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网 > “不足为怪”热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子由①书孟德②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然曩余闻忠、万、云安③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竞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从施欤?有言虎不食醉人,必坐守之,以俟其醒。非俟其醒,俟其惧也。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以杖击之,即逸去。至山下月明处,则虎也。是人非有以胜虎,而气已盖之矣。使人之不惧皆如婴儿、醉人与其未及知之时,则虎畏之,无足怪者。故书其末,以信子由之说。[注]①子由:苏辙,字子由。(②孟德:曹操,字孟德。③忠、万、云安:均为地名。(1)对下面加横线的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闻而异之;曩余闻;被之以威;即逸去A.不同从前覆加逃走B.奇怪过去加于逃跑C.特别以往覆盖释放D.惊异囊括同“披”放纵(2句子中的“卒"字与“虎亦卒去"中的“卒"字意义和用法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②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③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④初,鲁肃闻刘表卒⑤五万兵难卒合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④⑤D.②③④(3)之不惧,皆如婴儿、醉人与其未及知之时,则虎畏之,无足怪者”一句的意思是()A.要想使人不怕虎,就都要像婴儿、醉人和那个尚未知是虎时的人一样,那么,老虎怕人就不足为怪了。B.出使别国的人不怕虎,是因为他们都像婴儿、醉人和那个尚未知是虎时的人一样,所以老虎怕人就不足为怪了。C.假如人们不怕老虎,都能像婴儿、醉人和那个没追上老虎的人那样,那么老虎怕人就不足为怪了。D.假如人们不怕老虎,都能像婴儿、醉人和那个尚未知是虎时的人那样,那么,老虎怕人就不足为怪了。(4)文中心意思的一项是()A.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B.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C.虎畏不惧己者。D.人非有以胜虎,而气已盖之矣。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于2013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其中第18条第2款规定“常回家看看”从提出到人法后一直深陷重重质疑。“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这一条款被广泛解读为“常回家看看”。
2012年6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面对质疑.参与修订草案起草的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肖金明认为:“大多数质疑都是对该条款的误读!”他表
示,“常回家看看”是一种通俗的说法,这一条款满足的是老年人在经济供奉、生活照料以外的第三种需要,即精神抚慰的需求。满足老年人精神需要,最好由家庭成员来实现,这种责任通常是社会和他人难以替代的。因为“常回家看看”主要涉及家庭关系,人们习惯于将其纳入伦理道德范畴,同时由于一个人精神需求的满足很难通过强制他人来实现,所以“常回家看看”人法被指责为法律万能主义的体现就不足为怪了。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
请围绕给定资料主旨,以“老龄事业发展”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充实;层次清楚,语言流畅;1000--1200字。

有关人士认为,“人类基因组草图”的测绘成功仅仅预示着一个新的开端,真正的研究工作还只刚刚起步。例如,“草图”中留下了许多空白需要填补,不少可能包含着重要的医学信息的空白又顽固地拒绝“泄露自己的秘密”。除了最先完成的22号染色体长臂中有3%被证明无法解读外,从那时以来完成的4号染色体也留有很多空白。此外,大约有10%的基因组由于其重复性而根本不可能测序。据国外某些杂志报道,即使到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了终图,漏洞依然会存在——某些基因将被忽略不计。而蛋白质作为生命三联体的最后一位“成员”,又是迄今为止最难攻克的堡垒。全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基因组,但是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差别,这种差别被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目前,生物学家已利用单个DNA中的变化来跟踪人体基因的变异,并借此评估人类各种生物学现象的奥秘,如健康状况、对疾病的易感性、寿命长短、人类的起源等等。