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网 > “彩电业”热点

海尔的腾飞创立于1984年,崛起于改革大潮之中的海尔集团,是在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名牌战略”思想的引领下,海尔经过18年的艰苦奋斗和卓越创新,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壮大成为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家居集成在内的86大门类130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群。在全球,很多家庭都是海尔产品的用户。在1984—1991年名牌战略期间,别的企业上产量,而海尔扑下身子抓质量,7年时间只做一个冰箱产品,但海尔不断推出新型号和有高新技术的新产品,按照市场细分的原则,平均每隔7.6升就开发一种型号,最小间隔只有1升。1993年5月22日,海尔研制成功国内第一代全无氟电冰箱,节能效率达10%以上。1991年海尔合并了青岛空调器总厂,于12月成立海尔集团,进入了多元化发展的战略阶段。1997年9月,以进入彩电业为标志,海尔进入黑色家电、信息家电生产领域,同年,海尔兼并了贵州风华电冰箱厂、黄山电视机厂。1997年4月,海尔控股管理青岛第三制药厂。1998年成立海尔数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航海尔软件有限公司。1999年进入电脑业。海尔还相继自我投资设立期货、证券、咨询、广告、出租汽车公司,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问题:

1991年前海尔实行的是什么战略?说明理由。

夏兴公司是一家以彩电生产和销售为主的公司,凭借创新发家,拿下过许多“第一名”。我国第一台等离子电视就出自夏兴,其高清数字电视在我国上市也领先国内外同行15个月。夏兴成为了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也获得了很可观的市场份额,并因业绩出色而成功上市。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彩电市场风云突变,四川的美光公司宣布,所有品种彩电一律大幅度让利销售,降价幅度从8%到18%,其他中国彩电厂家纷纷选择跟进,彩电业的价格大战就此拉开了大幕。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恶性价格战中,夏兴也没能全身而退,但它努力保持了清醒的头脑,通过加快创新和专注高端市场,力图将损失降到最低。进入二十一世纪,彩电的产销量增长更是逐年放缓,市场规模虽然很大但基本饱和。传统彩电制造商的产品在功能上大多相似,进入了“超微利时代”。个别厂商已经开始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功能款式过时的彩电开始滞销。因此,彩电制造商在潮流的驱赶下不得不向“技术型”转变,试图以高科技附加值、内容型的产品占领高端市场,夏兴也在进行着前瞻性的探索型创新。然而,面对资金短缺的困境和全国股权分置改革的浪潮,夏兴还是“易主”了,新东家是东音公司,拥有夏兴53%的股权,而原控股股东建发集团则退居第二。本来希望夏兴能够在新东家的带领下重振雄风,然而东音入主后的一系列做法却让人始料未及。东音在福州有生产显像管的公司东浩,强制夏兴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购买东浩的产品作为原材料,但生产线上的工人却发现,从东浩买进的大多是无法进入市场的积压品,夏兴要消化将近30亿的量。2007年夏兴公司发布公告称,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夏兴公司将租用东音公司在宁波的一处厂房,租赁价格高达12元/平方米/天,而当时的市场均价为6元/平方米/天。夏兴的业绩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每况愈下,再也没有了以前令人侧目的技术创新,只有一些在原来基础上的“小打小闹”,产品质量也开始下滑。此外,夏兴在易主后的第二年和第三年推出了每股派现0.7元的高额股利政策,也引起了证券市场的一片哗然。夏兴的高额股利政策使得控股股东两年的资产收益率高达69%,而流通股股东的实际投资收益率仅为5%。最终,夏兴在证券市场上也被带上了ST的帽子,面临退市的危险。要求:(1)简要分析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彩电行业所处的产品生命周期发展阶段;(2)依据“三大公司治理问题”,简要分析夏兴公司存在的公司治理问题的类型与主要表现。

(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积极的财政政策措施可以概括为“三加一减一优化”。“三加”是指扩大政府公共投资、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一减”是指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一优化”是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倾料。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过程中,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调控措施的共同作用下,中国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态势,实现了经济逐季回升,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取得了明显成效。材料二 2009年前三季度,我国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进一步加大对下列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中央财政拨付专项资金325亿元,主要用于社会保险补贴、职业培训补贴、职业介绍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

优先发展教育

中央财政拨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城市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奖励资金、国家助学金、地震重灾区学生特别资助资金762.2亿元。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新增专项资金80亿元

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截至9月底,中央财政下达补助资金1004.8亿元,主要用于补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安排甲型HIM流感防控资金21.4亿元

