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网 > “以化工”热点

琼南洋全称为海南南洋船务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12月16日,1994年上市。上市之初,公司规模较小,只有几艘小油轮。1996年4月,原第一大股东海南省航运总公司将所持法人股转让给海南成功投资有限公司。新的董事会提出了以化工品航运为主的“大海运”的构想。正是这一投资战略的重大转变,催生了后来“宏伟的造船计划”。在这种投资战略的引导下,琼南洋大量贷款,一口气买下了“建中”轮、“顺宝”轮和“新南洋一号”3艘二手船,耗资近2000万美元。琼南洋曾将“东海”和“洋浦”号油轮抵押给中国银行。1996年,为购置“新南洋一号”,又以这两艘油轮捆绑抵押,大大增加了公司的债务成本。到1996年,琼南洋的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下降了2810万元,税后利润下降了4938万元,由盈利2182万元变为亏损2756万元,资产负债率45.5%。1997年上半年,国际航运业出现暂时的好转,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税后利润都出现了大幅度的反弹,公司管理层的乐观情绪在高涨。1997年8月,公司与日本川铁商株式会签订了建造两艘8500吨化工品船的合同,单船造价高达19.33亿日元。1997年12月,公司又与日本福冈船厂签订了建造两艘11500吨化工品船的合同,单船造价高达23.69亿日元。1997年,琼南洋为了造新船,只好再将“东海”、“洋浦”、“新南洋一号”、“建中”和“顺宝”5艘船捆绑抵押,这样一来,琼南洋的债务成本又进一步急剧增加,加之国际航运业的严重萧条,到1998年,琼南洋的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下降了14760万元,税后利润下降了19335万元,由盈利3694万元变为亏损15641万元,资产负债率达75.51%。在主业下滑、新船未建造完工的困难时期,琼南洋又面临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由于国际航运市场萧条,运价一降再降。与此同时,日元强劲升值,尽管国际造船价已下跌20%,但日元升值达20%,琼南洋实际上要多支付40%的成本。到1999年,琼南洋到了还贷高峰期,到期的债务本息高达3.3亿元人民币。由于要还债,公司先后低价转让4艘新船,直接经济损失为9.54亿日元。另外,转让其他船只的损失也很大。到1999年末,琼南洋的处境更为艰难。全年亏损28686万元,每股亏损1.15元。公司已资不抵债,净资产为-13521万元,每股净资产-0.54元,资产负债率急剧上升,达到140.22%。买船导致的资金枯竭和巨大的还贷压力将琼南洋推向破产的边缘。2000年,琼南洋所拥有的“东海”、“洋浦”、“南洋一号、二号、三号、五号”、“海鹫”轮,接连被贱价转让或拍卖,琼南洋陷入绝境。公司全年亏损3989万元,每股亏损0.16元,每股净资产-0.93元,资产负债率207.03%;2001年公司全年亏损4329万元,每股亏损0.17元,每股净资产-1.24元,资产负债率165.49%。要求:分析琼南洋失败的原因及给我们的启示。

资料一:
A公司和B公司创业伊始是十分相似的,同样面临并非十分激烈的竞争环境,依靠高科技产品的高附加值,迅速进行资本积累,扩大企业规模。它们创业之初都成绩辉煌,但随着企业发展,A公司日益壮大,一跃成为高科技跨国公司,其主导产品——激光照排系统目前占世界中文市场80%以上。而B公司自2006年开始衰落。
20世纪90年代中期,王先生首创汉字化存储和高倍率信息压缩新技术,并获得专利。2005年,王先生和张先生等5人在北京创办了A公司,旨在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这样,一家以“A公司”命名的高科技产业就应运而生。
A公司在创业初期曾提出:5年站住脚,跻身中关村前3名;5年大发展,力争2007年成为世界跨国公司。前5年的目标已实现,后5年的目标也已基本实现。2003~2007年,A公司实现了集团化、多元化、国际化。为此,企业进行过多元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了以北大技术带动发展的A公司化工、稀土应用等不同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同时利用北大多学科基础研究的成果,进行向生物工程、精细化工、原材料工业领域扩张的结构调整,这意味着A公司集团以电子信息和工业制造为龙头的产业发展战略正在开展和实施。
