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网 > “文化网”热点

【案例一】

“终于通关了,手机话费我来啦。”河北网友陈馨6月20日清晨在《端午小状元》手机游戏中兴奋地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陈馨是这个端午节文化竞答小游戏的第30万名通关玩家,这天晚些时候,她将和家人一道出行。端午三天小长假,她已为自己和家人选好了一处农家乐。“大家出行路上都玩一下这个吧,太长知识啦!收拾行李去咯。”陈馨在朋友圈里留下了这样的留言。此时,在《网络中国节·端午》的专题页面上,游戏的通关证明——爱国粽子的数量仍在不断增加。

“网络中国节”主题活动是光明网与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联手推出的“国学大观园”系列活动中的一个。本次活动期间,“端午”专题包含端午节起源、风俗、文化、诗词欣赏以及漫画、图解,还推出“书说端午”视频节目,同时约请国学大师、专家学者与大家共聊“端午话题”,活动通过微博、微信等渠道同步推出“炫融特刊”“闯关游戏”等多种移动端产品。端午前夕,光明网通过手机向网友推送“小明过中国节”炫融特刊。特刊中身着唐装的小明穿越回古代,通过生动活泼的动画形式带网友过一回端午。此外,小明还邀请大家到端午留言板上提建议、晒祝福。在开设的闯关抢爱国粽子游戏环节中,网友还可以将自己闯关得到的爱国粽子写上祝福语通过微信发送给亲朋好友。

系列活动被数以百计的媒体平台转载、报道和分享。截止至端午节晚八点,专题阅读量已超千万余次、留言达792条,炫融特刊的总阅读量达600万余次。

【案例分析】

1.试分析“网络中国节”主题活动举办成功的原因。(字数在150字以内)(5分)

2.你认为中华传统文化与互联网可以有什么样的互补性?(字数在200字以内)(10分)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世博会于2010年5月1日在上海隆重开幕,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关注世博,了解世博,宣传世博,学校组织了一系列活动。作为活动的参与者之一,你也乐在其中:【活动一:世博图展】学校举办世博图片展,某同学搜集到这样一幅宣传图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画面内容并说明其含义。

逼上梁山

   答:                                                                                                                                                     【活动二:世博新闻】中国文化网消息:上海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暨上海文联艺术团访问团一行10人,由团长、上海侨办主任崔明华率领前往加拿大多伦多为将于2010年在中国上海举行的“世博会”进行宣传。   ①代表团在多伦多中华文化中心公布了新闻发布会,并参加了由多伦多中华文化中心和加拿大多元文化交流基金会主办的“文化亚洲之夜”文艺演出。在新闻发布会上,上海侨办主任向多伦多新闻界介绍了上海世博会的准备情况,并热烈欢迎多伦多的朋友们5月相聚在中国上海。在会上,多伦多中华文化中心和上海侨办还共同签署了推广2010上海世博会的合作协议。   在随后举行的“亚洲文化之夜”晚会上,②来自上海和多伦多的演员们一起为多伦多的观众们献上了丰富的演出。(1)给上面的新闻添加一个标题。                                                   (2)上面的文段中有两处语病,请你帮忙修改。   第①处,修改意见:                                               第②处,修改意见:                                            【活动三:世博校刊】学校准备出一期以宣传上海世博会为内容的校刊,请你设计两个栏目的名称。(不许用本题目中的活动名称)栏目一:                                                             栏目二:                                                              【活动四:世博感悟】也许你从来不曾走进任何世博会,但你的生活不可能绕开世博会的发明与发现。人类近代工业文明催生的众多“婴儿”,如蒸汽机、电话机、电影、煤气灶、电视机、计算机、机器人、航天器,大多经过世博会的“洗礼”。度假村、俱乐部、主题公园、百货商店、自动售货机……这些现代生活方式和公共设施,无不经由世博会展示交流中获得启示、萌生创意。可以说每一次世博无疑都赢得了一次推动科学进步、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世博感悟:                                                                      

假如你是某市文明办工作人员,给定资料5~6是你搜集的资料。请根据这些资料,就“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向领导提出建议。

材料5.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修复网络生态、建设网络伦理等方面的作用,首先需要正确的文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实现良好的传承、弘扬、发展、革新?如何通过恢复和创新“诗书礼乐”国学教育体系,使网民对中国文化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016年5月14日,中国文化网络传播首届高峰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专家就相关话题展开了论坛。

当下,国民的文化认同是国家安全的文化基础,国民的文明修养已成为中国现代化成功与否的瓶颈等话题已成为大众意识到的问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者,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人文是什么?以文化人的“文”指的是什么?圣人观察人与社会的关系规律,选择诗书礼乐为教法,来改变天下人的行为习惯,向大同文明前进。“文”,乃诗书礼乐也。诗是谈吐的训练,书是文笔的锤炼,礼是举止的修炼,乐是性情的冶炼,健康完备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在现代传播过程中显示尤其重要。

正因为传统文化在陶冶人心方面的重要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积极开展优秀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从而为网络伦理的建设与规范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应该在各层次教育体系中增加国学课程内容,加强国学研究基导地建设,我们在日常也应该提倡尊孔读经,尊重圣人,尊重文化,尊重良心,尊重道德,博之以文,约之以礼。时时力戒—贪嗔痴慢疑,每日精进—恒喜孝诚习;改掉坏秉性—恨怨心怒烦,发掘善天性—仁义礼智信。只有持之以恒、精研细读,大众才能把国学作为一种生命价值和生活规约。也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传统文化在网络伦理建设中的作用。

材料6.传统文化对网络伦理的滋养,还需要我们转换思维,发掘内容,创新形式,注意教化的方式与态度。

2016年,一则关于“网络端午”的新闻吸引了大家的眼球。众所周知,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通过包粽子、戴香包、挂菖蒲、赛龙舟等一系列传统习俗活动来纪念著名爱国诗人屈原,通过这与每个个体紧密关联的节日,可以激活历史传统、唤起文化记忆,塑造着一个民族共同的心灵认同。但是,传统的节日不能只是变成商家促销的噱头,不能只是成为购物节、吃饭节、旅游节,也要适应现代生活需要,创新过节方式。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把中国的网络文化融入传统节日里,能让传统更为时尚,感悟节日意义,凸显端午精神。比如,“网络中国节”活动,就是希望在今天重新挖掘和弘场传统节日里的中国故事和中国精神,理解和传承节日所承载的那些价值理念和传统美德,让我们成为具有传统文化修养的当代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