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2009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493亿元,比上年增加1.7倍,已拨付471亿元材料三 “缺芯少屏”可概括国内彩电产业的现状。占成本60%-80%的显示屏、集中了核心技术的芯片掌握在国外企业的手中,国内彩电企业的利润被压缩在了极小的空间。2008年10月,长虹数字音视频处理SOC芯片研发成功,揭开了长虹在中国彩电业告别低水平价格战,向价值竞争转型的序幕。短期内,虹微可为长虹提供具有自我特色的核心芯片,提升产品差异化竞争能力。从长期来看,则将开拓出一个全新的产业方向,大幅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使公司的设计能力从应用层面向上游核心层面扩展,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目前,以虹微电子为主体的集成电路设计能力,以长虹国家级技术中心为主体的嵌入式软件设计能力,以长虹创新设计中心为主体的工业设计能力,以长虹工程技术中心为主体的工程技术能力,像四根柱子牢牢撑起了长虹“技术自主创新”平台。

(1)运用经济常识,结合材料一说明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中国较快扭转经济增速下滑态势所发挥的作用。(10分)(2)运用政治常识,结合材料一、二说明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民生领域财政投入力度体现的政治学道理。(12分)(3)运用矛盾观点,结合材料三分析长虹自主创新之路给我国国内彩电产业发展的启示。(10分)

TCL独创的物流切换秘密一台TCL的王牌彩电从生产线下来以后,在抵达最终卖场之前,往往要旅行大半个中国,在好几个仓库间倒腾,经过许许多多人的手。如何在产品物流的配送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同时提高运作效率,成为TCL最头痛的问题之一。因为彩电行业的利润率甚至不及4%,而物流开支是仅次于原材料费用的巨大负担,必须从物流成本中压榨利润。要避免重复运输,减少中间环节,减少彩电的旅行时间及成本,需要的是建立一个反应迅速、经济实用、触角遍布各地的物流网络。TCL集团曾经计划投入5亿元人民币,把它覆盖全国的近2万多家家电销售网点,改造成网络化的专业物流配送系统。按计划,先通过系统配送TCL的产品,以后再送各个厂家的各种产品,最终建成一个连接互联网和传统商业的社会公用平台。事实上,以网络著称的TCL拥有目前国内最具分销能力的家电销售网络。其自建的销售渠道作为TCL彩电销售的主力军,销量占到了总体的80%以上。据了解,TCL目前在全国有27个销售分公司,近200个经营部,7000名销售人员,17000家经销商,这无疑是一笔极大的财富。3万人构建的网络可谓一呼百应。TCL的相关人士坦言,一旦价格战军情紧急,通过周密发达运转灵便的网络,只需2-3天,TCL便可完成布货。这也使得TCL有可能通过改造其庞大的销售网络,使之承担起物流体系的功能。 然而,使一个诺大的网络有效运作起来绝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在各环节必然耗费大量的资源,这其中自然也包括流通环节的物流成本。在压力与日俱增的市场环境下,渠道扁平化似乎也就成为了不可阻挡的趋势。对于TCL而言,传统的物流管理分散于不同的部门,根据职能划分,采取的是分段式管理。因此,物流革新势在必行:回顾TCL的物流发展历程,可谓经历了一番尝试和比较。TCL拥有在彩电业内最为庞大的销售网络,有200多个机构分布在全国主要城市。这既是TCL最大的竞争优势,却也成为TCL最大的负担之一,因为如何对这些机构进行有效的物流管理和财务监控确实比较成问题,对市场的反应一直较慢。从1998年开始,TCL开始对企业销售网络的物流体系进行改造。通过引入一套比较完整的ERP系统,对货物的进、销、存系统一体化管理。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各级管理人员的水平和原有管理信息系统的局限性,这个ERP系统却得不到有效运转。于是TCL只能先上物流管理系统,即进、销、存管理系统,再上财务系统。这样一来,也能够傲到对销售网络以及整个销售动态和市场动态做出实时的反应。虽然这个系统并不能做到严格意义上的实时更新,但是至少每天10点以前,公司就能对前一天全国市场的销售情况、库存情况、主要竞争对手的销售情况、财务情况有个全面的了解,从而使得决策层对整个市场的情况能够做出相对实时而准确的判断,而资金流转的速度也比同行大概快2~4倍。正是由于货物的流向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在物流供求的两端就只剩下相对简单的运输问题,这也使得TCL有可能将这一切委托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办理。TCL与南方物流的合作一直令人满意。虽然发运点成倍增加,发运量数急剧增长,但TCL物流的人员数量保持不变,而且其运价创历史新低,为TCL节约了大量的物流成本和费用。 在目前的家电行业中,只有TCL和海尔建立了全国性的直接配送到门店的物流体系。在TCL"以速度打击规模"的信条下,甚至在某些区域保证了先销售后进货的物流水平。速度已经成为TCL物流模式的最大特点和优势所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工商企业对自身物流业务有哪几种处理方法?TCL使用了哪种?为什么用这种方法? (2)TCL的物流方式为企业带来了哪些好处?