A公司产品的相关性很强,人力、技术设备的共用性和通用性高,并以北大基础研究和开发研究为基础,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高科技企业集团,它开辟的是一条知识经济的道路。它多元化思路始终有一条脉络分明的主线——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和微型计算机,A公司以化工、稀土应用作为补充产品,并向生物工程、精细化工、原材料工业发展。正如王先生所说:“从收音机到电视机、从计算机到信息网络、从模拟到数字等变化说明,现代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文化知识的每一次积累,都推动着人类车轮的前进。对此,我们一定要有现代战略眼光和前瞻意识,紧紧跟上人类文明的迅猛发展。”
B公司创业初期也选择了软件产业。文字处理软件是B公司发展的最初产品。依靠开发电脑软件,B公司曾经创造出了3年的发展速度达到500%的奇迹。然而在主产业尚未成长起来并站稳的时候,就遇到2003年中国电脑业的灾难年。随着西方国家向中国出口计算机禁令失效,“惠普”、“IBM”等国际著名电脑公司开始向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大举进军,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给国内企业带来巨大压力。电脑业步入低谷,B公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导产业受到重创。为了摆脱原有单一电脑产业带来的压力和风险,2004年8月,B公司提出了二次创业的构想,其总体目标是脱离电脑产业,走多元化之路。为此,B公司集团投资12亿元兴建B公司大厦,同时投资保健品行业,开展生物工程项目。这一多元化战略的选择是后来B公司集团走向衰落的转折点。B公司大厦的楼花在初期卖得很火热,并从香港地区融资8000万元港币,内地融资4000万元人民币,短短数月便获得现款1.2亿元。B公司大厦的兴建是B公司危机的直接导火索。按合同,B公司大厦2006年年底应交付使用,否则要给买楼花者退款并赔偿。但B公司大厦未能如期完工,债主因此登门讨债。由于资金供应断线,集团财务周转不足,B公司已无钱可还,危机终于爆发。
资料二:
2007年,X钢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X钢”)从总体战略角度看是一个专业化企业:非钢铁生产收入占全部收入的4.7%。但从企业生产组织角度来看,X钢却是一个非专业化生产企业。当时,X钢有职工12.3万人,其中直接从事钢铁生产(除矿山外)职工仅为2.79万人,占总数的22.7%。2007年,X钢开始了“精干主体、分离辅助”的企业改革实践。其主要做法是:①对钢铁生产主体厂及能源、交通运输单位推行了“集中一贯”管理;②对生产生活服务单位进行剥离与重组;③对内部的事业性单位实行经费包干,在完成内部规定的工作外,可以对外经营。这项改革实质上是X钢的公司战略开始从专业化转向多元化。X钢多元化经营的“自发”阶段是很有成效的,陆续将16个非钢铁生产的辅助单位从钢铁生产主体中分离出来,按市场经济的原则和行业经营的内在要求,进行生产要素重组,通过实行承包经营或资产经营责任制形式,推动了公司从单一产业向多元化产业的转变。2008年,X钢实现销售收入160.78亿元,钢产量达到608.79万吨,在全世界大型钢铁企业中排名第29位,创历史最高水平。X钢非钢铁产业从业人员6万多人,固定资产重估价值为50亿元,全年实现销售收入40.30亿元,占公司销售收入总额的25.07%。X钢根据战略的转变,进行了组织结构的变革,这是多元化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X钢在执行了五年多的“自发”多元化战略之后,于2008年下半年开始进入“自觉”多元化战略实施阶段,同时相应地将原有的组织结构——工厂制逐步向适应多元化战略的母子公司体制转变。结合资料一,试分析B公司倒闭的类型?
