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网 > “访谈录”热点
《上海教育》第128期刊登对音乐家陈钢的专访文章,陈钢认为,我们在大力倡导科教兴国的同时,不应该忽略科教背后人文的力量,教育学生要从根本上去改变。陈钢说,美国著名小提琴家斯特恩1979年到上海音乐学院附小来,一看琴房里都是孩子们在练琴,他说,每个琴房都是一个天才,中国孩子弹得真好。他又到中学、大学一看,就不做声了。如果问孩子为什么要学琴;听到的回答不是“父母要求”就是“要成为音乐家”,其实,我们现在培养出来很多技匠。联想自己学习音乐的过程,陈钢感叹地说,中国学生拉琴肯定比美国学生好,但是越往上走,差距越小,到了高层次,很多美国学生往往超过我们。这是因为美国学生拉琴大都出于兴趣,他们培养的方法是把种子撒在园子里,让你自己去成长、发芽,所以种出来的是大树。而中国学生往往在父母的压力下拼命地苦练,使孩子最宝贵的兴趣和创造愿望正日益消磨殆尽,所以种的往往是盆景。陈钢认为,要给孩子充分的选择空间。前苏联有个大钢琴家Richter,他到十八九岁还决定不了学绘画还是学钢琴,但这个时候他已经是个钢琴大家了。没有什么比自己想学更能产生巨大的力量了,当一个人音乐学到一定程度,他对文学、美术等其他文化的理解,往往冲破极限,这是上一个台阶的关键。学习音乐是很苦的,但是苦中又能获得许多乐趣。但是现在为考级的教学,逼着孩子像定终身一样从附小、附中学到大学,失去了兴趣的教学对孩子的一生有什么作用呢?这篇文章的题目可能是: A.中美教育之异同B.如何教孩子弹琴C.音乐家访谈录D.是种大树还是做盆景

孙某、王某诉甲出版社、黄某名誉侵权案

孙某为甲市A区文工团成员,在当地小有名气。2013年2月,由甲市A区出版社记者黄某所著《孙某访谈录》一书在A区出版发行。该书内容涉及孙某婚姻家庭、个人情感、事业成就等方面,其中,书中重点描写了孙某与另一文工团成员王某的情感纠葛,且相关内容多以“她或孙某说”的描述方式出现。该书出版后,当地居民议论纷纷,其中既有对孙某事业成就的褒扬,亦有对孙某个人情感生活的负面评价。

孙某不堪舆论困扰,突发郁疾入院。后另一受害人王某独自起诉至甲市中院,要求被告停止出版并赔偿相应损失。甲市中院以本案为共同诉讼不能单独起诉为由,口头告知王某不予受理。

孙某康复出院后,二人共同向法院起诉。甲市中院受理后,被告提出管辖权异议,认为本案不属中级人民法院管辖范围,而应由甲市B区法院管辖。甲市中院法院裁定驳回被告异议,被告提起上诉。上一级法院受理后,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原告申请撤回起诉,获准。

原告撤回起诉后,被告未遵循双方和解协议,故原告再次诉至甲市中院。法院受理后,另行组成合议庭,该合议庭认为该案在A区影响较大,遂将案件移送到A区法院。审理中,因原被告双方言语不和,发生肢体冲突,被告将王某打成轻伤,被A区检察院以故意伤害罪提起公诉。A区法院以本案须等待另一案审理结果为由裁定诉讼中止。因该案在当地影响较大,判决作出后,A区法院将判决书放置在法院公告栏供公众查阅。

【问题】

1.假设你作为孙某律师,你将如何最大限度维护孙某利益?

2.原告撤诉后,法院如何处理管辖权异议的上诉?

3.你认为本案法院在审理程序上存在哪些错误,如何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