资料一

东方公司是国内一家以彩电为主的大型家电生产企业。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外家电企业开始了第二轮对华投资热潮,抢夺彩电产业高端市场。国产彩电企业面临竞争白热化及核心技术缺失、利润

空间缩小,国内市场饱和的压力。东方公司开始把目光转向国外市场,走上国际化经营之路。东方公司国际化经营的初始阶段主要采用内部发展的方式,在一些国家投资建立彩电生产基地。这种“自我扩张”方式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并要在国外市场推广一个全新的中国品牌,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之后,东方公司改变了策略,以收购发达国家家电企业为主。其中,东方公司收购P国C公司的彩电业务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例。发达国家P国彩电市场巨大,而中国的彩电产品却因P国的高额反倾销税,长期被挡在P国之外。2002年P国终于对中国彩电给予一定出口配额,但配额数量之小对于东方公司来说几乎没有什么意义。为了避开P国的贸易壁垒,东方公司管理层决定收购P国一家知名企业。C公司是P国一家以生产经营医疗器械和消费类电子产品为主的多元化经营企业,其彩电业务经营不善,成为C公司全球拓展业务的包袱,在这种情况下,C公司感到,应当寻找一家稳定而优秀的合作伙伴,将彩电业务出让给对方,以甩掉长期亏损的包袱。C公司的品牌优势、技术积累及销售渠道对于当时急于寻求海外突破的东方公司来说,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东方公司收购C公司彩电业务就成为双方共同的意愿。经过一番准备后,东方公司主要运用自有资金完成了对C公司彩电业务的收购。

资料二

然而,东方公司收购C公司彩电业务的国际化经营之路走得异常艰难。收购后第一年,液晶平板电视潮流席卷P国,传统显像管彩电市场份额急剧下降。而东方公司刚刚收购C公司彩电业务而成立的E公司当时只有传统显像管技术,面对市场突变措手不及。亏损随之扩大。收购后第二年,按照协议,东方公司买下C公司彩电业务的销售团队。东方公司原本计划通过这个团队拿到P国客户订单,但因这一团队组织结构不合理,E公司销售费用高出行业平均水平10%以上。此外,由于签订协议时没有坚持销售渠道控制在E公司手中,制约了E公司产品的销售数量。随着亏损越来越严重,E公司内部纷争不断加剧,削减客户和裁员的改良计划执行后收效甚微。收购后第三年,东方公司对E公司进行重组,但由于重组方案无法保证资金供应,E公司的亏损呈现无法控制状态。同年下半年,东方公司总部耗巨资对在P国的业务进行大规模重组,将原来从C公司拿到的销售团队基本裁掉,关闭所有设在P国的仓库,裁员90%以上。收购后第四年,E公司仅剩不足10%人员的P国新业务模式开始试运作,采取由国内总部统一提供财务、售后服务等后台支持的模式,这种业务模式成为快速供应链管理的雏形。同年下半年,E公司终于止住亏损,E公司新任首席执行官(CEO)着力推进供应链管理精细化,E公司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型。收购后第五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E公司实现净利润亿元以上。

资料三

经过收购——巨亏——扭亏为盈,东方公司收购C公司彩电业务经历了惊险一跃,东方公司对此次收购战略进行了认真的总结。从项目本身的收获来看,市场渠道、品牌优势、产品技术这3个方面都是有收效的,但是收获没有预期的那么高,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和市场走向判断失误。东方公司期待从C公司获得先进技术给东方公司带来技术领先优势,没有想到液晶电视发展如此迅速,市场走向判断失误,也造成了以后供应链不足以支撑液晶电视营销模式的困境。(2)对C公司彩电业务状况评估不充分,由于C公司早就打算将其彩电业务卖掉,因此没有对其品牌进行很好的保养和维护,C公司彩电品牌在发达国家市场已经没落;此外,C公司对其彩电业务经营多年,始终难以扭亏为盈,才要甩掉这一包袱,彩电业务扭亏十分困难,这些都是东方公司高层事先所没有预料到的。(3)人才储备不足及流失,C公司在E公司任职的高管因各种原因在收购之后两三9年内陆续离开,而东方公司自己的团队没有能够很快地培养起来,因而团队能力未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面对收购C公司彩电业务后的危局,东方公司主动进行战略变革,通过自救,最终走上恢复性增长之路。

要求:

简述企业并购战略的类型,说明东方公司收购C公司彩电业务所属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