资料一:
A公司和B公司创业伊始是十分相似的,同样面临并非十分激烈的竞争环境,依靠高科技产品的高附加值,迅速进行资本积累,扩大企业规模。它们创业之初都成绩辉煌,但随着企业发展,A公司日益壮大,一跃成为高科技跨国公司,其主导产品——激光照排系统目前占世界中文市场80%以上。而B公司自2006年开始衰落。
20世纪90年代中期,王先生首创汉字化存储和高倍率信息压缩新技术,并获得专利。2005年,王先生和张先生等5人在北京创办了A公司,旨在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这样,一家以“A公司”命名的高科技产业就应运而生。
A公司在创业初期曾提出:5年站住脚,跻身中关村前3名;5年大发展,力争2007年成为世界跨国公司。前5年的目标已实现,后5年的目标也已基本实现。2003~2007年,A公司实现了集团化、多元化、国际化。为此,企业进行过多元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了以北大技术带动发展的A公司化工、稀土应用等不同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同时利用北大多学科基础研究的成果,进行向生物工程、精细化工、原材料工业领域扩张的结构调整,这意味着A公司集团以电子信息和工业制造为龙头的产业发展战略正在开展和实施。
A公司产品的相关性很强,人力、技术设备的共用性和通用性高,并以北大基础研究和开发研究为基础,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高科技企业集团,它开辟的是一条知识经济的道路。它多元化思路始终有一条脉络分明的主线——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和微型计算机,A公司以化工、稀土应用作为补充产品,并向生物工程、精细化工、原材料工业发展。正如王先生所说:“从收音机到电视机、从计算机到信息网络、从模拟到数字等变化说明,现代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文化知识的每一次积累,都推动着人类车轮的前进。对此,我们一定要有现代战略眼光和前瞻意识,紧紧跟上人类文明的迅猛发展。”
B公司创业初期也选择了软件产业。文字处理软件是B公司发展的最初产品。依靠开发电脑软件,B公司曾经创造出了3年的发展速度达到500%的奇迹。然而在主产业尚未成长起来并站稳的时候,就遇到2003年中国电脑业的灾难年。随着西方国家向中国出口计算机禁令失效,“惠普”、“IBM”等国际著名电脑公司开始向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大举进军,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给国内企业带来巨大压力。电脑业步入低谷,B公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导产业受到重创。为了摆脱原有单一电脑产业带来的压力和风险,2004年8月,B公司提出了二次创业的构想,其总体目标是脱离电脑产业,走多元化之路。为此,B公司集团投资12亿元兴建B公司大厦,同时投资保健品行业,开展生物工程项目。这一多元化战略的选择是后来B公司集团走向衰落的转折点。B公司大厦的楼花在初期卖得很火热,并从香港地区融资8000万元港币,内地融资4000万元人民币,短短数月便获得现款1.2亿元。B公司大厦的兴建是B公司危机的直接导火索。按合同,B公司大厦2006年年底应交付使用,否则要给买楼花者退款并赔偿。但B公司大厦未能如期完工,债主因此登门讨债。由于资金供应断线,集团财务周转不足,B公司已无钱可还,危机终于爆发。
资料二:
2007年,X钢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X钢”)从总体战略角度看是一个专业化企业:非钢铁生产收入占全部收入的4.7%。但从企业生产组织角度来看,X钢却是一个非专业化生产企业。当时,X钢有职工12.3万人,其中直接从事钢铁生产(除矿山外)职工仅为2.79万人,占总数的22.7%。2007年,X钢开始了“精干主体、分离辅助”的企业改革实践。其主要做法是:①对钢铁生产主体厂及能源、交通运输单位推行了“集中一贯”管理;②对生产生活服务单位进行剥离与重组;③对内部的事业性单位实行经费包干,在完成内部规定的工作外,可以对外经营。这项改革实质上是X钢的公司战略开始从专业化转向多元化。X钢多元化经营的“自发”阶段是很有成效的,陆续将16个非钢铁生产的辅助单位从钢铁生产主体中分离出来,按市场经济的原则和行业经营的内在要求,进行生产要素重组,通过实行承包经营或资产经营责任制形式,推动了公司从单一产业向多元化产业的转变。2008年,X钢实现销售收入160.78亿元,钢产量达到608.79万吨,在全世界大型钢铁企业中排名第29位,创历史最高水平。X钢非钢铁产业从业人员6万多人,固定资产重估价值为50亿元,全年实现销售收入40.30亿元,占公司销售收入总额的25.07%。X钢根据战略的转变,进行了组织结构的变革,这是多元化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X钢在执行了五年多的“自发”多元化战略之后,于2008年下半年开始进入“自觉”多元化战略实施阶段,同时相应地将原有的组织结构——工厂制逐步向适应多元化战略的母子公司体制转变。结合资料二,试述你对“组织结构服从企业战略”的认识。
