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网 >英语单词翻译 >文章详情
文章详情

秋夜曲

《秋夜曲》所在的朝代及诗人

创作朝代:清代
创作诗人:周之瑛

《秋夜曲》简体及繁体版本书写

简体版本正文:

蛸虫织月帘荡影,庭露无声桂花冷。凉砧捣夜人未眠,风过檐铃一声警。

流苏压幔珊瑚钩,明窗静对银河秋。空梁燕去碎泥落,香散金猊黯不收。

繁体版本正文:

蛸蟲織月簾蕩影,庭露無聲桂花冷。涼砧搗夜人未眠,風過檐鈴一聲警。

流蘇壓幔珊瑚鈎,明窗靜對銀河秋。空梁燕去碎泥落,香散金猊黯不收。

《秋夜曲》拼音写法

拼音写法:

qiū--zhōuzhīyīng

shāochóngzhīyuèliándàngyǐngtíngshēngguìhuālěngliángzhēndǎorénwèimiánfēngguòyánlíngshēngjǐng

liúmànshāngōumíngchuāngjìngduìyínqiūkōngliángyànsuìluòxiāngsànjīnànshōu

《秋夜曲》正文释义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译文:计时的漏壶在长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天幕上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

注释:丁丁:拟声词,形容漏水的声音。何:何其,多么。漫漫:形容轻云的形状变幻。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译文:暗处的秋虫一整夜都在鸣叫着,突然想起还没有给出征作战的丈夫准备寒衣,此时千万不要下霜。

注释:暗虫:暗处的秋虫。通夕:整晚,通宵。响:鸣叫。征衣:出征将士之衣,泛指军服。寄:寄送,寄达。莫飞霜:千万不要下霜。

《秋夜曲》诗人简介及创作背景

诗人简介:
周之瑛,号研芬,嘉善人,同县举人、江苏知县丁廷鸾继室。有《薇云室诗》。
创作背景:

张仲素于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为武宁军从事,在军中亲眼目睹边关战士征夫离人彼此之间思念离别的苦痛之情,心中感慨良多,遂作《秋夜曲》一诗。

参考资料:

1、董诰等 .《全唐文》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12-01 .

2、(后晋)刘晌 .旧唐书 :中华书局 ,2012-01 .

《秋夜曲》古诗赏析鉴赏

赏析鉴赏:

计时的漏壶在静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一滴滴、一声声,仿佛都敲打在她心坎上。她听着,数着,心里着急地在想:“夜怎么这么长啊!”她百无聊赖地把目光投向天空,天幕上无边无际的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思妇在失眠时的所见所闻,无不引动并加重着她的凄清孤寂的感情,并且写出了秋夜十分漫长、寂静、清冷的特点。

在失眠的长夜里,暗处的秋虫通宵都在鸣叫着。听着听着,她突然想到该是给丈夫准备寒衣的时候了。诗歌三四两句琅琅上口,照应了诗题,暗示秋虫鸣叫时间之长,暗示了思妇(作者)对征人的关切和思念。第三句中的“通夕”二字明是写秋虫的鸣叫的时间之长,实际是暗示思妇通宵达旦未能成眠。“逼”字用得神妙,既“逼”出秋虫的叫声,衬出思妇难耐的寂寞,又“逼”得思妇转而想到丈夫没有寒衣,自然地引出了抒情的末一句。第四句“征衣未寄莫飞霜”是思妇内心的独白。她既是在向老天爷求告,又是在径直命令上天。无论是求告还是命令,都可以从这天真的出语中窥见她对丈夫的无限深情。

这首诗采用了画龙点睛的写法。前三句虽然是以情取景,但若没有末一句的点题,读者既无法领会景中之情,也不可能知道全诗主要抒写什么感情,诗中的主人公又是谁。最后一句响起思妇情浓意深的一片心声,才揭开了全诗的主旨:原来诗人在《秋夜曲》中所要弹奏的,不是别的,而是思妇心上的那根悠思绵绵的情弦。

联系我们 用户中心
返回顶部