人类大部分的DNA都是“垃圾”,几乎不起什么作用或至少是没有明显的用途。剩下的则是渊源于植物、动物甚至细菌这一最原始生命形式的基因的“大杂烩”。事实上,大量在维系细胞的基本功能,如修补和解读DNA方面所需的基因,与促使细菌保持原样的基因没什么两样。我们在回溯生物进化史的过程中又会发现,人们曾与植物、动物以及软体虫和有翅昆虫共同分享无数的基因。例如一种古怪的被称为“声波刺猬”的基因,它对昆虫在成熟中翅膀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相同的基因,在人的胚胎中则起着协调手臂生长和发育的作用。所以,人类基因与某些哺乳动物更为接近也就[]了。例如鼠的基因与人极为相似,它的基因组一致被描述为探明人类基因组的“罗塞塔石碑”(即为解读古埃及象形文字提供线索的石碑)。此外,猩猩的DNA与人只相差1.5%,因而分析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差异,自然有助于揭示人之所以为人的奥秘。看来,不同物种似乎是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存基因而获得进化的。正是这种逐渐从多细胞有机物中汲取新鲜养分的“复制”过程,才使人类不断进化以至于成为超越低级生命形式的高级动物。所以,有专家将基因比作砖块,“用它既能修车库,也可以盖摩天大楼,关键是看你如何运用”。文中[]应填入的词语是()。
A.不足为怪
B.顺理成章
C.理所当然
D.见怪不怪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认为英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至少是最大的散文大国。我在大学里读的是西洋文学。教我们英国散文的一位教授,把英国散文说得天花乱坠。我读了一些,也觉得确实不错。遥想英国人坐在壁炉前侃天说地的情景,娓娓而谈,妙趣横生,真不禁神往。愧我愚鲁,感觉迟钝,一直到很晚的时候,我才恍然顿悟: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世界上真正的散文大国其实就是中国。在“经”中间有好散文,在“史“子”和“子”中,绝妙的散文更多。在“集”中除诗歌以外,几乎都是散文。因此,无论从质上还是从量上,以及从历史的悠久来看,中国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事情难道不是这个样子吗?我还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明中国散文的优越性。自从“五四”倡导新文学以来,我们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四管齐下,各有独特的成绩。有人提出了一个问题:这四个方面,哪一方面成就最大?言人人殊,不足为怪。我不讨论这个论争。但是有人说,四者中成就最大的是散文。我不评论这个看法的是非曲直;但是我觉得,这种看法是非常深刻,很有启发性的。专就形式而论,诗歌模仿西方是尽人皆知的事实,而小说,不管是长篇还是短篇,哪里有一点《三国》《水浒传》《红楼梦》《今古奇观》《聊斋》以及唐代传奇等的影子?它们已经“全盘西化”了。至于戏剧,把中国戏剧置于易l、生等的戏剧之中,从形式上来看,还有一点关汉卿等等的影子吗?我不反对“西化”,我只是指出这个事实。至于散文,则很难说它受到了多少西方的影响,它基本是中国的。我个人认为,这同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散文国家这个事实,有密切关系。如果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现代散文成就最大,难道还有什么理由来批驳吗?既然把散文摆上了这样高、这样特殊的位置,散文,特别是中国散文的特点究竟何在呢?有人说,散文的特点就在一个“散”字,散文要松松散散。愿意怎样写,就怎样写;愿意写到什么地方,就写到什么地方。率意而行,一片天机,挥洒自如,如天马行空。何等潇洒!何等自如!我对这种说法是有怀疑的。如果不是英雄欺人,就是完全外行。现在确实有些散文“散”了,但是散得像中小学生的作文。这样的东西也居然惶惶然刊登在杂志上,我极不理解。听说,英国现在个别作家坐在咖啡馆里,灵感忽然飞来,于是拿起电话,自己口述,对方的秘书笔录,于是一篇绝妙文章就此出笼。这是不是事实,我不敢说。反正从中国过去的一些笔记中看到的情况与此截然相反。一些散文大家,一些散文名篇,都是在长期锻炼修养的基础上,又在“意匠惨淡经营中”的情况下,千锤百炼写出来的。尽管有的文章看起来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一点费力的痕迹都没有,背后隐藏着多么大的劳动,只有作者和会心人了解,实不足为外人道也。(1)第三自然段中,“我对这种说法是有怀疑的。如果不是英雄欺人,就是完全外行”这句话里的“英雄”指什么?由此可见,作者对散文创作态度中的“率意而行”“松松散散”持什么态度?(2)文中说中国是现代“散文大国"的理由有:①悠久的历史传统;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