资料一:
A公司和B公司创业伊始是十分相似的,同样面临并非十分激烈的竞争环境,依靠高科技产品的高附加值,迅速进行资本积累,扩大企业规模。它们创业之初都成绩辉煌,但随着企业发展,A公司日益壮大,一跃成为高科技跨国公司,其主导产品——激光照排系统目前占世界中文市场80%以上。而B公司自2006年开始衰落。
20世纪90年代中期,王先生首创汉字化存储和高倍率信息压缩新技术,并获得专利。2005年,王先生和张先生等5人在北京创办了A公司,旨在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这样,一家以“A公司”命名的高科技产业就应运而生。
A公司在创业初期曾提出:5年站住脚,跻身中关村前3名;5年大发展,力争2007年成为世界跨国公司。前5年的目标已实现,后5年的目标也已基本实现。2003~2007年,A公司实现了集团化、多元化、国际化。为此,企业进行过多元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了以北大技术带动发展的A公司化工、稀土应用等不同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同时利用北大多学科基础研究的成果,进行向生物工程、精细化工、原材料工业领域扩张的结构调整,这意味着A公司集团以电子信息和工业制造为龙头的产业发展战略正在开展和实施。
A公司产品的相关性很强,人力、技术设备的共用性和通用性高,并以北大基础研究和开发研究为基础,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高科技企业集团,它开辟的是一条知识经济的道路。它多元化思路始终有一条脉络分明的主线——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和微型计算机,A公司以化工、稀土应用作为补充产品,并向生物工程、精细化工、原材料工业发展。正如王先生所说:“从收音机到电视机、从计算机到信息网络、从模拟到数字等变化说明,现代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文化知识的每一次积累,都推动着人类车轮的前进。对此,我们一定要有现代战略眼光和前瞻意识,紧紧跟上人类文明的迅猛发展。”
B公司创业初期也选择了软件产业。文字处理软件是B公司发展的最初产品。依靠开发电脑软件,B公司曾经创造出了3年的发展速度达到500%的奇迹。然而在主产业尚未成长起来并站稳的时候,就遇到2003年中国电脑业的灾难年。随着西方国家向中国出口计算机禁令失效,“惠普”、“IBM”等国际著名电脑公司开始向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大举进军,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给国内企业带来巨大压力。电脑业步入低谷,B公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导产业受到重创。为了摆脱原有单一电脑产业带来的压力和风险,2004年8月,B公司提出了二次创业的构想,其总体目标是脱离电脑产业,走多元化之路。为此,B公司集团投资12亿元兴建B公司大厦,同时投资保健品行业,开展生物工程项目。这一多元化战略的选择是后来B公司集团走向衰落的转折点。B公司大厦的楼花在初期卖得很火热,并从香港地区融资8000万元港币,内地融资4000万元人民币,短短数月便获得现款1.2亿元。B公司大厦的兴建是B公司危机的直接导火索。按合同,B公司大厦2006年年底应交付使用,否则要给买楼花者退款并赔偿。但B公司大厦未能如期完工,债主因此登门讨债。由于资金供应断线,集团财务周转不足,B公司已无钱可还,危机终于爆发。
资料二:
2007年,X钢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X钢”)从总体战略角度看是一个专业化企业:非钢铁生产收入占全部收入的4.7%。但从企业生产组织角度来看,X钢却是一个非专业化生产企业。当时,X钢有职工12.3万人,其中直接从事钢铁生产(除矿山外)职工仅为2.79万人,占总数的22.7%。2007年,X钢开始了“精干主体、分离辅助”的企业改革实践。其主要做法是:①对钢铁生产主体厂及能源、交通运输单位推行了“集中一贯”管理;②对生产生活服务单位进行剥离与重组;③对内部的事业性单位实行经费包干,在完成内部规定的工作外,可以对外经营。这项改革实质上是X钢的公司战略开始从专业化转向多元化。X钢多元化经营的“自发”阶段是很有成效的,陆续将16个非钢铁生产的辅助单位从钢铁生产主体中分离出来,按市场经济的原则和行业经营的内在要求,进行生产要素重组,通过实行承包经营或资产经营责任制形式,推动了公司从单一产业向多元化产业的转变。2008年,X钢实现销售收入160.78亿元,钢产量达到608.79万吨,在全世界大型钢铁企业中排名第29位,创历史最高水平。X钢非钢铁产业从业人员6万多人,固定资产重估价值为50亿元,全年实现销售收入40.30亿元,占公司销售收入总额的25.07%。X钢根据战略的转变,进行了组织结构的变革,这是多元化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X钢在执行了五年多的“自发”多元化战略之后,于2008年下半年开始进入“自觉”多元化战略实施阶段,同时相应地将原有的组织结构——工厂制逐步向适应多元化战略的母子公司体制转变。结合资料二,你认为X钢集团实施多元化战略成功的关键在于何处?
