监日本编辑中小学教科书的经验,亲自主持编辑了一套《最新国文教科书》。这套书后来占了全国中小学国文教科书总发行量的60%。商务印书馆还陆续购置了大量的书籍,成立了一个图书馆。图书馆先起名涵芬楼,后改名为东方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涵芬楼收藏了大量的古藉缮本,并从日本影印回大批已失传的图书。  张元济1910年用半年时间考察了国外出版业,并以商务印书馆的名义同一些英美出版商签定合作协议。商务印书馆于1914年清退日股,成为中国人全资自办的企业。1915年,商务印书馆又创办涵授学校,张元济任校长。据英国《纽约时报》报到,截止1930年,该校已有3万两千人毕业。五四运动后,张无济等人对《东方杂志》《小说月报》进行改革。《小说月报》改革后,先后由茅盾、郑振铎、叶圣陶任主编,为新文学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元济1959年8月14日病逝,终年93岁。茅盾称赞他“是个有远见、有魄力的企业家,同时又是一个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人。”  张元济晚年辞去商务印书馆的职务,专心从事影印古籍之事,许多古典文化名著浸透着张元济的心血。

120年的商务印书馆发展史,凝聚着中华民族在近现代史发展进程中的文化智慧,体现出中国知识分子面对艰难险阻时的高贵品质与文化自信,充满历史启迪,也淬炼出了“商务精神”。
观点一:商务印书馆创造过诸多“第一”,出版过汉语语法的第一部系统性著作《马氏文通》、第一部专科类词典《植物学大词典》,创制过我国第一部汉字打字机,首次引进彩色胶印机并首次采用胶版彩印等,带来了中国出版业学术史、教育史乃至文化史、思想史上一系列革命性的转型与进步。
观点二:120年来,商务印书馆出版5万余种图书,林林总总,包罗万象。商务印书馆以书为名,汇贤聚能,中国近现代众多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与商务印书馆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它成为中国学术史上无可替代的思想阵地,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
观点三:拥有百年老店称号的商务印书馆,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标准来打造图书产品。它每一个传承多年的图书品牌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常销常新。这其中固然有图书内容和作者的原因,但出版方精益求精的打磨、倾心尽力的维护,也赋予了图书产品无限的生命力。这是一种灌注于字里行间的默默奉献的工匠精神。
问题:
1.请指出以上三则观点分别从哪一角度解读了“商务精神”的内涵。
要求:简明、准确,每点不超过6个字。
(1)观点一()
(2)观点二()
(3)观点三()
2.分别概括以上三则观点所反映的“商务精神”的基本特征。
要求:简明、准确,不超过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