资料一:
A公司和B公司创业伊始是十分相似的,同样面临并非十分激烈的竞争环境,依靠高科技产品的高附加值,迅速进行资本积累,扩大企业规模。它们创业之初都成绩辉煌,但随着企业发展,A公司日益壮大,一跃成为高科技跨国公司,其主导产品——激光照排系统目前占世界中文市场80%以上。而B公司自2006年开始衰落。
20世纪90年代中期,王先生首创汉字化存储和高倍率信息压缩新技术,并获得专利。2005年,王先生和张先生等5人在北京创办了A公司,旨在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这样,一家以“A公司”命名的高科技产业就应运而生。
A公司在创业初期曾提出:5年站住脚,跻身中关村前3名;5年大发展,力争2007年成为世界跨国公司。前5年的目标已实现,后5年的目标也已基本实现。2003~2007年,A公司实现了集团化、多元化、国际化。为此,企业进行过多元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了以北大技术带动发展的A公司化工、稀土应用等不同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同时利用北大多学科基础研究的成果,进行向生物工程、精细化工、原材料工业领域扩张的结构调整,这意味着A公司集团以电子信息和工业制造为龙头的产业发展战略正在开展和实施。
A公司产品的相关性很强,人力、技术设备的共用性和通用性高,并以北大基础研究和开发研究为基础,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高科技企业集团,它开辟的是一条知识经济的道路。它多元化思路始终有一条脉络分明的主线——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和微型计算机,A公司以化工、稀土应用作为补充产品,并向生物工程、精细化工、原材料工业发展。正如王先生所说:“从收音机到电视机、从计算机到信息网络、从模拟到数字等变化说明,现代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文化知识的每一次积累,都推动着人类车轮的前进。对此,我们一定要有现代战略眼光和前瞻意识,紧紧跟上人类文明的迅猛发展。”
B公司创业初期也选择了软件产业。文字处理软件是B公司发展的最初产品。依靠开发电脑软件,B公司曾经创造出了3年的发展速度达到500%的奇迹。然而在主产业尚未成长起来并站稳的时候,就遇到2003年中国电脑业的灾难年。随着西方国家向中国出口计算机禁令失效,“惠普”、“IBM”等国际著名电脑公司开始向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大举进军,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给国内企业带来巨大压力。电脑业步入低谷,B公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导产业受到重创。为了摆脱原有单一电脑产业带来的压力和风险,2004年8月,B公司提出了二次创业的构想,其总体目标是脱离电脑产业,走多元化之路。为此,B公司集团投资12亿元兴建B公司大厦,同时投资保健品行业,开展生物工程项目。这一多元化战略的选择是后来B公司集团走向衰落的转折点。B公司大厦的楼花在初期卖得很火热,并从香港地区融资8000万元港币,内地融资4000万元人民币,短短数月便获得现款1.2亿元。B公司大厦的兴建是B公司危机的直接导火索。按合同,B公司大厦2006年年底应交付使用,否则要给买楼花者退款并赔偿。但B公司大厦未能如期完工,债主因此登门讨债。由于资金供应断线,集团财务周转不足,B公司已无钱可还,危机终于爆发。
资料二:
2007年,X钢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X钢”)从总体战略角度看是一个专业化企业:非钢铁生产收入占全部收入的4.7%。但从企业生产组织角度来看,X钢却是一个非专业化生产企业。当时,X钢有职工12.3万人,其中直接从事钢铁生产(除矿山外)职工仅为2.79万人,占总数的22.7%。2007年,X钢开始了“精干主体、分离辅助”的企业改革实践。其主要做法是:①对钢铁生产主体厂及能源、交通运输单位推行了“集中一贯”管理;②对生产生活服务单位进行剥离与重组;③对内部的事业性单位实行经费包干,在完成内部规定的工作外,可以对外经营。这项改革实质上是X钢的公司战略开始从专业化转向多元化。X钢多元化经营的“自发”阶段是很有成效的,陆续将16个非钢铁生产的辅助单位从钢铁生产主体中分离出来,按市场经济的原则和行业经营的内在要求,进行生产要素重组,通过实行承包经营或资产经营责任制形式,推动了公司从单一产业向多元化产业的转变。2008年,X钢实现销售收入160.78亿元,钢产量达到608.79万吨,在全世界大型钢铁企业中排名第29位,创历史最高水平。X钢非钢铁产业从业人员6万多人,固定资产重估价值为50亿元,全年实现销售收入40.30亿元,占公司销售收入总额的25.07%。X钢根据战略的转变,进行了组织结构的变革,这是多元化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X钢在执行了五年多的“自发”多元化战略之后,于2008年下半年开始进入“自觉”多元化战略实施阶段,同时相应地将原有的组织结构——工厂制逐步向适应多元化战略的母子公司体制转变。结合资料一,你认为B公司多元化失败的原因是什么?A公司为何会取得成功?

两百年前杜邦公司从黑火药发展为今天有2000个产品、从一个地区性家族企业演变为现代跨国企业,年营业额在440亿美元左右,市场价值将近600亿美元,1998年名列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中的第55位。 家族企业出身的杜邦公司在创业之初也有一个中央集权的组织结构,直至19世纪末掌管大权的杜邦二世仍不放心分权模式,采用专制独裁的凯撒式管理。但是到了20世纪初,杜邦公司开始完全独立地应用许多独创性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不仅把工长一级的技术问题而且特别把高层管理业务加以系统化,创造了一整套颇具特色的杜邦管理模式。精力过人的杜邦二世一人掌管杜邦公司近50年,他不仅是企业的首脑,也是整个杜邦家族的一家之长;他事无巨细独立决策所有公司事务,还负责召开家族会议,对就学、婚姻等家庭事务提出意见。尽管现代的经营管理者可能会认为这种方式无法取得成功,杜邦公司这一阶段的发展还算顺利。可是杜邦二世去世后,杜邦公司因为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接替者,传统的经营管理秩序几经崩溃,公司甚至差一点改换了姓名。1902年在杜邦公司生死存亡的关头,三个杜邦堂兄弟用2000万美元买下了杜邦公司,并重新改组引进了系统管理方式,使杜邦公司重获新生。杜邦三兄弟的系统管理方式并不是他们三人发明创造的,而是从独立于杜邦母公司的高效爆炸物集团的管理先驱者们那里接受过来的。这个集团还为三兄弟重建杜邦提供了大量的经理人员,他们通过联合、合并,以及各种产品的一体化、多样化和销售与财务的新结合,大大改进了公司的财务状况。 杜邦公司同其他公司的合并表面上看来是神奇而不费力气的,其实是经过仔细实施的。1902年杜邦公司直接或间接控制着70多家公司,为了保护到手产权,杜邦公司先后买下了这些公司。第二步杜邦的做法是使这些分散的公司有效地实现一体化,其中最重要步骤是通过1903年成立的杜邦公司经营委员会制定的目标和政策来协调控制。该经营委员会是全美国所有公司中最早成立者之一,开创了由一个领导层取代一个人决策的先河。委员会成员都是副总经理和董事,有四位是杜邦家族成员。新成立的经营委员会首先推广的是在高效爆炸物集团确立的一些政策措施和程序,主要是通过建立中央参谋职能部门来进行,他们制定政策和选择控制措施,然后由总经理和经营委员会下令实施。这期间的大部分成果都汇集在杜邦公司的圣经或如何做手册中,例如建立了一个中央销售局,由它制定价格表并强制执行,结束了削价折扣。秘密协议等工业用炸药按不同规格的需要予以协助,这些专家帮助顾客安装、开发多种用途,加强安全和节约集中,成立了一个交易记录局,任何地方销售的每一包甘油炸药或每一磅炸药都必须以副本报告该局,以便对每位顾客的实际销售额和可能销售额进行持续的分析。重要性日益增长的另一个参谋部门是研究部,它由成立于1902年的东部实验站和1903年的实验站两部分组成,两所实验站雇用了一些出色的化学家,正是他们为杜邦公司研究并开发出了效力更好的炸药。20世纪初期在高效爆炸物领域,杜邦公司在厂址选择,生产效率标准化、简单化、安全和降低成本方面促进了高度的统一,杜邦公司的资产由此得到了快速增长。早期阶段,杜邦公司主要把收益用于30次以上的企业,收买活动总值达4300美元,1915年-1918年杜邦公司获利超过2亿多美元,这使它得以投资于通用汽车公司和许多化学公司,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以生产销售火药起家的杜邦公司已成为美国最大的金融产业集团。 杜邦公司创建于1903年的执行委员会经过约20年的探索改革逐步完善,到1918年已形成了这样的经营管理机构,由27位董事组成的董事会作为公司的最高经营决策机构,每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开会。董事会闭会期间,由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和6位副总经理组成执行委员会,行使其大部分权力,集体负责、分兵把口承担日常的经营管理决策,推行董事会制订的营销策略。每周星期三执行委员会开会,先就日常业务进行审议,并决定处置办法,正式议程的主要内容是听取和审阅各部门经理的业务报告,其内容包括生产情况、业务进展、市场销售效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并就进一步采取的措施和对策进行讨论,然后做出决议,执行委员会的最后决定通常采取多数赞成的方式通过,复杂的问题经充分酝酿后协商决定。除了执行委员会外董事会还下设财务委员会,其委员多数由不参与日常业务经营的董事们担任,财务委员会决定总公司的财务政策,并对财务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是掌握杜邦钱柜的掌柜执行委员会,在财务上有权使用400万美元限额内的款项,如超过则须经公司的财务委员会同意。与此同时杜邦公司还培养出一批杰出的公司经营人才,1919年杜邦公司的绝大部分高层经理人员的年龄为35-45岁,他们不仅使杜邦公司以超常速度发展壮大,还把通用汽车公司从1921年的灾难中解救出来,1921年1月通用汽车公司所有主要的经理人员几乎全是杜邦公司的人员,通用汽车公司之所以能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公司与杜邦输出的人才和管理息息相关。 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产品种类的增多,在领导决策方面越来越需要多学科广博的知识,个人以至家族少数几个人难以胜任。杜邦适时调整了管理方式,其做法可以概括为让其下属机构成为独立的核算单位,使分散的人员在公司的一个管理小组的领导下变成一个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整体,这样做既发挥了一个个分支机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不分散实力,在对外竞争上仍发挥着整体的优势。19世纪生产炸药发家,20世纪以化工产品为主业,21世纪又定下了向生物科技领域进军的目标,杜邦公司这一家族企业在变与不变的平衡中成功至今,作为200年历史的老店,杜邦公司值得称道之处有很多。 我国不少优秀的民营企业都有家族企业的背景,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几乎无一例外地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分家内讧等权力争夺,企业实力由此削弱,有的甚至面临困境,因此有人下断言:家族企业都是短命企业。试分析杜邦公司作为家族企业成功的范例对我们的借鉴意义,并论述我国家族企业未来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